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探究

2020-07-14 08:25甘文婷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少数民族地区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少数民族贫困生存在的问题,阐述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资助工作的经济帮扶、思想导向、诚信塑造、乐观向上精神引导等育人功能,提出构建完善资助保障体系发挥资助育人功能的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精准资助工作保障体系;打造精品资助育人项目,形成资助育人工作品牌化;坚持能力胜任原则,优化贫困资助服务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中职学校 资助工作 育人功能

我国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在先进资助理念影响下,当前职业学校逐渐形成全新的资助理念,从传统的经济资助转变为资助育人。主要采取经济帮扶、配套学习和能力提升等多种不同的手段,让贫困生接受多元化的资助服务,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现资助育人目标的同时,真正阻断贫困问题的“代际传递”,切实发挥职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推动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入总结学校资助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整体水平,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资助工作逐步形成全新的发展格局。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贫困生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勤奋好学,但是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贫困生一般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山区,求学困难,往往非常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但是,受汉语基础较差、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经济条件不理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民族自尊与自卑心理共存。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受到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熏陶,一般热爱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但是在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后,面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不少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在民族自尊和自卑心理的相互作用下,容易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学习效果。

(三)人际交往面窄,内心相对封闭。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山区,与社会接触少,造成他们内心相对封闭,交往面往往局限于熟悉的人或者其他本民族的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成效。

(四)活动参与度低,自信心不足。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贫困生受到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不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并且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的综合能力不强,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自信心偏低。

基于此,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要结合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经济特点、心理特点等开展资助工作,不仅为学生提供经济支持,而且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

二、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综合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经济帮扶功能。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开展资助工作中,首要工作是在物质层面上给予贫困生帮助,通过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减轻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使他们能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安心学习,提高个人职业能力。

(二)思想导向功能。在资助工作中,中职学校不仅要为贫困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而且要对贫困生实施心理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感恩政府和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温暖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避免学生养成依赖社会帮扶的心理,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学习理念,尽量独立解决困难,并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使贫困生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工作者。

(三)诚信塑造功能。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评定工作中,中职学校应对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展开充分的调查和认定,并在落实帮扶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引导,使学生对诚信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后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强化训练活动。

(四)乐观向上精神引导功能。调查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生在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这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资助育人的综合效果,中职学校应注重对贫困生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贫困生能正确地面对自身的贫困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帮扶,并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到职业技能的学习活动中,争取在未来依靠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带领家庭走向脱贫的道路,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情况,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完善资助保障体系,助推育人功能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资助工作,应以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作为指导,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构建完善的资助保障体系,进一步彰显资助育人功能,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精准资助工作保障体系。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资助工作,要将贫困生作为主体,并综合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的基本情况,构建完善的精准资助工作保障体系,确保国家关于学生群体的贫困资助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其一,构建学费保障体系。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要按照当地贫困资助政策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其二,构建生活保障体系。中职学校要系统分析贫困生的基本生活状态,探索助学金和勤工助学项目的有机结合,在为贫困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尽力为他们安排勤工助学工作岗位,使他们在锻炼个人能力的同时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生活保障。其三,完善学业激励体系。将优秀的贫困资助对象作为典型,为他们提供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引导贫困生努力参与到职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中,获得学校奖学金帮助,激发贫困生的个人荣誉感。其四,建立特殊关爱工作体系。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贫困生,应该成立特殊关爱团体,综合分析学生的生活情况,重点为残疾学生、烈士子女、孤儿学生提供特殊照顾,如在这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特殊帮助,为学生提供回家的路费,为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开辟绿色通道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怀,保持積极健康的心态,健康成长。

(二)打造精品資助育人项目,形成资助育人工作品牌化。在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资助实际情况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中,为促进资助育人的功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要综合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精品资助育人项目,构筑资助育人方面的品牌文化,发挥文化影响作用,突出资助育人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其一,开发“校园自强之星”项目,邀请中职学校成功就业和创业的贫困生讲述他们的励志故事,促使贫困生形成自强自立的品格,在榜样的引领下主动学习和实践,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其二,开发“讲好诚信故事”项目,即在学校广播电台、网络宣传平台、学校宣传栏发布社会上贫困人士的诚信故事,也可以以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的方式讲述社会上较为常见的诚信故事,确保贫困生能对感恩、诚信、风险等形成全新的认识,有目的地强化贫困生的意志品质,促进贫困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三,打造“线上线下网络思政”项目,通过移动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延伸,确保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对少数民族地区资助政策的实施情况、贫困资助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贫困生学习情况等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在线上线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争取在未来职业生活中能主动参与到社会建设实践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坚持能力胜任原则,优化贫困资助服务水平。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贫困资助工作的开展与贫困资助队伍的构建、资助管理工作的优化等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资助环境,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要基于胜任力原则,强化自身服务能力,为中职学校贫困生提供高质量的资助育人服务,为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全方位彰显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提升中职学校资助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使他们能从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本校学生资助工作,并从经济帮扶、学习支持、诚信引导等不同的方面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促进国家资助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高质量、专业化的资助育人工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创新中职学校资助育人管理工作,全方位系统分析少数民族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个人情况、贫困等级以及享受贫困政策等情况,并构建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贫困资助工作实施多元化动态管理,逐步实现精准资助、按需资助目标,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贫困生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问题,保障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制定完善的资助育人规划体系,为少数民族贫困生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贫困资助的综合质量,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志随.中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6)

[2]何  婧.大数据在高校精准资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9)

[3]杜 壮.能力资助模式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9(16)

[4]齐鼎铭.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思想教育的价值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5]尹志随.新时代中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实践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2)

【作者简介】甘文婷(1986— ),女,汉族,籍贯广西南宁,小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广西物资学校,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少数民族地区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