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生命的再生之地

2020-07-14 08:27韩静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

韩静雳

摘要:空白即是无,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文化艺术对空白所独有的追求和表现,从诗词、书画、建筑艺术的语言结构组织上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寻找产生美的生命力的线索。中国文化艺术中,对于“空白”的理念,是“表现语言”在空间、时间的结构逻辑的主观重构,因此产生了独特魅力。

关键词:空白;结构逻辑;表现语言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33-01

一、引言

中国文化艺术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是基于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按照客观叙事的结构逻辑和表现语言从事创作的。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一定有内在核心宇宙观、文化观的支撑,从而产生独特的表现语言和结构逻辑。

二、绘画艺术的空白

清末画家华琳所著《南宗抉秘》,立论鲜明,阐明画中之“白”。“凡山石之阳而处,石坡之平而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中国画中的空白主要分为结构空白和笔墨空白。董其昌的《溪山亭子图》,在近景山石、树木的描绘后,即以空白表现了远近景的层次感和水雾缭绕的情境之美。这里的空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以中国画独有的空白之美,将空间景象以主观逻辑重构。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即以“空白”衔接空间物象,将桐庐和富阳两地景色尽收眼底,千山万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此空白似水;似天;似云,虚实相应,有无相生,空白地方再生一种妙境。“空白”也有意到笔不到的空白,中国画讲究笔墨韵味,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用浓淡笔墨描绘衣袖,生动表现了心醉神迷的人物神态。齐白石的《垂钓图》,画而空白居多,寥寥数笔描绘的垂钓者,空白即成为水而。中国画之空白,是在空无处缔生出生命力和情感,也伴随着中国画格局的形成。

三、诗词艺术的空白

中国诗词是语言艺术,空白“主要表现在结构空白、语义空白、句法空白。唐代诗人司空图曾著《诗品·含蓄》,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体现出空白的魅力。诗歌的审美愉悦不同于绘画,是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诗人通过主观情感,重构时空结构方式,打破自然叙述。结构和语义产生了新的逻辑关系,在这种结构空白中调动人的思考、想象、情感。宋代苏轼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诗词的结构空白之美,体现在“十年生死”与“千里孤坟”的时空转换,从“小轩窗”到“短松冈”景与景的转换,体现在物象结构的时空空白,体现在词语之间的空白联想,其省略和空白,是事物的自然叙事和从此至彼的时空转换的客观描述,我们在空白中联想、触发情感的共鳴。其内在结构支撑,是以人的情感为主体的语义和情景结构的重构。诗词用凝练的语言表达情感,凝练本身,是作者对词语含义的推敲、重构,即产生语义和句法的“空白”,并以此再生发新的情境。结构空白、语义空白、句法空白,是诗词语言的基本规律,在空无处迸发出的生命体验,是诗词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

四、建筑艺术的空白

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空白认识,我们可追溯老子道德经中所述,兰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对于空间的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做了精辟的阐述。其中的“无之以为用”,正是笔墨之外的空白,也正是在“空白”中我们感受到的诗意生活。中国传统文化,是重构建筑空间秩序的核心,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空白”产生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建筑“空白”主要体现在空间结构和空间语言的重构。

北方建筑的四合院,四而围合,中间庭院,院落宅门与垂花门之间构成前院,为居住者提供了与外部空间的缓冲区。垂花门内则为内院,私密性强。毋庸置疑,建筑空间的围合,是为了生活之需,但建筑传达的艺术魅力,则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空间结构秩序的布局,是建筑独特语言的体现。独特的建筑语言在空间的重构上,表达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房间是建筑的空白、庭院是建筑的空白、外廊是建筑的空白,如诗、如画,笔墨未到之处,恰是生命情感体验升华之处,在空白中,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建筑中设置影壁,一道墙,改变了空间空白的品质,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四合院中的廊多用于下雨、雪之用,建筑外廊在室内与室外的空间相互关照中,营造了空与实的舒适和诗意生活,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发出空间的生命情感。没有了屋檐下的外廊;没有了中庭;没有了耳房和厢房角落里的景观,就失去传统建筑空间的独特魅力。

“空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度。结构逻辑和语言表现的重构,是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失去了“笔墨”未到之处的空白,也就失去了艺术作品的想象空间和感染力。“空白”是生命的再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