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性报道的创新发展趋势

2020-07-09 21:02刘菲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创新

刘菲

摘    要:通过分析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父亲·我们·时代》,探索媒体融合性报道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中呈现的趋势,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内容呈现方面已经开始呈现出其创新精神。

关键词:媒体融合;创新;新闻理念;新闻作品

中国新闻奖作为国内新闻传播业界的顶级奖项,其获奖作品在重要性、创新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标杆作用。[1]

选择一等奖获奖作品《父亲·我们·时代》进行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报道的最新进展。本文重点从选题立论、内容呈现、传播形式三个方面分析其优缺点,并论述当今中国需要什么形式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作品。

一、选题立论

《父亲·我们·时代》是新华社推出的微视频,作为新媒体创意互动类的新闻作品,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之际,在选题上它聚焦于地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迁,视角开阔,选材具有新闻性和艺术性。通过回望40年来中国发生的一幕幕重要瞬间,致敬改革奋斗者,如“安徽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撰稿者胡福明”等。作品不仅向我们表现出强烈的历史纵深感,而且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了浓烈的情感,结尾处,“老羚羊舍命为小羚羊打开一条生命通道”的故事更是点出共产党人的改革初心和历史担当。

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让受众从“父亲”的眼睛里去看改革奋斗者的精神,引发受众向父辈的奋斗致敬!

二、内容呈现

1、结构安排

《父亲·我们·时代》在结构上主体采用总-分-总式,以37年前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开篇,让受众通过父亲的眼神穿越,回望40年来的一幕幕,致敬改革奋斗者,从近代到现代,从改革开放到一带一路,向受众呈现出觉醒、敢闯、巨变、初心四个篇章,相互印证,又彼此勾连。结尾通过总书记的原声,寄语未来:“虽然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首尾通过“父亲”的形象进行呼应,显示出人民注视“父亲”,父亲也在注视着人民,一直陪伴着人民,目送中国人迈向新的历程。结构安排紧凑完整,逻辑清晰。但在选取的事例上,有些偏重于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事例,缺少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民生方面的事例,显得不够全面,内容呈现上有些失衡。

1.语言风格

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感染性强,话语中处处现真情。通过第一代改革者的子女讲述父辈故事,包括严宏昌、胡福明、马胜利等,在他们“聊父亲”的同时,勾勒出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图卷。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运用精准平实的语言,归纳了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极大地增强了受众的代入感,使作品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讲述者和旁白文字基本上都是使用短句子,语句精妙,显得更加的生动真实。

2.呈现形式

视频通过画面和语言的有机搭配,并运用了很多出色的技术创新,让受众在观感上也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如“巨变”篇章中,将特效与真实画面叠加合成,从破败的小渔村出发,将40年深圳沧桑巨变在半分钟内淋漓展现,场景冲破时空限制。这部分没有解说,只用简单的字幕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全部用影像和音乐、音效叙事,让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三、传播形式

《父亲·我们·时代》采用了线上线下全媒体互动的传播形式,在线下设置红色巨幅相框,推出“与时代同框”互动活动,受众可以实现线上观看,线下打卡,增强了受众参与感,实现了“一体化策划、共享资源渠道”模式的全新实践,最大程度强化独家创意的社会影响力。[2]在新媒时代,运用互动性的傳播特征,使《父亲·我们·时代》呈现出极大的交互性,不仅吸引用户参与报道,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更为用户带来沉浸感,这种创新式的传播形式让这部作品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提高了它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充分发挥了媒体的重要舆论导向功能。如果再打造出H5,采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让线上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会进一步扩大它的传播范围,提升作品魅力。

四、理念创新

1.新闻理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开始进入创新发展阶段。新闻理念作为指导新闻实践的根本。在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也应进行积极的创新。

2.议程设置理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具备“渠道容量丰富性”、“实时性”和“多元互动性”三个特性,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已经对传统媒体议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应该将引领观众的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当作长久的责任,让新闻彰显出应有的思想深度及理性色彩。

3.新闻自由思想

新媒体的出现让观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并参与评论,但由于监管体制、引导机制的缺失,许多新媒体的信息质量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甚至会出现记者采用不当或违法的采访技巧与方法,侵犯受访者的隐私权等人身权利的事情。[3]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自由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意义,担负起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1、新新闻主义

随着这两年“两微一抖”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因此新闻媒体应该注重对新新闻主义的应用,加强新闻事件在报道中的戏剧性和神秘色彩,吸引受众,提高传播效果。

2.新闻作品

随着“自媒体”逐步加入新闻作品传播的流行趋势,媒体融合愈加明显,因此媒体融合性新闻报道作品应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性,满足公众的表达欲望。

在传播形式上注重与受众进行多项互动,激发听众的参与权,构建情感基础。在形式策划上,要借助多项创新模式,摆脱简单、说教的新闻编辑方式,通过新闻横纵对比、网络热评等方式,让大家感受事件的发展脉络。在题材上,媒体融合性报道作品应该加强报道的深度。E时代的新闻信息泛滥、质量下滑的问题已经出现,在这个背景下,新闻媒体应该在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的基础上,向受众呈现更具有深度的信息,而不是浅尝辄止成为快消新闻。

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反应快、传播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4]

参考文献:

[1]陈金丽.媒体融合类报道如何守正创新.媒体融合.2019.10(下)64-66

[2]新华社.《父亲·我们·时代》系列创意互动报道.2019.5

[3]程志峰.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创新发展分析.前沿.14

[4]杨勤业.丰富新闻题材.推进媒体融合.传媒实务.G212.200—202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创新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