淘气章鱼的沿海手账

2020-07-09 03:45纸月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殖民者大殿哈桑

纸月

达尔贝达名片

位置: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西

南方88千米处,濒临大西洋

气候: 地中海气候

时区:夏令时期采用西一区

时间,其他时期采用零时区时间

货币:摩洛哥迪拉姆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想必有许多人和飘逸水母一样,对“达尔贝达”这个名字十分陌生,但说到好莱坞的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电影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人取道北非逃往美国,在重要的中转站——卡萨布兰卡发生的故事。

你猜对了,达尔贝达就是卡萨布兰卡。

“达尔贝达”这个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1770 年。当时,摩洛哥国王下令在已经被战争毁掉的残垣废墟上重建一座新城,取名为“达尔贝达”,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是“白色房子”的意思。虽然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座城市又经历了多次战乱,但一幢幢白色的房子却坚强地“存活”了下来。

18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取得了达尔贝达的贸易特权,并将这座城市的名字改为“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中也是“白色房子”的意思。1907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卡萨布兰卡,并在此建立了港口。卡萨布兰卡从此成为摩洛哥的主要贸易口岸,经济得以迅速发展。1956 年摩洛哥独立,便将“卡萨布兰卡”改回为“达尔贝达”。

由白色房子组成的老城充满烟火气息,是达尔贝达的精髓所在。在迷宫般的小巷中可以买到一切生活所需。

海上清真寺

在达尔贝达的海滨,矗立着当地人心中最为圣洁的建筑——哈桑二世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非常年轻,建于1987 年,是北非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它的主体大殿端坐于宽阔的广场上,器宇轩昂。外观以白色和青绿色为主,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阿拉伯地区常见的几何图案花砖。而传统的外表下却内藏玄机——主体大殿的屋顶可以遥控开合;25 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防海水腐蚀;大殿内有地暖,能根据气温自动调节温度。

哈桑二世清真寺有三分之一建在海面上,故而有“海上清真寺”之称。远远看去,美轮美奂的清真寺立于蓝天白云和蔚蓝海面之间,美不胜收。

殖民者的“贡献”

自15世纪起,达尔贝达便先后被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占领,可谓是命途多舛。然而,如今的达尔贝达已成为摩洛哥的经济中心,商业发达,文化繁荣。著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除了主体大殿之外,其余部分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免费开放。

达尔贝达至今还保留着众多殖民痕迹,比如16 世纪葡萄牙殖民时期修建的马扎甘军事要塞和西班牙殖民时期修建的摩洛哥第一大港口。法国殖民者则专门建立了哈布斯仿古城区,众多手工艺品商店和咖啡馆聚集于此。

在穆罕默德五世广场喂鸽子也是一项不错的休闲活动。说实话,那个广场上的鸽子多得让我有点儿害怕。

海边发发呆

达尔贝达濒临大西洋,拥有长长的海岸线。当地人很喜欢在海边钓鱼、聊天儿。人们会在退潮的时候捡捡贝类和海胆,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呆呆地望着大海,聆听清真寺宣礼塔中播放的诵经声。

如果你發呆到肚子饿,就找个餐厅尝尝当地的美食吧。试想一下,傍晚时分,你坐在海滨大道的露天集市上,一边欣赏着夕阳,一边品尝着摩洛哥风味的烤鸡肉和油炸芝麻饼,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吗?天黑以后,要是再去餐厅里尝尝风味独特的塔吉锅炖菜,配一壶具有摩洛哥特色的薄荷绿茶,那一定会为这一天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猜你喜欢
殖民者大殿哈桑
感恩
借据丢失之后
完璧归赵
从《黑暗之心》看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主义
乌干达传统土地产权体系研究
为你,千千万万遍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松涛吟唱的诗行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中国经典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