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0-07-13 09:24连新秀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黑龙江省

连新秀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雪乡事件”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发展路径。研究得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存在凸显品牌优度不够,产业链缺链、断链,资源整合不到位,体制机制创新程度不够的问题。提出发展路径:拓宽渠道,培育品牌;产业融合,完善体系;提高效能,多方推进;政府引导,创新发展;培养人才,智库保障,旨在为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業;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3-0040-06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snow town event” on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it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ighlights th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brand excellence, lack of chain of industrial chain, broken chain, inadequate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nsuffici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broaden the channel, cultivate the br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mprove the system; Improve efficiency, multi-party promotion; Market player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raining of talents, think tank guarantee, etc.,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ice and snow tourism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Heilongjiang;Ice and snow tourism;Development path

2017年12月29日,某游客在网上发表一篇名为《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的文章,其内容描述了在雪乡旅游期间“被宰”一事,该事件发生后,黑龙江省大海林业地区旅游局紧急预案,于2018年1月3日公示了解决方案,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措施,但在此后,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这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形象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也让大众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生了深深的误解。

“雪乡事件”的曝光使黑龙江省旅游品牌的形象江河日下,但在此事件的背后,同样暴露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机制、监管、政策等问题,祸兮福所倚,该事件的发生也成为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新的拐点,成为撬动黑龙江省旅游业刀刃向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的支点。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黑龙江省也进入了独有的冰雪时间,如何拨云见日,突破困境,解决痛点、堵点,成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探究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优化路径,以期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地理光环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北端,冬季平均气温为-19℃,降雪量极为丰富,低温持续时间长,并且黑龙江省多山地丘陵,十分利于天然滑雪场地的形成;再者黑龙江省拥有众多江流,如松花江、牡丹江等,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可以使丰富的水资源转换成冰资源,为冰上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地。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积淀,依托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使得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较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众多的运动爱好者使得黑龙江省也成为我国的冰雪装备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地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龙江的两次重要讲话中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自然资源禀赋,成为了众多游客滑冰、滑雪的首选地区。

1.2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人才积淀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冰雪竞技人才输送的主要基地,承担着雕琢人才和培养冠军的重要责任。那些在各项高水平冰雪赛事中夺取冠军的运动员中,大部分来自于黑龙江省。同时,由于具有场地方面的优势,黑龙江省承办了众多的国内外冰雪赛事,尤其是冰球赛事。此外,黑龙江省还和俄罗斯、芬兰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冰雪文化传播、冰雪赛事组织以及冰雪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深入合作与交流,为本省的冰雪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哈尔滨体育学院先后承办了中俄、中东欧冰雪嘉年华以及世界班迪球锦标赛等重要冰雪赛事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更是为黑龙江省冰雪人才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3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政策支撑

2017年冰雪节期间,哈尔滨市共接待游客1 8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2.2%,实现旅游收入28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1]。2018年东北三省的旅游业中,黑龙江旅游热度涨幅最高,达到152%[2](见图1)。

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2018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9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3 300亿元[3]。在此报告中,黑龍江省会哈尔滨市被选为十佳冰雪旅游城市,亚布力滑雪场地入选为十佳冰雪旅游景区,而黑龙江省漠河市则成为众多冰雪旅游爱好者的“另一圣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事业蒸蒸日上。

为了营造良好的冰雪旅游环境,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冰雪旅游在黑龙江省的繁荣发展。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整治措施:狠抓旅游市场集中专项整治,将哈尔滨、亚布力、雪乡等作为重点整治区域;将游客投诉集中、行业反映强烈、舆情曝光较多的旅行社作为重点整治企业;将严查价格、合同、导服费、自费项目和导游执业行为等作为重点环节;将“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导游欺客甩团、“黑社、黒导、黑车、黑店”等作为重点问题,重拳出击,依法从快从严处罚[4]。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困境

2.1 凸显品牌优度不够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冰雪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各类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开展冰雪旅游的省份和城市已达30余个,黑龙江省已经不是唯一的“冰雪圣地”,冰雪旅游行业竞争激烈。我国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新疆、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的滑雪场有300多家,并且都在举办冰雪节及冰雪有关活动,黑龙江省在冰雪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冰雪旅游已不再是黑龙江省的专利[5]。

