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单亲家庭学生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2020-07-14 03:22咸希荣
家长 2020年16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班级心理

□咸希荣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单亲家庭子女逐渐增多。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成为教师必须面对或专门研究的一大课题。

对于孩子来说,有一个完整、和睦的家无疑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其他原因,成了“单亲孩子”。这些孩子在缺少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长大,爱的缺失往往使他们变得封闭、内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逆反、敏感、自卑、孤僻、怯懦等性格问题在单亲家庭子女中比较常见,这给教师和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单亲家庭子女逐渐增多。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成为教师必须面对或专门研究的一大课题。

做好摸底工作,方能知己知彼

林强(化名)是我教的一个学生,他原本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爸爸是公司的一位经理,妈妈是政府公职人员,一家人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幸福而平静。可是,在他读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和自己的助手产生了感情,妈妈因无法承受丈夫的背叛而愤然离婚。从那时起,林强感到幸福似乎远离了他,屈辱、愤怒则开始伴随他左右。原本引以为傲的爸爸,在林强眼里一下子变成了十恶不赦的仇敌。因为家庭的变故,林强变得暴躁起来,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而且也变得敏感脆弱起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格外重视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要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监护人的表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并根据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应跟随学生成长并及时更新,这样有助于教师或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使下一任班主任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有必要,学校可采取班主任跟班制的管理方法。毕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如果班主任带班时间过短,既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及学生的家庭状况,也不能增加学生与教师的熟识度和信任感,从而导致学生即使存在心理问题,也不愿意敞开心扉与班主任沟通。

做好家长沟通工作,避免家庭教育失衡

单亲家庭教育的失衡往往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关爱的缺失,因为婚姻破裂,父亲或母亲对孩子关心不到位或将自身的不快、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动辄打骂,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整日提心吊胆。另一种是过于溺爱孩子,希望用更多的爱来弥补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凡事都为孩子计划周全,导致孩子缺少独立性,过于依赖家长,不利于孩子的人格独立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教师或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通过家访、面对面交流,以及建议家长多读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聆听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残缺了,但是对于孩子的爱和教育不能残缺;父母离婚只是父母双方婚姻关系的解除,血缘关系永远也不会割断。孩子不论跟了哪一方,都需要另一方的爱与关怀,任何一方都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独有“产品”而阻止孩子与对方接触交流,更不能把孩子当作惩罚对方的武器。要培养一个人格高尚、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双方必须共同努力。要让监护人明白,只有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关心爱护孩子,把爱用在刀刃上,孩子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才能系好。

关注学生心理,疏导“对症下药”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来自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或忧郁、或暴躁、或敏感、或脆弱、或偏执等心理或行为缺陷。也有一些家庭因为父母离婚,带孩子的一方将另一方描绘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让孩子远离对方、仇视对方。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把孩子推进了父母的恩怨泥潭,给孩子心灵上造成创伤,影响了孩子正常、健康地成长。

未成年人在求学求知的过程中,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和班主任如果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纠正,则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师或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多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针对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巧妙疏导,特别是发现不良行为苗头时,更要及时掐灭。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特别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因监管缺失等原因,特别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小小年纪就沾染上了抽烟、沉迷网游等恶习;有的学生由于受网游中的暴力影响,表现出易怒、攻击性强等问题,虽然慑于家长、老师的威严“不能为”,却心向往之。针对沾染社会恶习的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或以班级讨论的形式,就不良社会现象对青少年的危害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危害性,从而提高“免疫力”。对于学生沉迷网游的情况,班主任要以具体案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另外,还要与家长充分沟通,让家长发挥监督作用,保证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统一战线,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避免同伴歧视孤立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地,现实中,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因家庭变故或成绩落后等原因,在班级中往往会受到同伴的歧视,甚至被孤立,从而挫伤了自尊心。所以,班主任要防止出现因父母离异而嘲笑、讥讽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一方面,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培育平等、友爱的班风。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全体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杜绝拿他人的不幸开玩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比如,可以组织拔河比赛、书法展示等,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又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珍惜共同学习和生活的时光。在活动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班级归属感。

对于单亲家庭学生出现学习成绩退步的情况,教师和班主任要多关注其课堂表现,及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同时要叮嘱家长,孩子在家写作业时要进行监督,保证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和养成自律的习惯。在班级中,还可以建立两人互助小组,通过学生间的“精准帮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幼苗,需要精心呵护。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成因很复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单亲家庭学生,教师要多一些耐心、爱心和理解,做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真正助力他们勇敢前行。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班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路径探析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心理小测试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