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粉丝经济及其产业现状

2020-07-14 08:49施亚娴魏雨涵牛婉婷胡永芳史琳
中国商论 2020年14期
关键词:粉丝经济流量

施亚娴 魏雨涵 牛婉婷 胡永芳 史琳

摘 要:本文围绕粉丝经济这一关键词,通过对粉丝消费群体的调查分析以及现今娱乐行业的市场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粉丝经济,并且探究了促进粉丝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问题。另外,针对现今粉丝产业现状,对粉丝经济如何运转进行了详细探讨。厘清了其主要运转模式、变现方式等,并对其进行总结,最终对粉丝经济与娱乐产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了一定的了解与结论。

关键词:粉丝经济 追星消费 “流量”应援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双十一”中,“腥风血雨”的微博战场上,各路粉丝纷纷晒出自家偶像代言产品的销售战绩,其中肖战代言的雅诗兰黛口红在预售当天仅25分钟销售额就冲破5亿,这就是现下粉丝口中的“顶级流量”,如此惊人的带货能力与其庞大的粉丝基础密切相关。众所周知,粉丝经济自兴起以来始终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热度仍将持续攀升。粉丝愿意为偶像“一掷千金”的现象屡见不鲜,从购买偶像代言产品到集资打榜再到生日应援等,无一不体现着粉丝这一消费群体的强大购买力。“粉丝经济”究竟在以何种模式运转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 粉丝经济

1.1 什么是粉丝经济

“粉丝”即(运动、表演艺术或某名人的)热心追随者或支持者。“粉丝”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清晰的成员间的关系,会在一段时间(或长或短)内持续往来,也会分工协作,对Idol的追求和喜爱具有一致性。“粉丝”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广义上的粉丝指的是某一部分对特定的事物产生较大兴趣的人;而狭义上则不止是存在兴趣,更是指其想要对这部分特定的人或事物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2009年上线的六间房秀场中首次产生了粉丝经济的概念,主播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一部分忠实粉丝,这些粉丝会为主播购买礼物来表达自己的喜爱,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如主播生日或一些节日中粉丝的送礼物行为更为活跃。

《粉丝力量大》作者张蔷对粉丝经济所下的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换言之,粉丝经济就是首先利用爱豆的受欢迎度,积极为爱豆吸粉,以此扩大粉丝群体数量,其次利用粉丝的朋友圈将与爱豆有关的内容或推广进行扩散,增大品牌影响力,促进粉丝消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粉丝经济备受关注,尤其是娱乐行业。

1.2 粉丝经济的驱动力

1.2.1 情绪资本

“情绪资本”一词最早的使用者之一是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Steven J. Heyer,他用情绪资本来描述消费者对品牌和媒体中出现的与品牌相关内容的感情投资,这种感情投资会增加品牌的价值。而粉丝对他们偶像投入的情绪资本也是如此。现如今许多知名品牌都愿意请一些当红明星为他们的产品代言、推广,也有一些品牌依靠粉丝购买力,把销售量作为品牌为明星投放应援的衡量标准,进一步激发粉丝的情绪资本。粉丝所投入的情绪资本推动他们消费,从而支持品牌。一方面,粉丝群体庞大,情绪资本促使的消费很好地冲击了品牌的销量,品牌方在实现盈利的同时也发掘了一部分潜在客户;另一方面,在销售量达成、应援成功投放以后,粉丝也获得了一定的满足感与参与感,这对双方都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

1.2.2 社交媒体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速度迅猛,遍布世界,社交媒体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微博、贴吧、推特等都为粉丝追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给追星群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粉丝能做到随时随地追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追星。在这些社交媒体的加持下,粉丝群体也变得越来系统化。他们自发建立粉丝群、粉丝站、微博超话等能够将粉丝聚集起来的平台,组织应援活动、投放应援物品、代售专辑和明星周边等。所以在粉丝经济方面,社交媒体起了重大作用。

2 粉丝产业

2.1 现状

随着《创造101》《偶像练习生》的热播,我们再次为粉丝强大的影响力所震撼。2018年偶像推动的粉丝消费规模超过400亿元。数以万计的粉丝们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为自己的爱豆打榜、投票,甚至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集资,来为爱豆们争得荣誉。这些在粉丝追星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消费行为,涉及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领域,也就是所谓的“粉丝产业”。粉丝产业的运作模式与其他产业相似,都是追求市场的供需平衡。粉丝们为了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要,愿意为偶像的产品和代言买单,这就使得粉丝产业持续运转。

现今粉丝群体广泛活跃在我们身边。前段时间周杰伦粉丝为其超话打榜做数据,仅一天时间就成功击败微博一线流量,最后以一亿影响力打破微博记录。他们以偶像为精神寄托,在为偶像消费的过程中得到追星的满足感和存在感。

