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新型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020-07-14 19:20李云飞崔秀萍刘晓成王根林张佩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小麦产量

李云飞 崔秀萍 刘晓成 王根林 张佩 王勇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新型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探索小麦减量减次施肥可行性。结果表明,4种新型肥料配施与常规施肥相比,均能够减少施肥作业次数2次,减少小麦施氮量0.14%~8.97%;对小麦产量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69.15~806.55 kg/hm2;长效配方施肥增效作用最为明显,较常规施肥增收1 946.6元/hm2;缓释配方施肥可以实现种肥混播,不会造成肥料伤苗现象。

关键词 新型肥料;小麦;产量;产量构成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3-0150-02

Abstract Through the field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ew fertilizers on wheat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number and times of fertil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four newtype fertilizers c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fertilization operations twice, reduce the amount of wheat N application by 0.14%-8.97%;increase the yield of wheat by 69.15-806.55 kg/hm2 to a certain extent;the longterm formula fertilization had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increase the income by 1 946.6 yuan /hm2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slowrelease formula fertilization could achieve seed fertilizer mixture, which would not cause the phenomenon of fertilizer injuring seedlings

Key words New fertilizer;Wheat;Yield;Yield components

新型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肥料,因其特有工艺和添加成分,能够减少肥料养分在土壤中淋溶损失,延长肥料持效期,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减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数提供了可能 [1-2]。近年来,关于缓/控释肥、控失肥、掺混肥(BB肥)等新型肥料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逐渐增多,但由于新型肥料价格较高,推广使用面积有限,且因受气候条件、降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使用效果也存在不同[3-6]。笔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新型肥料配施对小麦群体、产量结构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该地区小麦施肥方案,为小麦减量减次施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2019年在上海市川东农场4作业区进行,供试地块平整,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有机质含量28 g/kg,全氮含量1.11 g/kg,有效磷含量89.5 mg/kg,速效钾含量118 mg/kg,全盐含量0.54 g/kg,pH 8。

1.2 试验材料

小麦品种为镇麦12。供试肥料品种:缓释

型复合肥(12-40-0)、掺混肥(26-15-10)、掺混肥(34-0-16),美盛化肥(煙台)有限公司生产;增效控失肥(24-14-7),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长效型复合肥(25-13-7)、高氮追施肥(28-0-0),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普通复合肥(15-15-15),江苏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普通尿素(46%),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大区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对照处理(CF)、缓释配方施肥处理(HS)、掺混配方施肥处理(CH)、增效配方施肥处理(ZX)、长效配方施肥处理(CX),每个处理面积1 000 m2(20 m×50 m),不设重复,随机排列。试验操作参照大田生产,基肥施用方式:缓释配方施肥处理复合肥为种肥混播,尿素与其他处理基肥均为耕后播前机施;病虫防治与大田生产管理同步。因冬前雨水较多增施一次苗肥,施用尿素150 kg/hm2,其中增效配方施肥、长效配方施肥处理为保持施肥总量不超过常规施肥对照处理,施用尿素为112.5 kg/hm2。各处理施肥情况见表1。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

小麦3叶期调查基本苗,采用1 m双行定点跟踪观测,分别调查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群体动态变化;收获前在大区中随机取样进行割方测产(1.0 m×3.7 m),脱粒风干后称重统计产量,重复3 次;各处理选取3个1 m均匀样段调查有效穗数,选取代表性植株20株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农学性状。

1.5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19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基本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CX处理越冬期至成熟期总茎数均保持较高水平,说明CX处理施肥肥效持续性较好;ZX处理从越冬期到成熟期总茎数均最低,同比其他处理没有更多地促进分蘖生长,拔节后总茎数减少,说明返青至拔节期出现肥力不足;返青期HS、CH处理总茎数增加相对较多,同时拔节期群体下降也较快,但成穗数仍高于常规施肥,说明2个处理基施肥料对分蘖有促进作用,同时追施肥料也具有一定的肥效持续性。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处理对小麦产量均有增产作用,较常规施肥增产6915~806.55 kg/hm2,其中CX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增产806.55 kg/hm2,达显著水平(P<0.05)。HS处理千粒重最高,较其他处理高0.18~3.25 g,CX处理千粒重最低,其原因与其有效穗、穗粒数较高有关系,符合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原则。施用不同新型肥料處理与常规施肥比较,对小麦穗粒数影响很小,也不会造成有效穗数明显减少。

2.3 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施肥减量减次分析

由表4可知,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不同新型肥料均能够减少施肥次数2次。HS、CH处理分别减少施肥量112.5、37.5 kg/hm2,减幅为13.04%、4.35%;从减少施氮量来分析,HS、ZX、CX、CH处理较常规施肥分别减少8.97%、1.53%、7.67%、014%,其中HS、CX处理减氮率均较高,符合小麦减肥需要。

2.4 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经济效益分析

施用不同新型肥料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CH处理肥料成本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高544.05元/hm2,CX处理肥料成本最低,与常规施肥处理成本基本相同。因增产因素以及施肥次数减少节约了施肥成本,HS、ZX、CX处理的净收入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CX处理净收入最高,比常规施肥增收1 946.55元/hm2,主要是因为其增产效果明显,肥料成本较低。

3 结论与讨论

缓/控释肥、控失肥、掺混肥等新型肥料作为速效肥料替代施用,能够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养分需求,与速效肥料相比,能够减少肥料养分淋溶损失,延长肥效时间,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7-8]。许仙菊等[9]研究认为,缓释氮肥适合稻麦轮作体系中小麦季施用,在习惯用氮的基础上,减施氮肥不会降低小麦产量。研究表明,控释尿素、控失肥、复混肥与尿素配施和常规施肥相比均可以增加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不同程度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0-11]。

在该试验条件下,4种新型肥料配施处理对小麦穗粒数、有效穗没有明显影响,对小麦产量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均能够减少施肥作业次数,减少劳动力投入,从而节约施肥成本,特别是缓释配方施肥可以实现种肥混播,不会造成肥料伤苗现象;均能够不同程度减少施氮量,没有降低小麦产量,为小麦实施减肥提供了可能。

从试验结果看,长效配方施肥可以更好地保持肥料持效性,对小麦增产作用明显,且成本与常规肥料成本相当,投入产出比较高,是小麦减量减次施肥比较可行的方案。另外,缓释配方施肥虽没有明显增加小麦产量,但可以实现种肥混播,今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减施基肥尿素的情况下,能否满足小麦生育早期阶段对肥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古慧娟,石元亮,于阁杰,等.我国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1,42(1):220-224.

[2] 邱冠男,吴跃进,王永国,等.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186-191.

[3] 杜学初,谭德水,江丽华,等.缓/控释氮肥对主要粮食作物及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4,4(6):27-31.

[4] 李子双,谭德水,李洪杰,等.不同控释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8):73-77.

[5] 李磊,安浩君,岳茂武,等.控失肥与普通复合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33(24):1-6.

[6] 梁海,陈宝成,韩慧芳,等.普通肥、控释掺混肥分层施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4):240-245.

[7] 汪强,李双凌,韩燕来,等.缓/控释肥对小麦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研究[J].土壤通报,2007,38(1):47-50.

[8] 田灵芝,邱冠男,孔令娟,等.新型控失性尿素及施用方法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8):25-27.

[9] 许仙菊,马洪波,宁运旺,等.缓释氮肥运筹对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2):307-316.

[10] 栗丽,洪坚平,王宏庭,等.控释肥料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6):492-497.

[11] 王丽.控失肥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10552-10553.

猜你喜欢
小麦产量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