此外,虽然自2014年起,黑龙江省冰雪场数量迅速增加,但知名程度严重不足。其中大小滑雪场俨然已有百余家,但在这百余家中,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大型滑雪场地数量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滑雪场在品牌打造上力度远远不足,而省内冰场经营的此种状况则更为明显。冰雪场地数量增速的加快,使得一些小型企业逐渐失去立足之地,甚至出现了很多小型冰雪场地无人问津的窘境。因此,提升冰雪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了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难题。

2.2 产业链缺链、断链

2016年我国推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冰雪旅游产业结构,从供需角度入手,根据需求逐步改革现有的供给层。自2014年开始,黑龙江省冰雪场地建造数量逐年增长,截止2018年底,各种规模的大小场地已超过百余家,但是大部分都较为简陋,场地建设缺乏科学性,运作水平较为低下,并且存在着冰雪娱乐项目重复、无创新点、无特色的现象[6],游客在观赏或参与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单调感并出现审美疲劳,从而无法有效地激发游客再次消费的欲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大都是以政府为主导[7],整个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科学、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各企业内部自主创新意识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处于被动地位,并且由于缺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支撑,使得产品项目研发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进而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地区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几乎千篇一律,仅能提供以滑雪为主的少数几种服务,严重缺乏地区差异,缺乏新、奇特色和文化性、品位性和个性吸引力[8]。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链还存在着断层现象,冰雪旅游产业各个环节并非环环相扣,现有的产业链注重的仅仅是吃喝玩乐中的玩、乐两个环节,而在饮食方面则较为忽视,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体系,还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

2.3 资源整合不到位

2.3.1 自然资源整合

虽然黑龙江省受气候环境影响,冰雪旅游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冰雪旅游毕竟是季节性的活动,在非旅游旺季期间,滑雪场地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黑龙江省众多滑雪场地在旅游淡季会出现荒废甚至是无人打理的现象,不利于滑雪场地的再利用。这种现象的出现会造成滑雪场地维护价格昂贵,同时也是出现“宰客”现象的重要原因。在淡季时无人管理场地,无营业项目,全年营业只靠着旅游旺季那短短的几个月,相当于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要把滑雪场地一整年所有的租赁场地等费用一次性解决,这是一种极其不科学的做法,不仅无法促进消费者的再消费,更无法实现冰雪场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在保护原有冰雪旅游自然资源基础的同时开发新兴项目,这样的话,既能保证自然资源有人保护,也可以避免“宰客”现象的出现。

2.3.2 人文资源整合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冰雪运动关注度逐渐增加,特别在我国获得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权之后,人们对冰雪运动的追逐达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开发、创建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是推动体育旅游的重要举措。黑龙江省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冰雪赛事或冰雪活动吸引外来游客。

如何打破这一现象以实现全省冰雪旅游产业共同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不完整统计,当前在黑龙江省已建设的冰雪游览景区高达六七十处,无疑都是以滑雪为主,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布的自然差异,同时也没有塑造出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的总体特征[9]。冰雪旅游人文资源创新开发最核心的支撑点是冰雪人才。冰雪人才不单单只是冰雪竞技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冰雪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发展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事业,仅仅依靠冰雪竞技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多元化、全能型冰雪人才才能促进冰雪旅游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再加之近几年,黑龙江省因人才流失加剧而导致冰雪优质人才匮乏,使得开发、创新冰雪旅游人文资源举步维艰。

2.4 体制机制创新程度不够

2.4.1 体制机制束缚

企业是品牌形成的主体,政府是品牌形成的最主要推动者,各行业协会中介是品牌的经营与管理者,三者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中是一个有机整体。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服务——这是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现代治理理论中对于政府的主要职能的描述。但在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一些管理者习惯于使用宏观调控手段来过多干预市场的自由调节[10]。政府虽然也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旅游市场缺乏监管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应该对其产业制度的创新、市场法规的建立与完善、政策的制定等公共产品提供服务[11]。一旦政府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投资权等诸多权力,并承担企业的负债亏损,就会使得企业在实质上是由政府来管理和保护[12],这样反而不利于企业的自我突破和发展,更不利于市场经济活力的释放。

