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策略探索与研究

2020-07-14 08:23战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云计算物联网

战昕

摘 要 伴随物联网、信息传输速度、云计算能力等基础硬件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再一次向成功迈进了一步。“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的核心建设方法是以“物联网+”为承载,通过云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等新颖的应用型科技,在校园范围内建立起一个集智能化、信息化等特点为一体的高校教学、生活环境。笔者将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意义、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以及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关键词 智慧校园 信息化 物联网 云计算

淘宝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方式,支付宝改变了中国人的支付方式,这些事例表明网络和信息化对现代生活习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从概念走到了现实,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校园”工程渐渐拥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1“智慧校园”的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工程的建设意义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1彰显国家科技实力,提高国家影响力

科技发展水平向来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因此,国家向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适当的展现国家最新研发的科技成果有利于彰显国家实力、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作为重点参观对象,大学的发展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所以“智慧校园”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展现国家科技实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1.2“智慧”工程民用化的最后测试

一项科技从出现到推广一般会经过“军方—大学—群众”三个应用阶段的发展,大学应用作为把科技推广为群众应用的最后一道测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智慧校园”的建设问题

2.1系统设计问题

“智慧校园”工程作为新型科技的应用工程,除了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需求外还需要一套能够将新型技术与大学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的软件系统。作为科技和教育的链接点,该软件系统的合理设计对“智慧校园”工程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智慧校园”计划发挥出更大的实用价值。该系统的设计必须做到统筹、全面并紧贴大学的教学方式和生活。

2.2统一建设问题

“智慧校园”工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信息的流通速度来实现更高效率的教学计划,它将面临的不是某一个高校的统一建设问题,而是全国高校的统一建设问题。由于不同的高校拥有不同的运作体系,甚至同一高校内部拥有不止一个运作体系,我们很容易预见到“智慧校园”工程的建设将会在统一规划方面遇到巨大的挑战。高校的运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学校的文化特色,它是在高校多年的发展运作中积累而来的,因此对高校运作体系的统一规划问题将会是“智慧校园”工程建设的核心。

2.3师生的信息化素养问题

作为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老师和学生能否适应新的教学和生活模式同样会成为“智慧校园”工程的建设阻力之一。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一大批人与社会脱节,其中老师这一传统职业可谓是首当其冲。经过调查表明,老师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低于其他职业,其接受程度主要是通过刚入职的、对现在科技已经有了一定适应能力的新老师的加入来改变的,这是一个缓慢的交替过程,而信息化的建设是迅速的,因此信息化的建设速度与老师的适应速度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智慧校园”工程的阻力之一。

3“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

3.1领导人员规划

作为一项面向全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工程,其领导人员的正确选用显得格外重要。领导人员的设立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智慧校园”工程的成功与否。领导人员的设立及其职责的划分应满足三大原则:(1)设立省、市、校三层领导阶级,根据地区特色进行统筹规划。(2)领导人除具有相应的领导能力外必须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该影响力必须与其所处的领导阶层相适应。(3)领导阶级不能出现越级指挥和双重指挥,每个领导人员只为一个上级领导人员负责。

“智慧校园”工程的特点在于统一和改革,因此领导人员影响力以及建设过程的有序性对于该工程而言十分的重要。

3.2设备建设规划

“智慧校园”工程建立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等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上,因此,基础设备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对该工程能否成功建立十分的重要。“智慧校园”工程所需要的基础设备主要为信息化网路、主干核心光缆等硬件设备和校园多媒体、校园广播、一卡通等应用设备。硬件设备是“智慧校园”工程的载体,正确且合理的搭建硬件设备是该工程所面临的第一个技术性问题。

3.3师生信息化素养培养规划

作为“智慧校园”工程最终建设成果的主要使用者,高校老师和学生能否适应新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最终决定了“智慧校园”工程的成功与否。在老师和学生的适应方面,可以通过软件系统的人性化设计与设立信息化培养课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4结束语

“智慧校园”工程是面向全国高校的大工程,它的成功建设需要新型科技、软件、硬件、領导人员以及在校师生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共同支持。它的成功不仅会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还会推动“智慧”工程的民用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35-39.

[2] 陈琳,王蔚,李佩佩,李冰冰.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兼论智慧校园“智慧缺失”及建设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04):17-24.

[3]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4):12-17.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云计算物联网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