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地震带活断层探测方法及预防措施研究
——以安徽省宿州市高校为例

2020-07-12 10:04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宿州市防震防灾

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引言

地震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危害和破坏比较严重,在我国城市建设危害中也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城市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及对社会安全的冲击日益严重。安徽省对此高度重视,现在,我国以进入“十四五”规划阶段,活断层探测不仅在“十三五”规划期间非常重要,而且在安徽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中也是一项重点工作,对于活动断层探测,这种工作必做早做、提前做、全面做。本文以宿州市进行展开叙述,为了更好的完善宿州市地震实时监测系统,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实现大规模的集群监测,提高学生和社会群众对防震减灾的关注以及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并在预防、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减小风险的可行建议和措施。

一、安徽地区地震发生的情况

在我国,郯城-营口地震带属于活动性较强的地震带,也是东部活动最强的地震带之一。郯庐地震带形成于中元古代,开始以山东郯城与安徽庐江两地名命名,后经过研究探明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纵贯东亚南北的大断裂带,跨度从俄罗斯到中国东北再到山东和安徽。自公元294年至2012年,安徽省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34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3次,6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为1831年9月28日凤台6级地震和1917年1月24日霍山6级地震,均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近几年,郯庐断裂带断层活跃,安徽省在2017年发生了15次地震,2018年发生了8次地震,2019年发生了8次地震地震。其中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于2019年9月7日发生1.7级地震;2019年11月01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发生3.3级地震;2019年11月0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发生2.9级地震。这些数据与以往相比,地震级数都不高,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二、目前高校防震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防震抗震能力弱。

通过采访当地宿州学院的学生,了解到他们普遍缺乏防震抗震工作的主人翁责任感,没有形成防灾防震的相关意识,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上更是薄弱。学校组织的防灾演练也只有少数同学认真参与并积极配合,大多数学生们不注重这些普及的防灾知识。因缺少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防灾工作很难达到保护学生安全的最终目的。种种个人因素的原因,导致高校学生防震抗震能力弱。

2.活断层探测在校园中缺少一些管理人员的问题。

校内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地震的勘探认识和勘探力度还不是很足,对活动断层的危害认识非常浅薄,再加上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对城市活断层的展布位置以及地震的危害性评价做得还不够全面,也没有充分的了解。

3.高校地区的普及度不高,在防震方面缺少专项资金投入。

高校地区防震防灾的普及度并不高,导致一些高校地区仍存在着此方面的安全隐患。实施高校地区的活断层探测实时监测也存在着许多困难,比如学校投入资本少,施工技术水平低,监测设备质量差,学生接触这方面知识的机会少,关注度不高,以及发生危险时人群疏散难度大等问题。

4.科普不够创新的问题。在宣传方面,宣传方式一惯性采用先前的方法,科普不够创新。通常还是采取班会,发科普手册、请专家到学校讲解等宣传方式,高校学生普遍接受程度状况不容乐观,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其宣传作用,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重视。在灾难发生时,大部分学生潜意识中没有受到宣传的影响,防震和自救能力薄弱。

5.应急设备不齐全,应急物资种类少、数量小。

由于高校学生的不重视,校内防灾管理小组在各高校形同虚设,灾难发生时,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的重要通道的应急设备基本上只有应急照明灯、自动灭火器和自动报警系统。另外,高校学生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防灾防震和灾害中的自救培训,出现不会使用或完全不知道救助工具的放置位置等情况。追究其所在的根本原因,还是应急物资种类少、数量少,不能满足学校内部需求。

三、活断层探测研究内容以及探测方法

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根源,一旦地震发生,对城市地面上的建筑物会造成严重毁坏。而活断层探测可以准确确定城市地下活断层的分布和危害性,使我们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在活断层探测实施的方法中,我们可以吸取国内外研究活断层探测方法成功的宝贵经验并加以实施。以宿州市和宿州学院为例,宿州学院由西区和东区组成,其中宿州学院西区是老校区,位于市中心医院附近。由于老校区内建筑陈旧,抗震要求不符合规范,城市地震局可以成立多个勘察小组,挨个排查类似陈旧建筑。另外,在众多活断层探测方法中,因宿州市属于平原,我们可以采用地震的勘探的方法,对城市地下进行活断层探测,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广,使用的频率高,也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在分辨的时候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精准的辨别。对于探测出的潜在震源,如何通过实时监测确定其活动状态,预测其危险性。国内外防震减灾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排查活动断层的具体位置,并采取合理避让(如修建停车场、公路、绿地和公园等),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高校有效应对地震灾害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地震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而且地震还容易引发水灾、火灾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一旦地震发生,引发的严重后果是我们不想看到的,而高校是人口高度集聚的地方,所以在此方面,高校应该注重预防工作的实施,加强学生们的防震防灾意识,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以降低地震的发生时所带来的风险。针对高校有效应对地震灾害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把创新融入科普中,开辟宣传阵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地震科普宣传创新研究日益得到广泛关注,我们可以借机,通过新媒体加大对防震抗灾的宣传,和实时探测相互结合。学校可以结合“5.12”汶川地震纪念日、3.1”《防震减灾法》实施日、“7.28”唐 山地震纪念日等特殊时间,举办防震知识竞赛、防震防灾宣传海报比赛、读书征文等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在校内确定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和宣传专栏,定期在宣传专栏上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和学生作品,达到能够更好地宣传安全常识、防震常识、自救常识,用视觉效果加大宣传广度。

(2)宿州市和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勘测工作,保证、提高勘测的准确性及精度,为设计的安全性提供保证。引用活断层探测新技术,可以准确探明城市中需要避开或需要采取特殊工程措施的地震危险带,对准确评定学校或是人员密集的地方是否为地震危险带有很大的帮助。做到勘测、设计、施工紧密衔接,减少因沟通不畅、互不理解造成的人为误差,减小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组织校内人员成立抗震小组,增强高校队伍建设。校内成立由各班辅导员组成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领导小组,加强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科学领导,做到各项活动开展目的明确、时间确定、资金到位、责任到人、任务落实。所有辅导员在成立小组之前,应该接受专门的校园危机预警机制与应急避险的方案训练。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也可以成立由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防震抗震小组,监督学生们要自觉参与到防震演练、疏散演练和医疗救助演练中去。校内的相关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素养,为防震预防工作做好一定基础准备。

五、结语

进行郯庐地震带安徽地区地震活断层探测及预防措施的研究有利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活断层探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该地区是否有活动断层,因而可以科学地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和更加合理有效的抗震设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震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提升我国大城市抗日地震灾害的能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地震实时监测并引入活断层探测新技术,对地震的预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地震监测防御工作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去突破,提高地震实时监测的科学技术,造福更多人民。地震属于自然灾害,我们不能预测它的到来,所以防震减灾工作中地震灾害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各高校应该重视预防工作,做好科普知识和应急避险常识的宣传,把科普知识融入课堂,定期开展防震演练,增强教师和学生防震抗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猜你喜欢
宿州市防震防灾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防震演练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一种新型折页式防震锤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基于语义分割和空间上下文信息的防震锤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