2.4.2 市场化程度不高

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在全国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大大小小滑雪场百余个,但却并没有表现出领头羊的优势,无论是亚布力滑雪场还是帽儿山滑雪场,都存在着产品单一、产业结构单调等问题,不利于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几年,黑龙江省出现了一批造价低、质量差、规模小、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差的小型滑雪场,这种小型滑雪场往往通过“压价”来获得大量游客量,以达到获得一次性短期收益的目的。但是,这种举动会对省内滑雪场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更严重的则会造成游客再消费困难。而滑雪场的盲目建造对于黑龙江省整个冰雪旅游产业来讲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容易造成市场竞争混乱。冰雪旅游产业本应是一个集娱乐、休闲、住宿、消费于一体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紧紧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冰雪旅游整体产业出现发展不通畅,甚至出现恶性循环[13]。各个企业对滑雪资源的竞争,没有合理规范和布局,造成产业优势不高、品牌不响,因而形成了恶性闭环。

3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路径

3.1 拓宽渠道,培育品牌

在“互联网+”大时代的背景下,宣传手段需更加丰富、多样化;拓宽宣传渠道,积极融合自媒体,形成“互联网+冰雪旅游”完整的宣传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来凸显品牌优度。传统的宣传渠道已经不适应发展日益迅速的现代,在“互联网+”大时代,宣传手段应该更加多样化[14]。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宣传渠道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形成“互联网+冰雪旅游”完整的宣传渠道,传统纸质、TV宣传渠道与新媒体渠道相结合。我国网民数量逐年提升,“互联网+”对于冰雪旅游的宣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宣传时,应向大众树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良好形象,及时更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相关大数据。在丰富宣传渠道过程同时,应该加大宣传后的审核力度,避免因多渠道宣传造成虚假信息、恶劣信息的流窜。利用黑龙江省涉旅信息共享网站与黑龙江政务网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政务”,实时对冰雪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进行共享,优化黑龙江省旅游法委员会官网服务流程,对政务服务内容进行规范化梳理,推进服务项目在线办理,创新网上政务服务新模式。

旅游品牌是旅游消费者识别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符号或标志,也是吸引游客进行消费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冰雪温泉、亲子冰雪乐园、冰雪赛事等主题特色鲜明、产品差异化的品牌,推出冰雪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活动,打造黑龙省冰雪一点一品,让广大群体更好地进行认知和选择,让冰雪体育和旅游拥抱,让诗和远方拥抱,让冷资源带来热效益。加快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品牌的打造,像亚布力、帽儿山等大型著名滑雪场,应建立与众不同的产品项目,丰富冰雪旅游服务,打造服务水平高、设施齐全、产品多样、项目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真正使一些滑雪场品牌响起来,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新奇的消费需求,让游客真真正正走进来,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3.2 产业融合,完善体系

优化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结构,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来促进旅游、文化、体育、教育、装备及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延伸冰雪产业链,丰富冰雪体育产业体系,实现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冰上运动装备、雪上运动装备、冰雪场地装备集群,牢固占据我国冰雪产业龙头地位。

优化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结构,首先需要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旅游业是集群产业,集衣、食、住、行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应建立多元化、多样式、多类型、多功能、经营方式多样、经营多模式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交通、餐饮、住宿等各项事业,体现黑龙江省自身特点,将黑龙江省传统文化代入冰雪旅游产业,促进特色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在生活、娱乐各方面的需求;注重各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开发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特色产品,健全各滑雪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优化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结构。开发具有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特色产品是优化产业环节的核心问题[15]。丰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项目,推广小众冰上、雪上项目,实现专业项目向大众娱乐型项目转变,开发黑龙江省特色的冰雪旅游纪念品、服装、器械设备等产品,对于优化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冰雪旅游经验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完善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把龙江文化和冰雪体育融合,用文艺精品讲好龙江故事,播种龙江文化,扎根冰雪文化。文化是基石,旅游是载体,让黑龙江旅游更有活力,展现独有的文化业态,龙江有好山好水,何必跋山涉水;龙江有好山好水,一定跋山涉水。

