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0-07-14 08:27李学兵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定远县舞龙安徽省

摘要:“二龙戏蛛”是安徽省定远县流传的原生态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一“二龙戏蛛”,旨在进一步挖掘舞龙文化的内涵,传承舞龙文化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定远县池河双龙表演队表演的“二龙戏蛛”精湛技艺,展现定远奋发有为、后发赶超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二龙戏蛛”的传承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K8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38-02

一、引言

2010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二龙戏蛛”是定远县流传至今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流行于该县境内;其独特的舞蹈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二龙戏蛛”又名耍龙灯,是该县能仁乡独有的民间传说;传说东汉末年的某天,适逢能仁寺庙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有人大喊:“快看天上……”只见能仁寺上空,祥云缭绕,两条巨龙和一位美少女(蜘蛛精)在空中嬉戏玩耍,翩翩起舞……这一美景的骤然消失,人们叹息不己。为了留下这一美好的记忆,人们自发组织一批青年人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并在该县池河、仓镇等多地蔓延,“二龙戏蛛”便由此而来,世代相传。与众不同的是“戏蜘蛛”,而不是“戏龙珠”。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一“二龙戏蛛”,旨在进一步挖掘舞龙文化的内涵,传承舞龙文化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为乡村发展铸魂,实现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起到积极作用。

二、源远流长,独领风骚

据史料记载,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舞龙灯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康熙年间,更是达到鼎盛时期,“二龙戏蛛”就是从那时一时代沿袭演变下来的。早前池河镇(幽州)舞龙灯很有讲究,表演时间也很集中,一般从每年正月十四开始,到正月十六日结束。各村都会组建一支龙灯队,待元宵节大家聚集到池河镇,大玩三天三夜;它曾参加过安徽省民间花灯展演,多次参加县、地区的舞龙及花灯比赛和展演,其与众不同的绝活就是“二龙戏蛛”,并在周边县市舞龙界独领风骚。40多年前,不知因何原故,这个传统习俗竟然销声匿迹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文化娱乐方而的追求也日渐显露出来,尤其池河当地居民对“二龙戏蛛”情有独钟,并期待“二龙戏蛛”重现池河街头,重登文化舞台。

三、东山再起,组建女子舞龙队

2010年12月,该镇综合文化站李学兵站长和池河镇政府相关领导经过商议,决定将本地消失40多年的舞龙队重新组建起来。尤其是传统节目《二龙戏蛛》,不仅要恢复,更是要注入新的元素加以传承发展。在人们的印象中,舞龙的成员一般均为男性,为了让该节目有新的亮点,集思广益后,李学兵站长做出大胆决定,成立女子舞龙队,由此一支由女子组成的舞龙队诞生了。

男子舞龙队的队员相对来说比较好找,若是要找齐合适的女子队员人选,相对困难。这可让李学兵站长费了不少脑筋。“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将舞龙队的女队员们全部确定下来。考虑到女子的体力不如男子,排练时便增加了3名替补人员,以防意外情况发生,可随时替补。县文广新局、县文化馆及池河镇党委政府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不遗余力的支持。

四、不让须眉,娘子军”苦中作乐

因为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跳舞,所以当李站长找到我时,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一头齐耳短发,脸上始终洋溢着温和的笑容,今年55岁的朱国清她是这支舞龙队伍里年纪最大的。“有时排练结束回到家里,孩子们看到我累的精疲力尽,也会心疼地说几句,但我在这里玩得很开心,也从没后悔过,虽然很辛苦。原本准备外出打工的,为了参加女子舞龙队,决定不出去打工了”。朱国清微笑着说道。龙头是舞龙队伍中最重的活,喜爱舞蹈且年纪最小的陈桂枝自告奋勇地揽下了这项任务。问及排练是否艰苦时,陈桂枝当即摊开了双手:“这上全是平时带她们练习时磨出的老茧。刚开始练习时,大家都习惯性的把舞龙的竹竿握的太紧,绝大多数人手上第一天就全磨出了水泡。尤其在做跳龙尾动作时,稍不留神,落地时重心不稳,整个人身体就会摔在地上,肌肉拉伤、头破血流是很常见的,虽然经常受伤,但没有一个人想过要退出。”

