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2020-07-14 09:47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期
关键词:温度控制分段分层

尹 君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200)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的高度、体积和厚度不断增加,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逐步上升,所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以确保施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大型混凝土建筑如图1。

1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1 温度因素

浇筑过程中因温度控制不恰当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随着外界温度而产生变化。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冷凝物内部和外部位置之间的温差会产生温度应力。温差相距越高,内部的压力水平便越大,裂纹也便随之扩大,因此温度应力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1]。

1.2 水化热反应影响

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热反应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块的凝析土结构较厚,表面系数较低,反应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结构内部温差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混凝土断裂。

1.3 地基约束力过强

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属于沉重加厚的整体浇筑对象。这导致地基承受了过高的压力,从而反馈给混凝土结构强烈的约束力。这种外部结合力便可能导致混凝土凝结产生裂缝。

2 建筑施工中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要点

2.1 完全分层

在整个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有必要在整个结构中全部浇筑混凝土。这能够保证第一层被完全倒出。同时,第二层必须在立桩前及时浇筑,以便在浇筑完成后进行其他施工工序[2]。在分层浇筑过程中,结构的表面需要尽可能保持平整。施工时,必须先从短边倒,再沿长边倒。

2.2 分段和分层

当浇注强度较大,现场相关设备不能有效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层分段浇注法。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随后在一定的浇筑距离外展开浇筑并倒入另一层,使之能够连续完成。分层分层浇筑法更适用于厚度小、面积大的施工场合,能够保证无遗漏,实现均匀浇筑来有效提高浇筑效果。

2.3 余面式分层

通常,当浇筑长度超过厚度的3 倍时,可采用剩余面分层浇筑法,将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部,形成斜坡结构。施工时,应先从浇筑层下端开始,然后逐渐向上浇筑。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通过提高抗拉强度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膨胀系数。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部分低热硅酸盐材料,添加外加剂以达到良好的剂量控制[3]。

2.4 使用浇筑式振捣技术

在振动浇筑工艺操作中,关键问题是冷接头的处理。通常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凝固后会产生一些冷却缝隙。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压实,将直接导致冷接头产生空洞。此时,需要注重振动的技术操作。在振动操作中主要的振动方法是使用机械钻头,原因是采用人工振动的方法会使混凝土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不均匀。为了更好地保证整个振动操作的效率和质量,还需要插入式振动。

2.5 注重混凝土维护操作

大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外表面应铺上不吸水的地膜,防止因蒸发而收缩开裂。在针对大块混凝土进行维护操作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正常水化,应注意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在15 摄氏度左右,固化时间一般为2-4 周。综上所述,温度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冷却和维护来实现温度控制。适用于冷凝的保温方法是改变外部环境的温度以达到保温效果,具体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喷洒热水或粘贴保温材料,控制与外界环境的温差。

2.6 优化浇筑流程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分段分层、全分层和边坡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水平分段分层浇筑工艺是首选方法,主要用于厚度小、面积大、长度大、沿水平方向分层的工程[4]。在施工过程中,应从铸件底部开始,随后逐渐上移进行浇灌。浇筑过程中注意温度控制,避免在炎热天气下浇筑,必要时采用屏障遮盖或空调冷却等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必须接受施工质量验收,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符合要求。验收过程中最主要的检查项目便是观察混凝土的外观,确保没有明显的裂缝痕迹。

3 结语

简而言之,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具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这便需要我们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确保浇筑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温度控制分段分层
船舶主机温度控制方法优化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分段计算时间
雨林的分层
锻造温度控制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基于模糊控制的PLC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三菱PLC在电加热与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关于年龄分段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