近年来,我国娱乐文化产业发展迅猛。选秀节目《创造101》《偶像练习生》《明日之子》等,开创一种新的偶像发展模式——“养成”偶像,这些节目短时间内积聚的影响力堪称“现象级”,引导国内偶像选秀节目走进了新的时代,也为粉丝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2 运转方式

现今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文化的风靡,依托便捷的各网络平台,粉丝经济的运转方式更是丰富多样,琳琅满目。如果不是粉丝经济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可能无法轻易搞清楚粉丝群体内部究竟是如何联系、如何运转,以及粉丝和其偶像究竟是通過什么样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实际上,粉丝经济的运转可以依次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是站在粉丝角度的——粉丝群体应援活动;其次是站在偶像及其经纪公司角度的——将流量变现;最后是站在整个产业角度的粉丝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2.2.1 粉丝应援方式多样化

提到“应援”一词,想必对于粉丝群体来说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词了。通过资料考证,这个词最出现在日本的体育界。其最初始的意义是指体育明星的粉丝组成啦啦队为体育运动员加油的行为。随着娱乐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个词逐渐传入中国,并且多应用于娱乐圈,其内在的含义也不断丰富。现在“应援”活动已经不只是指为喜欢的人简单加油了。在当下的粉丝经济文化里,粉丝的应援方式可以是购买偶像的演出门票,去现场为爱豆应援;可以是购买偶像公司推出的官方周边,来获得粉丝认证;可以是在偶像生日时为其在各个标志建筑的大屏幕上投放视屏作为祝福等。这些应援活动可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基本操作了。现在更常见的一种状态是粉丝将自家偶像看作是自家孩子般去关爱,偶像的日常吃穿到偶像喜欢的电子产品或者大牌奢侈品等,都可以作为应援物,由粉丝购买,送至偶像手中。此外,还存在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应援方式,近年来被频繁采用。那就是粉丝集资,以偶像的名义去做慈善。既是对偶像的应援支持,也让粉丝群体呈现一个正能量的状态。

2.2.2 流量变现方式成熟化

粉丝经济所涉及的群体,永远不仅只有粉丝这一单一群体,与之息息相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偶像群体。对于偶像来说,他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我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喜欢我,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我的作品,如何让更多的人愿意为我消费。其实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偶像始终在为如何将流量变现而努力。近年来,娱乐行业在塑造偶像上的大趋势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先立人设,吸引粉丝眼球。第二,通过高曝光率和高活跃度的综艺作品或代言来增加粉丝黏性。第三,让偶像不断拓展多种技能,增加圈粉能力,吸引更多的粉丝。在完成了这三个步骤之后,偶像不但拥有了可以为其消费的固定粉丝群体,也出演了综艺作品,并且有了一定数量代言,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盈”。可以看出,现今娱乐圈从推出一个偶像到塑造其成为流量再到将流量变现的这样一个过程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体系了。

2.2.3 粉丝经济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经济产业的价值链绝不可能是单一、短小的,粉丝经济产业也不例外。粉丝经济除了前文中所提到的与偶像与粉丝直接相关的一些周边产品外,由偶像效应衍生出来的延伸产品利润和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各大品牌和偶像的合作与联名。就拿最近的韩国一线偶像权志龙与Nike的合作来说,Nike邀请权志龙参与设计一款新的鞋子,并进行限量发售。在发售日当天限量发售的9500双鞋是0.06秒瞬间售空,销售额瞬间超1300万。一时间,全网没有抢到的粉丝都在求这双鞋子。原本售价一千多元的鞋子,直接炒到四五千甚至更贵。由案例可以看出非娱乐行业以外的各大品牌方,均瞄准粉丝消费群体,向利用其粉丝经济的驱动力去创造并获取更大的价值和利润。这样的合作不断延伸扩展丰富粉丝经济的产业价值链,实现偶像效应影响力的乘法式增大。

3 结语

粉丝经济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各类产业看中其巨大的利润空间,采取形式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将粉丝经济的效益最大化,达到共赢的目的,但是粉絲经济产业也存在许多行业问题。例如单个偶像热度具有不可控的周期性,其发展也可能会存在一定变数,未来粉丝经济产业会如何,还需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周日安.“粉丝”、“铁丝”与“钢丝”[J].修辞学习,2006(06).

张蔷.粉丝力量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李铭芳.情绪智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粉丝经济流量
教你找到更多免费的4G移动流量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从网络直播看电视台如何利用粉丝经济扩大影响力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大?
三大运营商联手阿里巴巴酝酿推出“流量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