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0-07-09 03:29林锦蛟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林锦蛟

摘 要: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促进高校教育培养出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优的高素质人才,各个高校承担着大规模人才培养的使命,尤其在近几年各个领域推崇健康生活、终身体育的理念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积极响应号召并实现有特色的体育教学,让高校的学生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基于此,本研究基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提出几点具体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供同行们参考与讨论。

关键词: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改革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成为健康生活的“刽子手”,生活越来越便利的同时,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却日益下降。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使得终身体育的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高校要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融合在高校体育教学的领域当中,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充分凸显体育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位置。

一、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經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的疾病发病率有所提升,常见病处于高发的危险状况中。社会对上述现象的关注度大大增加,强调从教育体系着手发扬体育精神,深刻落实体育教育改革。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入高素质人才的最后一关,也是关键一关,需要以终身体育理念为引导,落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二)人们观念的调整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愈加关注,生活质量不单单体现在所拥有的财富,还有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新时代以来,人们对个人身体健康的关注度增加,用体育强身健体成为一种新流行,加快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节奏。高校的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和工作环境中,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学生情绪化严重,体育运动是学生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选择。

(三)提升学生素质的需要

相较而言,大学阶段的课程压力比高中阶段小些,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为主要任务,而学生也将时间浪费在学习固定的内容和沉浸在从高中阶段“解放”的状态当中,缺少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的时间。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单需要在学业方面有卓越的表现,更要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个人的抗压能力和强大的意志力,锻炼个人的体能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常作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出现,考核方法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不符,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难以实现科学的体育教学。将学生的体育技能、出勤状况、课外活动状况等多个因素融入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当中,将多项内容纳入考核评比当中,能够帮助高校的学生培养个人体育学习的兴趣,发挥考核评价的牵引力和监督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理论和实践结合,观念和技能培养结合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前以纯理论或纯实践的体育课堂为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后以理论和实践融合的体育课堂为主,不同高校的体育教学具体形式略有不同。要想循序渐进地渗透终身体育的思想,就要传递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并在实践中纠错。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技能,感受体育的魅力,才能真正爱上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的实践铺路。理论讲授的同时融合实际操作,能够让学生们自主体会和总结,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

体育精神是体育整体面貌的直观反映,是公平、公正、友谊、团结的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践行体育精神并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感受,以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组织教学改革,而并非要求全体学生不惜一切手段争第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传递快乐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递强身健体的手段,引导学生们以积极向上的面貌应对困难,以勇敢克困难的心态面对问题。体育技能和体育理念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同等重要,一方面要成全学生们强身健体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们坚定的信念。

(二)构建全面体系,培养教师能力

高校为形成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大吸引力,常常将体育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的标准之一,这一方式在某一阶段、某种程度上能实现对学生强身健体的引导,但运用强制性手段更可能导致负面效应的产生,即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为提升体育成绩而作弊,如此一来,不但难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还滋生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基于此,在推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第一,可以降低体育在综合素质测评中所占的比重,以实现合理的评价体系。第二,融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基于自评、他评和师评将考核结果尽可能人性化和科学化,通过更全面、更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们克服心理上的难题,提升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自信心。

教师们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才能不断延伸个人的专业性和知识技能教学的系统性。组织体育教师们参与到教学改革培训当中,是孕育优秀人才和传承终身体育精神的重要方式。在辅导材料中融合心理学、卫生健康等相关的知识,能让体育教师在无形中受到熏染,自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想加大课程的创新力度,教师可以积极地借鉴有关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并将其融合到自身各阶段的体育授课当中,使其成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

(三)转变体育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渗透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落实教学改革需要让学生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游戏化体育运动代替传统的竞技类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生俨然已具备成熟的思想意识和一定的体育基础经验,高校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常规思路,以更新颖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才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例如,在高校的足球教学中,学生对足球是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的,教师无需对足球本身有过多赘述,而是要从动作、技巧等环节着手,在 “健康第一”的思想下,引导学生参与足球趣味竞赛活动,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将足球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育老师应参与到足球活动当中,实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终身体育的理念反映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呈现出的是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状况转变体育教学模式,尽可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个性化需要,让高校的体育课程更有渗透力和张力。

总而言之,新时代高校的青年人才肩负着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青年人才身体健康,意志坚定,才能让整个民族长久不衰。在终身体育的理念下,高校需要响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一生坚持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一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思想,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不断注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申力友. 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J]. 国际公关,2020(03):109.

[2]鲍树洋. “终身体育”背景下从非认知因素入手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究[J]. 内蒙古教育,2019(35):4-5.

[3]朱成. 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32):125-127.

[4]刘超. 以终身体育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索[J]. 青少年体育,2019(08):112-113.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必要性探究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跆拳道选项课中的实效性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