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2020-07-09 15:01苏智猛
关键词:行车安全心理素质影响

苏智猛

摘 要: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是密切相关的,在日常的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人为因素、道路和环境因素、车辆因素等多种原因,但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最为重要。驾驶员在日常的驾驶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对行驶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加以重视,尽量保证行车安全。本文主要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和行车安全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心理素质;行车安全;影响;对策

1 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对于一名驾驶员来讲,心理素质一般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这两个方面,内在因素主要是驾驶员个人的感觉、知觉、意向、个性心理、思维等等因素构成,而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刺激物来表现的,由客观环境决定。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产生的影响往往显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时间的行车会让驾驶员产生一种疲劳和厌倦的心理。特别是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的精神集中会让驾驶员自然表现出一种比较积极的紧张情绪,而心理素质此时也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再这样高度紧张的条件下长时间的驾驶,会让驾驶员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都产生一定的变化,也很难保证驾驶员的心理不受到影响。

其次,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仅会影响驾驶员的情绪,反而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恐慌和焦躁的心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顺心的现象,在行车的过程中也会对驾驶员的心境产生干扰,反而会让各种人为因素的交通安全事故有了更高的出现可能。

有一些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中还会有侥幸心理存在,不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并按照基本的驾驶要领驾驶车辆,所以出现车祸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或者有的驾驶员甚至已经预感到会发生问题,不仅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问题的出现,反而还是仍然靠运气来行驶。比如超载、超速、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这些行为都严重的危害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也会对其他驾驶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会让驾驶员觉得自己的技术高超,只要运气好就不会被交警查到,所以对驾驶规则更不重视,一旦发生问题反應迟钝,反而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2 优秀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要求

成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心理素质。驾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而且交通状况也日益复杂,很难保证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一帆风顺。这都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考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驾驶员,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2.1 专心致志

驾驶员在驾车行驶过程中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专心,开车的时候三心二意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快速做出反应,动作要敏捷,判断也要坚定果断。所以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要专注,不专注就是最大的危险。而且开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不要胡思乱想,反常的心理活动更会让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受到影响。

2.2 临危不乱

即便是在驾驶的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仅靠驾驶员得小心谨慎很难避免,而且仅有正确无误的操作也是远远不够的。驾驶员一定要沉着冷静,要有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都能快速地做出反应,这对驾驶员的精神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要尽可能的做到不被外界的事物刺激,不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快速的反应和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会大幅度提高行车安全。

2.3 自我调节能力

驾驶员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行车的过程中如果仍然对这些问题念念不忘,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身驾车就是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一项工作,而且行车的过程中需要驾驶员保持紧张的精神状态。而如果生活中的压力带到驾驶过程中,会让驾驶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区号,所以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还要尽可能地学会情绪调控的方法,必须要学会自我调节和疏导,要采用各种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只要坐在车上手握方向盘时,就应该尽可能的摆脱消极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能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3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对策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有高标准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所以要想降低心理因素对驾驶员的驾驶过程的影响,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驾驶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从根本上帮助驾驶员提高心理素质。

3.1 提高驾驶员的身体素质

较高的心理素质要求也会对驾驶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压力的基础,如果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在驾驶员面对挫折时也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甚至是同样的驾驶时间,身体状况差的驾驶员会更容易感到疲劳。一旦遇到紧张的情况,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不佳,反而会加重危险的发生。因此,驾驶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驾驶过程中的精力充沛,即便是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保证自己的身体状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驾驶员有更多的精力去正确的处理问题。

3.2 提高驾驶员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内在动机

对于一名优秀的驾驶员来讲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如果行车过程中车上有其他人员也应该对其他人员的安全负责,而且正确的、安全的驾驶,也是在为道路上的所有人员负责,这对驾驶员的责任心来讲是一种很大的考验,也更能体现出一名驾驶员对人的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如果没有足够的对生命的热爱,在潜意识当中驾驶员就不会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所以更不会有意识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建设。而且在马路行驶的过程中仍然是放松的状态,注意力不集中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

3.3 加强驾驶技术训练

驾驶技术对行车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能影响到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一般来讲,如果驾驶员掌握扎实的驾驶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就能以条件反射的效果来应对问题,第一反应的技术操作往往会在行车安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时刻能做出自己最熟悉的动作来避免危险的发生,会很大程度的保证行车安全。而且这个时候也最考验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所以,在驾驶的过程中各位驾驶员也应该重视对自身驾驶基本功的培养。驾驶技术的高低会让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在生死存亡的一刹那是踩刹车还是踩油门,是停车避让还是继续行驶,这都是简单的动作判断,对驾驶员的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扎实的训练能让这些最基本的动作操作融入到驾驶员的骨子当中,成为身体意识的一部分,这也是加强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4 提高驾驶员沉着果断的品质

一旦在行车过程当中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才是对驾驶员安全造成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例如,有一些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中,与其他车辆相对而行时,对道路和对方的车宽心里没数,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安全的通过;而在想要超车的过程中,也还是拿不定注意;在通过无信号灯指挥的人行横道时,遇到行人抢道,甚至走出了几步又往回走的反常现象出现,也会让驾驶员手中的方向盘左右摇摆,不知道应该加速还是应该减速,是否应该刹车等等。这样复杂的驾驶环境,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地做出反应,就很可能会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对驾驶员沉着和果断的品质也有一定的要求,驾驶过程中一定不能出现犹豫不决的现象,如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况发生,最安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减速,并且要将脚置于刹车踏板之上,要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避免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3.5 遵守交通规则

交通规则是对驾驶员最大的约束。是否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是否出现了侥幸心理,这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来讲也是一种考验。遵守交通规则是应该存在于驾驶员潜意识当中的东西,无论有没有交警和探头都应该自觉遵守。而恰恰是有一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自觉按照驾驶要领操作车辆,遇到了问题或者是已经预感到会发生问题,也没有采用有效的方式避免,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样侥幸心理的存在,也会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当中让驾驶员很难全神贯注,更容易出现惊慌失措和反应迟钝的现象,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身为驾驶员,在驾车上路之前最应该做到的就是熟悉交通规则,并在行车过程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所有驾驶员都能按照规则行驶,那么会很大程度地减少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会对驾驶员的实际驾驶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实际驾驶行为都选择更会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希望每一个驾驶员都能在日常的驾驶训练当中,掌握基本的驾驶要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胆大心细、机制灵敏、沉着冷静,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优秀驾驶员。

参考文献:

[1]杨龙亭.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0,11(03):116-117.

[2]徐钱友.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N]. 江苏经济报,2019-08-01(B04).

[3]刘洪彬.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質与行车安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7):105-106.

猜你喜欢
行车安全心理素质影响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夜间驾驶机动车注意事项
马蹄环断裂故障的分析与探讨
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