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20-07-09 15:57李国策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李国策

摘要:欣赏是美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凭借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难到达教学目标要求,也很难让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本文主要通过美术欣赏课“预、导、探、补、评”五个教学环节的阐述分析,讲解如何逐步深入、层层递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较其他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主要培养学生审美态度、图像识读、文化理解三大核心素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之前针对欣赏评述类课型采用更多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非常低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欣赏评述类课型的课堂更高效,就要培养学生欣赏评述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在美术欣赏评述中获得感、成就感。如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简单的说可以从“预、导、探、补、评”五个方面去落实。

一、“预”即课前预习转变审美态度,自主学习初步达成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教师通过课前引导,指引学生自主预习方向。教师在课前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然后展示课程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出示欣赏提纲,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方向。

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和组员的特点,由组长分配学习任务,组员搜集整理资料、创设情景体验、制作课件等,小组团结合作、层层递进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如果是初次或在小学低段实施此环节时,应降低自主学习要求和难度,循序渐进实施。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审美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初步达成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如在《两个外国美术流派》教学时,教师课前以辩论赛形式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组根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去收集整理资料,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导”即课堂交流导学,交换图像识读信息

我们不仅在课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图像识读信息(内容题材、构图技巧、色彩表现、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等),进一步落实图像识读的核心素养理念。

三、“探”即课堂小组探究,自主体验深化图像识读

小组探究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走上讲台,运用美术语言(如肌理、明暗、材料、技法、空间、构图、色彩、情感表达、历史背景等)对审美对象进行赏析。也可创设情景生动有趣的诠释欣赏对象。如在欣赏著名雕塑家米隆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时,学生自主创设情景,学生请全班同学起立模仿体验掷铁饼者的动作,感受掷鐵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再如在欣赏完中国古代人物画之后,不妨让学生临摹其人物中的一个局部,如我在让学生欣赏《捣练图》后,让学生临摹其中的一个人物,体会唐代人物画在用线、造型方面的特点。学生通过想象、举例、创设情景、课件、板报展示等方式,赏析审美对象,深化图像识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补”即教师补充点拨,加深文化理解

学生经过前面的自主学习,可能对图像识读、文化理解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补充讲解,点拨学生掌握欣赏评述方法,提高欣赏评述能力。学生继续深化学习,进一步加深文化理解。

五、“评”即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成长

没有评价,也就无法客观公正地评判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质量是否提高。美术欣赏课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予以评价。而在评价主体上,不仅要注重师评,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我在给学生上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它简单且易操作,现分述如下:

(一)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记录。美术欣赏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有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很大,所以教师需在上课前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任务所需知识、能力、情感,以及学生课前资料准备情况作出诊断,以便教师调控教学方向和作出相应的知识补充。诊断方式一般是通过谈话、提问、复习等形式。

(二)口头评价。现代课程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课堂中师生互动多了,对于美术欣赏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行为,无论是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还是发表自己对作品欣赏的不同的意见,教师都要做出及时适当的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绝不可轻易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在口头评价时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善功能,更多肯定学生好的一面,即便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语气也要委婉些,让学生乐于接受。

(三)作业评价。美术欣赏课的作业,主要包括撰写小论文和有创意的临摹或表现。撰写小论文一般在200-300字左右,是为了判断是否达到欣赏教学目标。如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某一件作品进行赏析,从其用笔、用墨、构图、意境、思想性等方面进行简要描述。

(四)学生的自评、师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自我认识和反省,以便对今后的学习能自觉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修正不足。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教师的评价无疑具有导向性,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依赖于自己的直觉经验,以及教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还应注意整合学生的自评,要更多的肯定成绩,让评价成为一种无形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总之,在欣赏评述类课型中通过“预、导、探、补、评”五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转变学生的审美态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不断提升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能力,不断落实深化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课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给欣赏课架上天梯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高年级欣赏课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