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职高学生美术表达的教学探究

2020-07-10 02:02沈慧源
好日子(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沈慧源

【摘 要】美术表达是一种富有艺术性、创造性的美术活动。职高美术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上具有:表达的观念上,保守单一,缺少多角度多手法的基本观点;表达的技能上,孤立枯燥,缺乏综合丰富的表现技法;作品创作上,循规蹈矩,缺少创新素材和创新的勇气等。本文探讨职高美术教学中提高美术表达能力,并提出如下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形成多角度、多手法美术表达的观念;提高多角度、多手法美术表达的技能;培养多角度、多手法美术表达的自主创作能力。

【关键词】美术表达;教学策略;自主创作

美术表达是美术教学的“焦点”,是学生认识世界、表现内心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富有艺术性、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当前职高美术学生在美术表达上常常存在着下列问题:其一,在表达的观念上,保守单一,缺少多角度多手法的基本观点;其二,在表达的技能上,孤立枯燥,缺乏综合丰富的表现技法;其三,在作品创作的表达上,循规蹈矩,缺少创新素材和创新的勇气。如何在较短的职高美术模块选修教学时间里提高美术表达能力呢?这是许多学生急需的,更是很多美术教师所思考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引领学生形成多角度、多手法美术表达的观念

现代美术要求创新,反对保守。因此,美术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性、多角度的。要求学生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欣赏,用多种手法去表达。这对职高美术学生美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助于美术表达能力的提高。

由于种种原因,职高美术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艺术活动。因此,绝大数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不全面,表现观念狭一。如以“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一种心情”的命题,结果是或表现手法非常单一(只采用绘画形式),或表现内容基本上用人物脸部表现。其实,以每个青春学生的丰富情感,不应该在美术表达中呈现出如此类似的符号。我们知道,表现内容上含蓄、隐喻的方式表现使作品更加回味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的美术表达能力,首先要打开狭一的观念。我们在提升职高学生美术观念上的做法是:

1.名家作品——感受美术表达的丰富性

我们增加美术鉴赏的学习。在其过程中,我们进行多种美术风格、不同的时期艺术鉴赏,同时增强现代艺术的鉴赏,感受美术语言和表现图象的多样性。如我们对《蒙娜丽莎》的演变作专题介绍,感受其不同表现作品,从而体验到美术作品艺术形式的丰富性。 我们还侧重于开展现代和后现代艺术人物专题介绍,感受影响美术创作的各种社会、自身经历的多样性。我们还从学生关注时尚出发,通过现代艺术时尚的鉴赏,理解家具、时装、装饰中的流行风。感受美术创意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多样性。

2.课堂命题——尝试美术表达的多样性

通过多方面的的鉴赏感受后,学生会认识到当初表达心情的美术手法都认为过于单一,观念过于狭窄。学生会主动尝试着谈谈再次表达的想法和创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摄影、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或等多种手段结合的形式表达心情,有的学生认为除了用美术语言直接表达心情,同时可以用隐喻的手法间接含蓄的表达,学生的思路逐渐打开了。

3.活动反思——形成多样、多角度的美术表达的观念

我们组织“我对美术看法”、“我和美术有个约定”等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念改变的过程。我们在美术室开设栏目,使学生表达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交流碰撞。这样学生多角度、多样性的美术观念逐渐形成。

二、提高多角度、多手法美术表达的技能

并不是形成了多角度、多样性的美术表达的观念就可以自由的随意发挥。没有基本创作指导下的随意表现行为是盲目的,所以美术基本技能技法的提高是提高美术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1.开放观念带动技能训练提高美术表达技能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想法、观念很值得赞叹,但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都比较弱。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构图意识比较欠缺,基本形式美法则没有形成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构图意识和运用基本形式美法则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点、线、面、色彩、肌理的构成分析训练,引导着学生作品整体质量的提高。例如:练习课例“让作业本亮起来”,要求是让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业本做点、线、面、色彩、肌理的装饰;在技法上鼓励剪、贴、借用;在构图上要求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以形式美感。经过一系列针对性的练习后,学生的构图意识开始形成,形式美法则在作品中得以巧妙运用。

