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树种适应性分类方法探讨

2020-07-14 19:20赵康兵黄明俊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乡土树种园林绿化

赵康兵 黄明俊

摘要 为了合理选择和使用城乡园林绿化树种,提高城乡园林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在适应性程度分类的基础上,以城乡地域为界限,对城乡园林绿化范围内的绿化树种进行适应性划分,形成了城乡园林绿化树种适应性的类型和相应的树种类型,能够明确该范围内所有园林绿化树种的适应性和表现性能,从而指导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等,使得园林绿化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以期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功能并使其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园林绿化;树种适应性分类;乡土树种;外来树种

中图分类号 S6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3-0113-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and use the tree species of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greening, improve the biodiversity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of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egree of adaptability, with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the boundary, the greening tree species within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greening range were adaptively divided to form the adaptability type and corresponding tree species type.It can clarify the adap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all landscaping tree species in this range, thereby guiding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andscaping, making the landscaping work mor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green space and to maximize its benefit.

Key words Landscape greening;Adaptive classification of tree species;Native trees species;Exotic trees species

近年來,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7年,全国城市绿地总面积已达292.13万hm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01 m2[1]。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大量的乡土树种被优先选为主要的绿化树种,众所周知运用乡土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能充分体现绿化的当地特色[2]。许多城市在主体上运用乡土树种的同时,经常会适当引入外来树种丰富绿化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3],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绿化观赏审美和使用的需求。由于缺乏对外来物种适应性的识别、疏于检疫以及防治不当等原因,目前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中外来树种表现为适应性过强,造成植物入侵的现象,致使当地生态平衡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为防止外来物种进一步扩散,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外来树种可能表现为适应性弱,在当地非极端气候条件下病虫害高发、生长发育不良;或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易被灼伤、冻伤,对旱涝干湿的耐受力不足,抗风雪能力差,从而使地域性景观遭到破坏。因此,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和养护各个树种前,应充分认识园林各类树种的差异性,采用合理的园林绿化树种鉴别方法区分树种类型和适应性,通过评估各树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够更合理地选用园林绿化树种,保持园林绿地健康持续的发展。

该研究针对园林绿化树种选择的问题,从树种的地域性分布和适应性程度两个角度出发,对园林绿化树种进行适应性划分,为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养护过程中选用各类树种提供基本思路,并为今后建立基于环境适应性的园林绿化树种库奠定概念基础。

1 适应性的类型

园林绿化树种的适应性是相对于特定的地域范围而言的,适应性的程度是树种适应性划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可以通过在生长性能(生长势、生活力等)、抗逆性能(抗逆性)和观赏性能(树型、开花结果等)等方面的表现来判断其适应性的程度[4]。根据树种对入植区域适应性程度的表现可将园林绿化树种分为以下3种适应性类型:适应性强、适应性弱和适应性过。

1.1 适应性强 一般条件下性状表现良好,与当地物种能互利共生的称为“适应性强”。如南京地区种植的朴树、梧桐、冬青等,其生长发育良好、生活力强,能够自我繁衍,抗逆性较高。

1.2 适应性弱 一般条件下性状表现一般,极端条件时性状表现出异常的称为“适应性弱”。如南京地区种植的杜英、金合欢等,其生长发育表现一般,抗逆性差,生态效益和观赏效果差。

1.3 适应性过 一般条件下无天敌、无竞争、无干扰等限制因素,只要有适宜条件便极易四处扩张,威胁地域内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以致于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称为“适应性过”。如南京地区种植的刺槐、空心莲子草、一年蓬等,其表现为扩张性强,侵占其他树种的生存空间,给绿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树种适应性划分

在分析园林绿化树种3种适应性类型的基础上,对园林绿化树种适应性类型的划分如图1所示。乡土树种可分为广义乡土树种与狭义乡土树种2类,均属于适应性强的树种。广义乡土树种是指起源于本地区并天然分布树种或从外地引入多年且在本土一直生长优良的外来树种[5],包括本地树种和驯化外来树种。狭义乡土树种仅特指本地树种,即本地区土生土长、天然分布的树种。外来树种是相对于本地树种而言的[6],指由于人类活动或与人类有关活动的影响,其分布区域重新分配,出现在历史上没有自然存在的地区树种[7-8],包括驯化外来树种、归化树种和入侵树种。

2.1 适应性强树种

2.1.1 本地树种。

本地树种,即自然起源于一特定地域或地区,并人工选择引入的当地固有树种,即土生土长、天然分布于本地域的树种。本地树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经自然分布、演替,已成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树种,生长发育良好[9],能代表当地特色,且具有一定“乡土文化”内涵的树种[5],但不包括一部分经长期引种驯化,已经逐步适应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树种。如南京地区的“南京椴”树、柞木、枫香树、栓皮栎 、榔榆、赤杨、黄檀、宝华玉兰等,特征表现为长势良好、较强地适应地方环境、养护管理简易、生态和景观效果较佳。这类本地树种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对当地极端温度、洪涝干旱、病虫害等极端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抵抗性;②性状表现优秀,地域特色强,易于养护;③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有积极作用;④能够产生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1.2 驯化外来树种。