3.3 提高效能,多方推进

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職能部门管理效能,合理运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旅游氛围;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可持续性发展角度出发,合理保护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冰雪旅游市场环境进行数字化分析,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布局;同时,注重协调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相互融合,实现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开发与发展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市场监管部门要取缔现有的一些证件缺失、设施不齐全、无专业服务人才的小型滑雪场,避免出现冰雪资源的浪费,鼓励中大型企业的后续发展,强化各企业市场资源意识,倡导各企业合理保护冰雪资源。有关部门应每年获取各企业场地规划情况,包括淡季场地的维护与开发,对于只注重短期效益或“一次性效益”的企业进行严肃批评并勒令整改,注重冰雪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建设,打造精品路线。提升软服务,让游客安心、舒心、 暖心。

3.4 政府引导,创新发展

坚持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探索创新。建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大数据,区块链运用,有效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借鉴俄罗斯、芬兰等冰雪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结合黑龙江省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冰雪旅游发展规划以及问题预防。实现层次化管理,细化各部门分工,保障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有条不紊的发展。推出旅游承信基金,放心游龙江,先赔付,再追责;打造更为优质的旅游环境,投诉必受理;打造品质景区和精品线路。

3.5 培养人才,智库保障

冰雪旅游是集群产业,其所需要的人才是全方位、多领域、多元化的人才,单一的培养冰雪竞技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依托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省冰雪职业学院和社会办学力量,加强冰雪运动、管理以及赛事组织、场馆建设、运营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制冰师、器械师、导滑员、防护师、救護人员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在职岗位培训,引进国外冰雪旅游较发达国家服务型人才[16],解决现阶段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服务性人才短缺现状,同时建立优秀教师培养梯队,培养我国本土的冰雪旅游服务型人才;建立冰雪产业研究机构,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乃至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智库保障。

4 结 语

黑龙江省作为冰雪旅游文化资源大省,从地理出发,从冬奥出发,聚焦“雪乡事件”一个引点,探究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发挥地理光环,打造精品冰雪旅游产品,多方协同推进,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服务软实力。借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打造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在我国冰雪旅游业的领头羊地位,为此提出从拓宽渠道,培育品牌;产业融合,完善体系;提高效能,多方推进;政府引导,创新发展;培养人才,智库保障等领域出发,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同推进综合治理,凝成合力团,真正拿出解决现阶段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困境的实招、硬招。错位发展,打造特色精品,开启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高光时刻,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 34 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新闻发布会[EB/OL].http://www.harbin.gov.cn/art/2017/12/20/art_660_238275.html.2017-12-25.

[2] 哈尔滨新闻网.黑龙江旅游热度涨幅居东北三省之首[EB/OL].http://www.sohu.com/a/299385851_349336?sec=wd,2019-03-06.

[3]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R].长春:第三届吉林冰雪产业博览会,2018.

[4] 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1”规范导游执业严厉打击强迫消费等突出违法行为的通知(旅办发〔2018〕32号)[Z].北京:国家旅游局,2018.

[5] 崔英波,谷化铮,张驰,等.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6):78-83.

[6] 李在军.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9(7):56-62.

[7] 王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3) :89-92.

[8] 刘万鹏,邱云涛,李博.黑龙江省冰雪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冰雪运动,2012,34(6) :81-84.

[9] 罗大林,殷亮.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冰雪运动,2014,36(5):79-83.

[10] 赵金龙.黑龙江省冬季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与发展[J].冰雪运动,2010,32(3) : 89-93.

[11] 孙显仁.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25-28.

[12] 张言雪.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路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9):12-14.

[13] 宗克强,张良祥,姜燕,等.“互联网+”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4):76-77;80.

[14] 刘路.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政策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15] 张欣.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人才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黑龙江省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