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服务的对策研究

2020-07-09 21:13王雪超
兰台内外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

王雪超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探究阅读困难群体阅读障碍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开展服务遇到的障碍及挑战,总结出新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的优化服务对策。

关键词:阅读困难群体;阅读困难;公共图书馆;图书馆

一、前言

众所周知,阅读作为公民了解与获取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资源最直接的环节,社会公民必须时刻具备捕捉最新知识与信息的意识与素养,否则便会面临被社会淘汰或分流的尴尬。因此说,公民阅读的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并逐渐成为衡量公民在社会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之一,这对于那些在阅读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的弱势群体而言,显然是最为不利的障碍。

二、阅读困难群体概述

1.阅读困难群体的界定

关于阅读困难群体的研究在2013年才逐渐被国内的图书馆界学者关注和重视,与关于阅读困难群体的研究比较成熟的美国、英国、加拿大而言起步较晚,因此说,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阅读困难群体没有确切的定义,各个学者例如王瑛琦、李昊青等分别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给出了各自的见解。根据字面含义分析,阅读困难群体应包含阅读能力丧失或阅读能力不足的群体,阅读困难群体不等同于弱势群体,它将弱势群体囊括其中,而且阅读困难群体是相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群体而言的群体。

2.阅读困难群体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

从主观因素看。首先,阅读对于他们而言不是主动的事件而是被动的应对,阅读困难群体缺乏阅读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在阅读中品味人生的乐趣、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他们的心理十分脆弱,这部分群体对于阅读行为的心理接受能力明显偏低。从客观层面看。首先,个人生理的缺陷。行动不便以及机体健康问题直接制约人们进行阅读行为;第二,经济与生活条件的落后。一些农村偏远地区或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居民迫于生存的压力,只有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才是第一位,而将阅读放在一旁;第三,社会的歧视与排斥。无论是老年群体还是未成年人群,亦或者农民工与城市乞丐,这部分群体走进图书馆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社会的排挤与歧视;最后,社会环境影响,面对国内各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鸿沟依然存在的现状,各个地方在阅读的基础配套硬件设施、后勤保障等方面依然会导致文化建设的参差不齐,更难以覆盖性的进行。例如图书馆“第三空间”阅读体验、阅读推广等社会活动。

三、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开展服务遇到的障碍及挑战

1.阅读困难群体对于公共图书馆的认知度偏低

第一、残疾人到图书馆十分不便,进入图书馆内也会担心遭受到工作人员的以及其他读者的歧视或考虑到图书馆阅读设备如何使用的因素,在家中也会受到如何运用互联网借助图书馆平台进行阅读的技术障碍;第二、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由于传统习惯对于互联网技术感觉生疏等原因,忽视借助图书馆阅读的便捷性;第三、公共图书馆分服务功能没能细化。公共图书馆还没能将未成年人这类受众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将资源、设备等针对不同年龄段展开梯度服务,不能更好的对未成年人的阅读进行针对性的帮助;第四、生活与社会环境影响。针对于城市低收入人群,被迫与生活的压力,对于通过图书馆阅读提升自我的认识度明显不高。

2.公共图书馆对于阅读困难群体服务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为阅读困难群体提供阅读帮助的最重要社会机构。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公共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的老症结依然存在,例如资金匮乏、缺乏创新的服务元素、公共图书馆针对于阅读困难群体的服务缺乏有效的、明晰的、标准的、规范化的顶层制度保障等。尽管2018年公共图书馆法如期颁布,但是在阅读困难群体服务层面仍然需要细化,将具体的工作通过制度框架的制约,例如资源的采购、阅读困难群体基本阅读权力的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监督等等,这些均需要政府设计出标准规范,将每一个服务环节均纳入公共图书馆的制度规章,一切按章办事,相信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的服务才能真正方向明确。

3.公共图书馆对于阅读困难群体的服务有待升华

现如今,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为阅读困难群体服务的热潮,这是现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仍旧比较集中于送书下乡、读书会、讲座等固定的形式,针对于各类阅读困难的群体仍旧缺乏针对性的服务举措。第一、关于阅读困难群体的社会调查工作有待加强;第二、公共图书馆缺乏线上与线下的服联动;第三、公共图书馆缺乏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四、我国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的优化服务对策

1.努力构建完善的阅读困难群体服务的制度体系

首先,阅读权力的保障机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保证阅读困难群体最基本的平等阅读的权力;第二、加强对方合作的保障机制。通过与规章的运行,确保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合作,形成服务联盟,共同推进服务想深入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第三,阅读资源的配置机制。确保公共图书馆采买资源的合理与针对性,在机制的框架内进行合理的资源选择以及经费的合理运用,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第四,阅读推广活动机制。在机制的约束之下,进行活动的计划、组织、与多媒体寻求全方位的广泛合作,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活动前、中、后期的跟踪报道,将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化;第五,监督评价机制。第三方监督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实施活动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并将其纳入到公共图书馆的评估之中,做到监督有力;此外,服务对象与社会各界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应保障畅通无阻,广泛听取社会的心声才是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的根本。

2.实现公共图书馆阅读困难群体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第一、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具备新时代的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不能一边抓社会大众的服务,一边又要抓阅读困难群体的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应从中寻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平衡点,用最适合的方式与方法精准的为阅读困难群体施策。公共图书馆应在服务中消除对于阅读困难群体的歧视,与普通公民一样让他们享有一切最基本的阅读权益;此外,提升服务的质量,针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并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整个地区图书馆的服务行动;第二、优质阅读空间的营造是为了更好的满足阅读困难群体在精神层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的需要,例如通过绿植打造大自然的阅读空间让读者有置身于大自然品味阅读乐趣的感受,让其消除阅读情绪,放松心情,享受阅读的喜悦;第三、公共图书館的工作人员是提升阅读困难群体阅读素养的主力军,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在这其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还能熟知阅读的知识与技能,学会手语以及能数量握运用阅读的辅助设施等。这一切均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为阅读困难群体开展更急深入细致的服务;第四、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让阅读困难群体学会鉴别哪些信息资源是有用、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否则极其容易导致阅读困难群体误入歧途。

3.勇于担当、敢于挑战,打通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及地方政府保障与支持公民平等自由的享有与获取社会公共信息与知识的公益性社会机构,对于全面提升全体社会公民尤其是在阅读方面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而言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与使命。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如何保障与提升阅读困难群体服务方面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比较突出,社会各类阅读障碍的弱势群体在读、写、听等方面的能力仍不能满足他们平等、自由地获取公共知识与信息的需要,与其他社会群体在阅读的能力与水平方面存在显著的差距。如何确保社会大众平等自由的获取和享有改革文化知识?如何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掉,这不仅关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更关乎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败。

五、结语

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困难群体服务对于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与社会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服务服务精品,注重阅读困难群体的真实感受、以人为本,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寻求多方合作,开辟更广阔的服务空间,才能取得我国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服务工作的。

参考文献:

[1]马 毅.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阅读权利保障机制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

[2]谭晓君.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延伸服务评价及策略研究——以烟台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智库建设与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