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写神 相由心生

2020-07-10 12:22刘海云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面相人物画

摘  要:中国古代人物画可以说是最早的画科之一,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人物画更讲究不仅仅是外貌的相似,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突出人物的性格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不同于其他画科的特点。传神赋予了一幅作品内在的生命力,一幅作品的好坏不仅是外形可观,更是通过作品让观众领悟作者所表达的特有感情。

关键词:传神写照;人物画;面相

一、以形写神的理解

顾恺之在《论画》在首次提出了"以形写神"的重要论点,他十分重视画人物的眼睛是否画的传神,对于眼睛的描写不仅仅是关乎于作者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的外在精神面貌,不仅要画的像这个人,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在性格,人物人品个性更是需要有所体验,眼神要与画外的人物有一个交流,“以形写神"讲的是外形相似只是一个基础,而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表现出来这个人物的内在感情才是最难的。从造型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肖像画并不像国外的人物画,高度追求造型比例是否住准确,要求科学的形体比例,然后再加上冷暖不同色彩来表现人物烘托作品的主旨及内涵。中国画造型上不一味追求表面上造型的相似,而是追求形象的塑造是否能传达出人物的内在,成功表达出画家的主观情感。艺术不同于照片,照片是通过如实的画面传达给观众,而艺术作品来描绘一件事一个场景是可以通过夸张变形来突出主体,使观众感受的更加真切,让观众被作者突出的主体所吸引。一般来说,中国画造型的重点是用笔墨宣纸为主要的材料,有工笔、泼墨、写意、勾勒等不同的绘画方式,用笔的自然流畅度也是可以表现不同的人物风貌。每个作者会有对想要表达的人物的不同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方向,理性科学的去创作绘画作品。想要更好的体现“传神”也不仅仅指通过眼神的主要的描绘,通过人物的动作,画面的人物动态以及人物的面目表情去表达,例如古代画中的人物可以大小比例不是科学的,前后比例也没有受到约束,完全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人物往往站画面的面积很小,社会地位往往也是不高,画面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比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皇帝的体型是大于身边的其他人物的,脸部刻画有威严的也有猥琐的。

二、相由心生的理解

首先人物画是要求形似基础上更加注重神似,中国古代的肖像绘画有这一定的程式观念,描绘对象不仅仅基于对象本身,同时还有一套相术加以参考,特别是帝王像,为了突出帝王天下独尊的姿态,面部基本上不做明暗处理,表现的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历代帝王图卷》代表了那一时期人物画的新高度。中国人物画结合着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和哲学世界观,所以中国画不光是要以形写神更是结合面相学得以发展与延续的,西方肖像画则大量基于写实,随着科学认知的进步不断加强写实,中国肖像画追求写神,所谓的"相由心生"也就是一个人的内在性格通过描绘面相表现出来,面相学看起来似乎跟肖像画没有关联,但是实际上探究相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的去了解人物画的中主人翁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三、人物画传神的发展

人物画初级阶段注重形似,喜欢精勾细描,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不再仅仅追求于外表的形似,“传神写照”的提出使画家们开始转而注重绘画主体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品质,作品的好坏需要看作品中的人物是否能传达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内心世界描绘的精彩作品才算是成功。同时也是因为魏晋时期佛教和玄学的传入,使新兴士人不敢私自谈论朝政,所以转为绘画的方式来品评一个人,从外貌到内在,人物画由简略到精致,宗教画也开始尤为兴盛,出现以顾恺之提倡的"传神写照"等一批有独到见解的优秀画家,后来南齐谢赫发展了这个理论突出著名品评标准“气韵生动”,"气韵"也就是讲的"传神",也就成了现在的品评一幅画有没有所谓的神韵,"应物象形"则是讲了形的重要性,"韵"是指人的内在感情,但是要表现人的外貌自然离不开形象,因此以形写神也得到了发展五代荆浩提出了《笔法记》,对形神有了深入的见解“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中“氣”就是神韵,不管是张萱,周昉,顾闳中,周文矩的重彩人物画还是宋代的白描人物画,各具特色使中国人物画一路不断发展。石涛提出“不似似之”讲的也是不可以随意的照搬,要学会概括、取舍。明末清初出现了大量道释人物画,采用夸张变形进行创作,形成了像变形主义一样的绘画方式。而后齐白石又提出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意思是画什么作品时,不要只追求像与不像,而是要抓住想要表达的物像所存的特有的本质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等不同的绘画方式,加上作者的想象和主观个人感情去突出想要表达主体的独有特点。我们要学的是笔墨精神,追求以形写神,更好抒发个人情感,赋予创作的作品以深刻的内涵。

结语: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广泛吸收多元因素,多表现新的现代生活,做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取得瞩目的成绩。通过论述中国传统肖像画传神对于现在的我们依然有很多启示,影响着我们现在绘画创作。探讨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如何表现传神,去运用到创作里,揭示人物性格特点,使肖像画立足于传统又富有新的内涵,与时俱进与时代交融。

参考文献

[1]潘运告.清人论画[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30-80.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20.

[3]愈剑华.顾恺之研究资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5.

[4]周积寅.周积寅美术文集[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8:16.

作者简介

刘海云(1994—),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县,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

猜你喜欢
面相人物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一个人的面相 有他内心的模样
睁大眼睛“看”清楚
面相
面相大师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相亲
忠在心底,厚在嘴上
韩伍京剧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