特别要提到的是队员陆齐兰,为了不耽误参加安徽省第二届舞龙舞狮大赛,她不得不放弃去看望在医院快要生产的女儿。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队员全是义务演出,她们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可大家还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把演出当成头等大事,她们认为这是集体的荣誉。

“娘子军”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年纪大小,都爱唱爱跳,属于镇里的文艺骨干,对龙崇拜有加,大家也是因为这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来,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五、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队伍组建后,为了能将《二龙戏蛛》这一传统节目完整呈现出来,大家不仅找到了已九十岁的“二龙戏蛛”传承人王再善及民间老艺人李士友、马国队、李胜祥等现场指导,向他们虚心学习外,还从网上下载视频,一遍遍揣摩研究。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大家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将各自的新想法融合进去。王家珍说,“有时晚上躺床上满脑子都是舞龙画而,就连做梦都在想着如何编排舞龙的造型。”经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已练好“盘龙”、龙翻身”、团龙起伏”、“快速游龙”、跳龙节”、“跳龙尾”、“双龙出云”、鲤鱼跳龙门”、“二龙戏蛛”、“单膝跪地”等多个造型,形成“二龙戏蛛”独有的特色。尤其是练习单膝跪地这个动作,许多队员们已是人到中年,一条腿跪着将十几米长的龙舞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舞龙不仅是体力活儿,还是技术活儿,考验的是队员的“身手”与众人的配合默契程度,所以在很多时候,舞龙衣服湿透也是常见之事,因此只有不怕苦不怕累,热爱舞龙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女子舞龙队员中的一员。

六、同心同德,队伍不断壮大

定远池河女子舞龙队从组建到现在,参加各种演出、比赛近百场,队伍不断壮大。成立了“定远池河双龙表演艺术团”,由李学兵站长任团长,参加过中央电视台七套举办的“美丽乡村快乐行——走进定远”、中国滁州琅琊山庙会启动仪式”、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中央电视台十套在定远古城拍摄的池河舞龙“二龙戏蛛”纪录片、“首届中国滁州灯光音乐节”、“滁州市第七届“醉翁亭”民间花灯表演大赛”、由安徽省宣传部主办的“文化扶贫,携手小康”——走进定远大型文艺演出、“滁州市第八届美丽乡村农民篮球大赛开幕式”表演、风阳大明中都举办的首届“钟鸣盛世,祈福凤阳”活动。并在“安徽省首届舞龙舞狮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安徽省第二届舞龙舞狮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拍摄组拍摄的池河舞龙“二龙戏蛛”纪录片,且多次参加滁州市及周边市县民间花灯比赛及展演和非遗进校园义演活动等。就是这样一群业余演员,一帮中年妇女,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她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走出了安徽,走向了全国,舞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舞台。

七、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

以一年一度的“定远池河梅白鱼美食文化旅游节”和“走池河太平桥”及“藕塘令狐塔庙会”为契机,充分利用“安徽滁州金湾体育生态公园”、定远农耕文化馆”及风景优美的“岱山”这一独特自然条件和独有的地域优勢使其具有发展性。定远池河双龙表演艺术团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现已是“定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二龙戏蛛”示范传习基地”、“乡村文化电教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专业舞龙人员55人,其中4人获得舞龙舞狮一级社会指导员证,6人派往异地舞龙传习基地任教练;表演的“二龙戏蛛”已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们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向竞技体育迈进,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舞龙表演及大赛,并在各项比赛中屡获殊荣,值得庆幸的是今年4月份,再次代表滁州市参加“安徽省第二届舞龙舞狮大赛”并获一等奖,每次精彩表演都充分展示了总理家乡舞龙的精湛技艺,展现定远奋发有为、后发赶超的精神而貌。

相信不久将来,也将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青少年体验示范基地、国家文化旅游基地。

猜你喜欢
定远县舞龙安徽省
成长相册
舞龙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互联网+花众取宠”项目扶贫方案探析
Mother's hands
中秋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