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县红枣产业竞争战略研究

2020-07-14 18:00李惠殷海善秦作霞石莎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竞争战略

李惠 殷海善 秦作霞 石莎

摘要 临县是山西省吕梁山沿黄红枣产业带的重点县份,由于外部竞争关系和自身发展局限,近年来临县红枣产业面临着巨大发展困境。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从5个层面分析了临县红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根据“三大战略”原理提出适合该县红枣产业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关键词 红枣产业;竞争战略;吕梁红枣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3-0256-02

Abstract Linxian Coun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jujube industrial belt along Yellow River in Lvliang City. The county has a long history of jujube planting.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competition, Linxian County jujube is facing the dilemma of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Michael porters fiveforce model,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Linxian jujube were analyzed.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for jujube industry in the county basing on the principle of “three strategies” was proposed.

Key words Jujube industry;Competitive strategy;Lvliang jujube

我国红枣种植历史悠久,药食同源,是我国特色果品,面积、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98%左右 [1]。近年来,得益于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下游产业对红枣需求持续增长及枣树自身具有耐旱适应性强、早果速丰等种植优势,我国枣树种植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红枣不仅是山西省的特色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林产业,也是临县等吕梁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红枣加工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干制品、发酵制品、枣脯、红枣饮料等品种。随着物流业发展和中药饮片等养生科学的普及,红枣产业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应用较少,红枣产量、价格周期波动大,市场竞争失序,急需建立基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业发展战略。

1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情况

吕梁山区是山西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枣生产区,种植面积约106 667 hm2,约占全省的67%,其中临县种植面积在54 667 hm2,是吕梁山红枣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县国土面积2 979 km2,共辖10乡13镇,人口57万,是吕梁市人口最多的县。地形沟壑丛生,昼夜温差大,红枣因其耐干旱、易生长,成为当地主要产业,枣业收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2]。

临县枣树种植历史久远,2 000多年前西周时期就有记载,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百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红枣)”。2012、2013、2014连续3年由于病虫害和秋雨裂果,红枣几乎绝收,枣农损失惨重;2015年红枣获得大丰收,产量达18万t,但市场滞销,红枣收购价格低至0.4元/kg,远低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部分枣树管理粗放,产出品质不断下降,临县渐渐失去红枣传统产区的优势。

1.2 主要竞争者生产情况

新疆特殊的气候适宜红枣的种植,2011—2014年该地区林果总栽培面积增长很快,新疆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146 666 hm2,总产量650万t,产值450多亿元。新疆红枣种植面积集中规模大,自然环境适宜形成了该区特有的红枣栽培优势,所产红枣市场接受度高,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但其大规模产出也显示了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3],80%红枣都是制成初级产品被枣商收购,限制了新疆红枣产业的效益增长。

2 竞争战略分析

2.1 实施竞争战略必要性

枣树天然耐旱,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临县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红枣产业的发展关系沿黄地区生态安全。但随着新兴红枣产区兴起和自身粗放管理、分散经营,原有市场份额不断被分割。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

2.2 波特竞争理论

迈克尔·波特建立了基于“结构行为绩效研究模型”的5种竞争力量模型(简称“五力模型”),并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了3种通用战略:总成本领先略 、差异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5]。

随着市场经济繁荣,市场进一步细分,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农业相关产业如红枣产业也应该运用科学的竞争战略指导自身发展以便取得竞争优势。

2.3 临县红枣竞争力分析

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包括:新加入者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和既有竞争者。这5种竞争力能决定产业的收益能力,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

2.3.1 新加入者对临县红枣的威胁。

目前新疆红枣播种面积大,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3,它的兴起不仅对全国红枣市场是一个巨大冲击,更是临县红枣的直接竞争者和替代者。

2.3.2 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全国主要红枣品种有70多种,但口味、功效的差别不明显,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高。加工制成品更是品类繁多,市场进入门槛不高,难以形成寡头垄断。临县由深加工消化的红枣产量僅占总产量的10%,初级加工业缺乏龙头示范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消费者购买随机性强,如果临县木枣不能开发特色产品或是创新发展,将很难获得消费者忠诚度。

2.3.3 替代品的威胁。

来自苹果为主的水果及其他干果的替代品是主要竞品。苹果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农户种植技术成熟,产量可控,市场需求稳定,农户收入年较差不大。红枣消费市场不稳定,一是红枣作为干果消费市场的挖掘还不够充分,2015年全国红枣总产量91.4万t,按目前13.6亿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仅6.7 kg。二是红枣价格对消费习惯影响不大,干枣消费除了在端午节做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婚娶场合和农村做油糕花馍等必备外,少部分用于养生和中药饮片,市场容量有限。除一部分刚性需求外,如果当年干枣品质下降或者供应量不足,会产生购买苹果、杏或者其他干果代替的可能。

2.3.4 供货商的威胁。

临县红枣产业规划不科学。2015年是红枣生产大年,全县产量1.8×108 kg。平均产量14.1 kg/hm2。按照国家枣树丰产林指标要求,北方山地枣粮间作6~10年生树产量2 250 kg/hm2,11~20年生树产量4 500 kg/hm2,20年生以上产量7 500 kg/hm2[6],临县红枣平均单产综合估算不达国家标准的一半,除了木枣品种自身局限外,还有重栽轻管现象严重,标准化水平较低等原因。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越来越多的枣商不再贩卖本地枣。2015年,临县鲜枣收购价格是0.4~0.6元/kg,干枣0.2~1.0元/kg,比较效益低下,很多人将滞销的红枣喂羊、烧火。不断扩大红枣种植面积,而深加工产业链不足,储藏运输能力有限。同时当地枣产品低档次重复现象严重,导致山西零售市场上充斥着临县大小不同牌子的初级加工制成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名牌效益。