2.同一图像的不同表现增进美术表达途径

学生的艺术表现需要一根拐杖,才可以使他们的艺术表现之路阑珊起步。美术教材的图文并茂,作品之经典代表,都是学生借鉴的好资源。选取课本中的一些名作图像,每位学生都可以在美术教室的玻璃上拷贝复制基本型,引导学生运用复制、改写、置换的手法,有创意地展示自己的独特想法。比如对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引用、改编,想象创作。如作品《最》通过画和剪贴两种方法合制而成,有的借用了蒙克《呐喊》中的形象,把自己在学习上的压力和困惑表现的淋漓尽致。

3. 特定主题选用不同图像表现架起美术表达桥梁

选择不同图像表达特定主题是学生技能练习与创作的桥梁。通過对社会热点问题思考和表现,让学生逐渐接近创作的领域。比如对社会上曾经发生的“奶粉事件”,学生当时都很激动,很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利用这一事件让学生寻找适合的图像用美术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积极响应,出现了丰富的图像和多样手法表现这一事件的作品。如运用了绘画模块书中《鲁迅》的版画,添加文字 “横眉冷对奶粉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被借用的很贴切,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还有借用维米尔的作品《厨娘》中倒牛奶的动作造型,通过重复,使牛奶倾倒成河,不禁让人苦笑等。通过学生作业,我们看到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图像解读能力,并形成了图像再创造能力,迈出了艺术表现的步子。

三、培养多角度、多手法美术表达的自主创作能力

1.善于尝试——学以致用

树立多样性、多角度的美术表达观念是前提;提高多样性、多角度的美術表达技能是基础;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善于学以致用是目标。我们注重学校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这是我们美术最可以体现“学以致用”的地方。比如教室黑板报美化、运动会、文艺演出等,选择适合的美术模块内容进行整合,穿插到学期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课例《报纸剪贴运动会海报》,在运动会前后,海报可以为自己班级鼓气造势,凝聚集体荣誉感,正因为美术学习在校园生活中得以运用的价值,正因为能“学以致用”,从而促生了学生的学习创作的热情。

2.善于发现——利用资源

职高的美术课没有相应的美术材料配置。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材料,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抑制学生的美术表现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善于发现,利用身边的、生活中的、大众化的材料进行创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这样的材料更具有亲和力和创新感,也更具操作性。比如《运动海报》用报纸剪贴,材料就具有比颜料好操作的特性;比如《文具创意造型》,材料人人都有,方便多样。

我们在以“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材料的集合创意中,规定只能用身边的材料,限时完成,使得材料的空间更广泛了。在创意中,学生有的直接用清水拖把在地上描画;有的则运用饮料罐为材料;我们看到用磁带盒,摆放成多米诺骨牌的形式,造型有一定运动寓意、运动过程更能体现主题;也看到运用了很多生活材料,色彩丰富;有的甚至运用身体作为一种材料。生活化材料的开发激活了学生的创意热情,不再拘束于传统意义上的材料,改变了学生狭隘单一的观念。

3.善于思考——艺术的眼光

偶发艺术体验:扎染作品的偶发性、多变性使得它非常适合让学生进行涂鸦偶得似的命名体验。这样的体验即锻炼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领略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有学生命名为《少数民族的棒舞》;有取名《星光》。学生通过这样的课例教学,得到了多角度、多方式的美术创作体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集合创意实践:用扎染布块来进行集合创意实践,如中学生想摆一个金字塔,并有意识的选择暖色的黄表现受光,用深色的蓝表现暗部。在材料的运用中,学生已经可以有意识的将美术知识运用其中。集合创意、偶发对于材料的再利用,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同一种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利用它,体现了教学的智慧和升华。

职高美术教学虽然时间短暂,但这一阶段的美术表达教育对其一生的艺术素养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得职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偏低的现象,从一定的角度得以改善。我们在教学中形成学生多角度、多样性的美术表达观念中,在提高多角度、多样性的美术表达的技能,提高多角度、多样性的美术表达的技能中,在提升自主创作能力中感受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相信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智慧,让美术表达在体现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学生全体总动员,自信而又快乐!

参考文献:

[1]邵大箴、奚静之.欧洲绘画简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12) .

[2]河清.现代与后现代[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2).

[3]陈建华.“乡土中国”的美术表达[J].新美术.2013,07.

[4]王慧.乐学、善思、会用——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J].江西教育. 2017,15.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