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论对绘画语言风格的影响
——以艺术家彼得多伊格为例

2020-07-12 10:28梁艳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伊格表现主义思潮

梁艳

四川美术学院

关于当代艺术有关概念,很多艺术家、批评家、美术史家、美学家,甚至哲学家也对其做过不计其数的解读。对于“当代艺术”这一概念,其是指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的艺术。人们常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需要,给出不同的解释。其中,艺术思潮往往指的是在某一历史时期和地理空间范围内,受当时所在的社会文化运动和哲学思潮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所逐步形成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潮流。

本文主要针对艺术家彼得多伊格,谈谈关于此艺术家所处环境与当时艺术思潮和创作方法论的几点认识。

为什么谈论彼得多伊格,因为面向中国艺术创作者,相匹配的表现方式和媒介倒是层出不穷,但是深层次的语言并不是表面工具和新的媒介的转变。部分年轻的画家仿佛找到一种捷径,他们聪明地从大师和走红的艺术家的艺术模式中套用一种模式,照搬一种图式和符号以建构个人的风格。在创作中,大家往往急于去寻找新的形式、新的图式、新的语言,然后去仿效套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中也小部分画家也获得了“成功”,但中国艺术史上的绝大部分大师早期创作都是有艺术史上的基本的脉络和清晰的定位,一步步探索出新的语言和形式。

艺术家彼得多伊格的艺术源头往往离不开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这场新表现主义思潮最初在西欧的德国兴起,随后影响到整个欧洲大陆,在欧洲也陆续出现学习德国画家的表现语言的艺术创作思潮,被称为新表现主义运动。当时在20世纪80年代的联邦德国由一群艺术家牵头,如安塞姆基佛、吕佩尔茨、巴塞利兹,等等,其认为架上绘画从未消亡,提出绘画艺术应该在前人基础上再有所创新和发展,打出新表现主义的旗号,以复兴绘画的伟大传统为己任,而后发展成为影响到全世界的一场艺术思潮运动。

以艺术家彼得多伊格为例,他在早年间伦敦读书和德国游学时,正是见证了这一伟大艺术创作思潮运动。当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绘画新精神”首次将德国的新表现主义带到伦敦,给予彼得多伊格诸多启发,他开始探索更具个人化的绘画风格语言,画面开始呈现出超乎传统的神秘气息和异样感,逐渐也受到欧洲艺术界的关注。

通过分析他的艺术创作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彼得多伊格在创作工作时间上,多伊格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间安排时总是犹豫不决,很多作品完成度不高,或在等待续画、重画或者被抛弃。经常同一主题或同一作品持续很长时间,最长可达2~3年,这导致他平均一年只完成6~8幅作品。

其次,他的素材来源,往往是从影像艺术转化而来,或是电影电视截图,或者摄影作品充当绘画的原始题材。通常他将图像经过黑白转化,不仅色彩上抽离,而形式上也进行拆分和重新组合,形成简练的轮廓和模糊的视觉形象,并利用想象对形象和色彩进行艺术化加工,进行结构性的重建。彼得多伊格用自己深思熟虑的手“缓慢”地处理、历史、时间与图像的纠葛,为其获得极佳的画面理想效果而努力。

最后,围绕他的作品解析,他以一种极有张力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有非常虚幻的颜色和氛围,艺术家笔下的那些风景显然不可能在真实生活里出现,但当望着它们时,你会突然产生一种在梦中经历过的印象。他具有诗人般的气质,高更水平的神秘的空间结构、野兽派及表现主义的色彩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某些手法,都在他的绘画艺术中有所体现,最终形成他所独有的富于诗意的抒情绘画表现主义风格。

回到起点,还有要说的是彼得多伊格的早期作品并不成体系,反而碎片化,无逻辑性,这一阶段与后期作品风格大相径庭,它们就像波普、表现主义和拼贴艺术的混合体。说明一点,他早年间有多年大量试错、练习,尝试不同风格的过程。我们能看到一个年轻艺术家对于艺术不懈的追求和坚韧。对于画家来说,应该真正尊重自己的感受,通过用心的体悟和大量的实践,学习分析解读艺术史的作品,了解什么是绘画的最高标准以及内在规律,不断试错分析图像,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走得比想象中的更远。

猜你喜欢
伊格表现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安德列耶夫与扎伊采夫的表现主义小说对比研究
2021年5月26日,保罗·伊格内修斯号航空母舰在大西洋演习期间发射SM-3导弹
缘起,缘灭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北加州雪岭露营夜宿伊格鲁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冰岛总理辞职 或因没申报与妻子共同拥有公司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