驯化外来树种指地域内原来没有分布或栽培,在迁移到地域内,经长期人为引种栽培、选择、繁殖及演替后,已被证明对地域内的自然环境有较强生态适应性、性状表现良好且不形成入侵的外来树种。如苏南地区内引入的雪松、北美鹅掌楸、墨西哥落羽杉、桉树、金叶女贞、广玉兰、三球悬铃木、白皮松、苏铁、棕榈等外来树种,移植后特征表现为长势良好、较为适应当地环境,对极端气候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景观和生态俱佳。这类驯化外来树种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经长期生长发育、自然(人工)选择和演替后对当地极端温度、洪涝干旱、病虫害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抵抗性,但存在遭遇突发灾害性的极端条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②性状表现良好,易于养护;③当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不形成入侵。

2.2 适应性弱树种

适应性弱树种即归化树种,指城乡园林绿化范围内原来没有分布或栽培,在迁移到园林绿化范围内,经自然(人为)选择及演替后,逐步适应新环境并趋于野生,对区域内有较弱生态适应性且不形成入侵的外来树种。如江苏地区引入的杜英、金合欢、乐昌含笑等树种,移植一段时间后特征表现为长势一般、对不良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缺乏足够抵抗能力、性状表现较不稳定。这类适应性弱的树种具有以下特点:①经长期生长发育、自然(人工)选择和演替后对当地极端温度、洪涝干旱、病虫害等具有一定适应性和抵抗性,但适应性和抵抗性较弱,存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环境下长势差异大、对极端条件应对能力差等情况;②性状表现不稳定,养护存在困难;③当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不形成入侵。

2.3 适应性过树种

适应性过树种即入侵树种,是指外来树种在引入城乡园林绿化范围后,因缺少天敌、环境适宜等原因建立种群并自然扩展种群规模[10],使当地生态失衡,对本土植物产生威胁[11],表现为“适应性过”的树种。树种的入侵性是指树种经繁殖、扩散后,进入特定生态环境(适宜条件)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树种对该生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2]。南京地区引入的部分木本和草本植物, 如刺槐、落葵薯、曼陀罗、水茄、五叶地锦、空心莲子草、一年蓬、凤眼莲、大花金鸡菊等[10]呈现入侵性,其表现特征为生长发育旺盛、强,大量繁殖扩张、影响当地生物和景观多样性、养护管理困难。这类适应性过的树种具有以下特点:①引入区域无天敌、竞争、干扰等限制因素;②自繁速度打破自身局限,中间竞争过强,致使区域内本地树种没有生存空间,且有扩张趋势,难以管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③威胁地域内动植物生存,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3 讨论

根据以上各类树种表现出树种适应性特点,以城乡范围内的园林绿地为界限,結合植物性状表现、养护难度、经济效益等判断要素,确定园林绿化筛选适生树种的基本原则,作为园林绿化中树种选择、利用和养护的依据(表1)。

此外,由于引种树种的适应性程度与物种自我繁育能力具有密切联系,引入的外来树种的适应性在一定时期内出现持续演变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园林绿化范围内,外来树种的适应性将呈现一定的有序演变方向,主要有2种驯化演替类型:①外来树种经自然或人工驯化后适应性减弱发展为归化树种,更进一步发展适应性增强成为驯化外来树种,最终发展为完善自我繁育能力的本地树种;②外来树种经自然或人工驯化后适应性极强,对本地生态和树种形成危害而转变为入侵树种。

4 结语

园林树种的选择是园林绿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特定地域内的绿化树种进行适应性辨识,能够提供一种选择园林树种的基本分类方法,为风景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明确了界定的依据。该研究针对城乡园林绿化树种进行了适应性的定性划分,在实际应用时需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性植物的基础数据库。后续植物适应性库的建立,便于在选择具体植物种类时更加科学直接、简洁明了地作出判断,极大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水平和效率,使得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等能够得到优化,并充分发挥其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综合效益,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创造更加自然舒适美观的城乡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DB/OL].[2019-08-24].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B08&sj=2018.

[2] 刘秀梅.乡土树种在节约型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8):127.

[3] 朱旺生,沈永宝,张晓琴.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外来树种规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142-148.

[4] 张秀艳.阜新市园林绿化树种适应性调查与分析[J].辽宁林业科技,2016(6):53-54.

[5] 徐琴.长沙乡土植物城市园林适宜性指数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6] 汪庆,任全进,巫世木,等.乡土植物在南京地区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2003,30(2):30-33,38.

[7] 梁勇,戴小鹏,刘小红,等.基于模糊理论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研究文献综述[J].湖南农机,2012,39(5):205-206.

[8] 闫小玲,刘全儒,寿海洋,等.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等级划分与地理分布格局分析[J].生物多样性,2014,22(5):667-676.

[9] 孙亚泉.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研究与应用[J].园艺与种苗,2014(6):22-23,40.

[10] 吴秀臣,芦建国.南京城区绿地的外来入侵植物[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9):169-172.

[11] 刘建.中国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和特性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5.

[12] 周雪花.乡土树种在本土园林绿化中的优势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9(14):156-159.

猜你喜欢
乡土树种园林绿化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桂林市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造景中的应用
花境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