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企业战略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0-07-14 02:32陆广阳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战略发展企业战略科技创新

陆广阳

【摘  要】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科技創新体制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经济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时之需,而是作为一项重要国家战略需要长期坚持的,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因此,本文对科技创新驱动企业战略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企业战略;战略发展

引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2020年是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收官之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胜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对于支撑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的急迫性

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发国际格局和治理体系重构的核心变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革命是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世界格局演变的最根本动力。全球正面临自二战以来最大一轮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创新版图逐步向多中心发展,科技创新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既是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会倒逼我国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把这一风险挑战转化为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全球科技创新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从微观到宏观各层次、各领域的技术都在加速突破,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不断融合,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脑科学、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加速迭代。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正在对全球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方式、伦理规范、治理规则等产生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科技创新提出全方位的迫切需求。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向高收入阶段迈进,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急需依靠科技创新为“平衡”和“充分”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防治重大传染病疫情等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不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就难以有效保障国家安全。

2.当前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

虽然很多企业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自我研发能力不足,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偏低甚至为零,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申报省级研究中心的企业数量逐年减少。究其原因,目前大多数企业产品是以初加工或原材料输出为主,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高附加值产品,导致区域产业竞争能力偏低。

2.2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足

当前,很多企业在科技研发、合作、应用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企业的激励机制更多地立足于市场推广效果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激励的对象以市场人员和生产人员为主,缺乏对企业内科技研发与创新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激励制度。科技研发人员的激励通常以较高的固定收入和补贴为主,以较少的奖金为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新人员的工作动力。。同时企业对各单项创新成果的经济收益缺乏明确的细分和考核,激励主要针对科技成果的推广人员,很少结合具体的效果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这也容易打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3产业经济发展布局不够合理

传统粗放型的企业产业经济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寻求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既存在部分企业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又面临高技术产业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企业科技协同发展机制亟待完善,企业科技开发与利用的协调管控能力不足,缺乏重大企业项目沟通协调机制,企业科技与经济互动能力不协调。

3.科技创新驱动企业战略发展的具体策略

3.1强化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科技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目前,我国培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军民融合科技示范企业,在引领示范、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整体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很大,科技型企业数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和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下一步要加快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优势创新资源协同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争取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落户,不断强化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制定人才激励机制,着重培养引进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研人才、高级熟练技术工人等。

3.2企业积极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企业要想适应国际化需求,抓住全球化浪潮下的机遇,就必须以新经济、新能源、智造等为主要手段和方向,推动自身创新和技术升级。企业要积极树立创新的观念,将创新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经营和发展之中,为企业创新化经营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企业要积极开发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比如,汽车、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应利用集聚资源、积累技术经验等方法,借助市场实现新技术引进,同时不断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为核心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企业应抓住国际经济交流的机会,不盲目追求多元化,利用细分和深入交流,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

3.3加强作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生态

以作风学风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扭转科技界存在的不良风气。强化工作协同,构建部门、地方纵横联动的监督体系,实现监督检查环环相扣、闭环运行。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违规失信案件的警示教育。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法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定新时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若干意见,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3.4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

加强国内外人才政策的统筹,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深入实施“育、引、用、留”四位一体的人才长效机制。加快培育高端科技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以重人才、促成果为依托,建立优势突出的人才防流失机制;围绕科技重点领域人才缺失状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确保人才流动的便利性,增加人才的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变革,这样才能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国内的市场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主要导地位。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逐渐获得了新动力,竞争力逐步得到提升,但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利用创新驱动推动企业现代化建设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姜华.科技创新补贴在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中的战略作用[D].广西大学,2019.

[2]吴高见,梁涛,熊亮.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系统的研发[J].四川水力发电,2019,38(03):52-54+66.

[3]龚剑.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发展[J].施工企业管理,2019(04):63-67+15.

猜你喜欢
战略发展企业战略科技创新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管窥
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实现研究
浅谈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发展与营销观念创新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