2.3.5 既有竞争者威胁。

我国枣树划分为北枣和南枣两个生态型,地理位置是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枣含糖量高适宜制干枣,南枣含糖量低适宜制蜜枣[7]。但近年来以新疆为主的西部红枣产区,种植面积发展迅速,从产量和质量均已赶超传统主产区。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传统红枣产区的市场认可度和销售空间必定受到挤压,市场占有率大幅萎缩。

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枣品种多,且种植范围分布广泛,自由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还有一定的随机性,红枣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有上升空间。

3 临县红枣竞争战略

基于现有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的威胁大、自身发展局限这几种因素,临县红枣只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对此波特提出了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战略、专一化战略这3种竞争战略。保证自身竞争优势是所有战略的核心,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作出取舍,确定优势范疇。

对于临县红枣来说,2015年的低价倾销并没有根本解决红枣困局,反而在给消费者形成了临县红枣低质低价、过剩生产的印象。所以总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临县来说并不算成功,持续的低收入还减弱了很多枣农和枣商的信心,只有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才是正确的选择[8]。

3.1 走适度规模、标准示范基地之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红枣的品相、风味都有了要求。如果可以控制种植规模,对树种进行调整优化,选栽优势树种,将一部分树龄老化枣林转作生态林。建立几个示范实验园区,引导枣农主动对枣林进行高接换优,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还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大小年调控产量,稳定市场价格。

3.2 走绿色化、有机化之路

临县木枣中P及VC、VE等抗氧化物成份含量最高,所含成份环磷酸腺苷是其特有的成份,具有和胃健脾、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9]。临县是居山西边缘的农业大县,厂矿企业少,在地缘、环境、气候与生态方面均具备有机红枣的生产条件。这里沟壑较多,植被是天然的隔断,气候干燥无霜期短,病虫害少发,再加上该区域枣农投入能力低下,枣树的化肥和农药使用较少,非常适合发展有机化种植的道路。如果能合理规划一部分相对高寒区域进行有机化种植,可占领高端消费需求市场或打开国际市场。

3.3 走部分鲜食化之路

鲜食枣有“维生素丸”之称,市场接受度高。种植冬枣可以错开9月份全国陆地枣成熟的时间,早熟品种最高卖价达40元/kg。因此临县红枣可以尝试鲜食、干枣并举。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临县能就近辐射华北市场,随着冷链运输、电子商务、物流的飞速发展,华北地区鲜食枣隔天可到。二是临县土地流转成本低,劳动力丰富,种枣历史悠久,有生产管理技术的枣农众多。如果生产鲜食枣可以迅速运往全国各地,经济效益高于制干红枣。因此,可以现有的鲜食枣树分类筛选,对优良品种实行优化栽培管理;扩大冷藏保鲜规模,延长保鲜时间,辐射更多的销售市场。

3.4 走产品多元化、延长产业链之路

红枣收获时间集中,短期供应量过大会造成红枣价格低迷。可以将红枣产品多元化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兴起,精品土特产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购买。2014年起“枣夹核桃”作为新型红枣加工制品,中和了红枣的甜腻和干核桃皮的苦涩,口味香甜、营养丰富,在电商和微商市场风靡。实验表明,红枣中总糖含量在70%以上,营养成分优于烘焙用糖。如果能在大中城市推广枣馍片、枣蛋糕等特色主食,培养消费者的口味习惯的同时,也可将红枣纳入居民主食范畴,开拓了新的消费市场。同时,由政府牵头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整合全县较大的生产企业,共同打造可以代表“中国红枣之乡”的优质品牌,从中发展枣泥、枣粉、枣醋、枣酒产品[10],既减轻了干枣销售压力,又能延长产业链,提高地域品牌竞争力。

3.5 走打造文化枣乡,生态旅游之路

红枣最早栽培于黄河流域,已有8 000多年的栽培史,它的历史底蕴、文化附加值优于平原丘陵地区果园。同时临县拥有保存完好的地上文物——碛口古镇,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黄河文化[11]。此外,临县还有义居寺、黑龙庙、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等景点,因此可以有效利用革命老区和旅游历史文化的附加值,发展沿黄生态红枣林,同时发展旅游业、假日经济和采摘观光农业来不断提升临县红枣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曹有福,李树君,赵凤敏,等.我国红枣开发加工现状、问题及对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27(4):46-49,63.

[2] 雷文艳,韩唐则.吕梁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5):46-48,63.

[3] 俞言琳.新疆枣业别样红[J].农产品加工,2010(9):8-9.

[4] 王军,张宝善,陈锦屏.红枣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2):68-72.

[5]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54-65.

[6] 贺亚亚,李谷成.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行业特征、专业分工与时空演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3):496-504.

[7] 高新一,马元忠,王玉英.枣树高产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8] 赵丹,殷海善,贺润平,等.山西省红枣产业的收益与比较收益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4):651-655.

[9] 米东,王瑛,李明润.红枣环磷酸腺苷(cAMP)的提取工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3):77-79.

[10] 张卫民.吕梁市红枣生产与加工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70-71.

[11] 中国书法家论坛.红枣红了——中国百位著名书法家走进山西碛口黄河古镇启动[EB/OL].(2007-09-19)[2019-08-20].http://www.lvliang.gov.cn/content/2007-09/19/content_20571.

猜你喜欢
竞争战略
我国体育运动服装企业STP及竞争战略研究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额信用贷款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市场竞争战略研究
民营物流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江苏江中集团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