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2020-07-09 10:33张政委孙华瑞刘东胜
关键词:水化测温水泥

张政委 孙华瑞 刘东胜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点较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施工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良好的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地下室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我国的建筑事业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逐渐崛起,并呈现出繁荣景象。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各种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为了有效提升建筑物质量,增强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社会各界和建筑管理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对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探索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

1.1 混凝土的选择

为了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可以选用收缩值比较小的水泥,例如矿澄水泥>普通桂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为了减小混凝土水化热可以通过减少水泥用量,用低水化热水泥和标号比较低的水泥;采用水泥细度相对较大的水泥,防止泌水现象的发生;用较低的水灰比;降低砂率,选用质量比较高的骨料及良好的粗骨料的级配;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尽可能的选用强度等级比较低的混凝土,降低早期产生的水化热量;适当的选用外加剂和掺合料,并且适当、正确的使用,以便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等。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表一的混凝土配合比来施工,从后期的成品检查来看,满足了设计和规范要求。

1.2 做好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设计技术工作

为了配合设计出适合地下室建设需要的大体积混凝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同时降低其水化热程度,并以此确保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与和易性。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配比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在整个地下室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中水化热程度的掌控是设计配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点。为了有效提升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满足地下室建设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施工操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需要合理选择配比原材料,选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最佳。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并且其能够在配置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以达到节约原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并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

1.3 混凝土的浇筑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500mm,可不考虑分层。电梯基坑因面积较小,基坑较深,采取分层浇筑。在交接层面布插φ12@300,上下各锚入300mm。电梯井深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井筒移位、跑模的质量病,为防止模板移位,除支模时采用外顶内撑的固定方式支模,一定要注意在井筒模周边对称下料,对称振捣,禁止一侧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

每个浇筑段浇筑混凝土时,各浇筑带齐头并进,互相搭接,确保各浇筑带之间上下混凝土的结合,利用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的斜面,一次到顶。这种自然流淌形成的斜面的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面的坡度1:6左右),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接长,从而提高泵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1.4 混凝土的振捣

施工采用机械振捣,由于使用泵送砼,坍落度大,流动性好,采用斜面分两层布料施工法:“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不出冷缝”的方法浇筑,振捣持续时间应使砼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不可漏振或过振,摊灰与振捣应对称位置开始,以防止钢筋及预埋件的走动,对于基梁交叉部位,钢筋十分密集,振捣时应特别注意,交叉部位面积较小处,应从四周插振捣棒,对于交叉部位面积较大处,应在钢筋帮扎时注意间隔500mm左右,预留插棒孔(可在绑扎钢筋时,插管径48mm的钢管,钢筋绑扎完毕后拔出)。要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规程操作。浇筑到上表面,必须按照标高线,用木杠或木抹找平,平整度要求在规范要求以内。

2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温度控制

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超过30℃。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应超过25℃。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应超过3.0℃/d,控制在2.0℃/d较为适宜。浇筑体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宜超过20℃。沿浇筑体高度方向,测温点应设在混凝土表面、中部和底部,垂直间距500mm~800mm;平面方向,按对称性原则选取1/4区块处布点,间距2.5m~5m。升温阶段(浇筑后72h内的)每隔2h测温1次,降温阶段应每隔4h测温1次,7~14d每隔6h测温1次。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大气温度之间温差在20℃以下时,可终止测温。

2.2 养护

(1)养护方法。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一般采用降温法和保温法。降温法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通过蓄水、喷晒水的方法降温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覆蓋保温材料进行养护,如覆盖塑料薄膜、草袋、薄膜养生液等。(2)保温法养护。混凝土浇筑成型,接近终凝时覆盖1层塑料薄膜,以减少早期水分散失。达到终凝后再覆盖数层草袋,最上面再覆盖1层塑料薄膜,避免突遇降水使保温层降温。养护时间根据经验公式和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抗拉强度超过降温阶段拉应力后可终止养护,例如某工程地下室底板推定30d为临界期,30d后逐步减少覆盖层厚度,直至45d全部撤除保温材料。(3)降温法养护。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不拆除模板,蓄水50mm~100mm,时间为7d。7d后继续浇水养护7d。

2.3 后浇带处理

(1)沉降后浇带。大体积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待沉降稳定以后,先对施工面进行清理,并调直钢筋,然后凿除松动或不规则的混凝土,固定止水条,润湿旧混凝土施工面,然后浇筑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早强补偿收缩(微膨胀)细石混凝土。(2)伸缩后浇带。伸缩后浇带混凝土应在两侧混凝土收缩稳定后,一般是2个月后,清理施工面以后,调直钢筋,凿除松动或不规则的混凝土,固定止水条,润湿旧混凝土,浇筑强度比两侧混凝土高一级的早强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找到施工的要点,与实际工程相互联系,把控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控制各个环节的细节,使强度和硬度等达标。同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强化各个步骤的质量控制,保障施工质量达标,提高整体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连印.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探讨[J].河南建材,2018(05):22-23.

[2]商正.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7(35):123-124.

[3]胡如忠.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06):99-100.

猜你喜欢
水化测温水泥
智能防疫测温机器人朔州“上岗”
肯尼亚:测温枪需及时校准
石灰石粉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分析
高速CCD像机的测温系统标定方法
碱磷渣加气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及水化产物
测温电路探讨
天价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