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

2020-07-14 08:06刘灿唐甜甜郑云武林旭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大学生就业

刘灿 唐甜甜 郑云武 林旭

摘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中国政府每年都重点关注的内容。随着中国的各大高校每年招生的人数不断攀开以及选择出国深造的学生数量增长,中国的就业市场开始逐步出现了饱和的迹象。因此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胶着的迹象,在此大的经济背景之下,保障大学生就业成为各地政府和各个企业都努力实现的目标。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策略和相关的理论,并分析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实践模式,以期望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实践模式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往的粗放型发展转变成为集纳、效益、质量型,经济发展的驱动也由资金驱动转变为了创新驱动。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了新的动力、新的增长方式和新的结构方式,也因此我国的经济结构更为合理,也更为优化。从这一大背景中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焦点。崭新的经济形势中,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高校应当建立起就业创新服务体系来帮助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寻找到符合市场规律并且能够发挥大学生价值的工作,在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重视相关理论的应用,并且各大高校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出具体的实践模式来帮助大学生切实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1 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1 从大学生的角度看

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较少能够有辅导学生就业的课程,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职业认知是不足的甚至是完全缺乏的。这种认知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未来的职业缺乏认知,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季就会出现迷茫的现象。每当毕业季,众多的毕业生就只会跟随众人到招聘市场上海投简历,在步入社会后才开始思考自己的職业规划问题。相比于国外的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缺乏对职业规划的教育,也就导致了大学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有些大学生甚至无法在毕业之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其次,中国的就业环境变化过快也使得大学生容易在选择职业时出现迷茫的现象。打开互联网能够看到众多的有关专业排名的新闻,这些充斥着虚假的新闻引导大学生选择自己不感兴趣但薪资高的行业,这种盲目性也使得中国的就业市场逐渐出现了畸形的现象。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放弃自己的本专业而选择那些薪资水平较高的行业。第三点,大学生对于现实社会中的就业情况缺乏认知。在公众的眼中,大学校园就是象牙塔,有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学习氛围,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人。尽管这种大学的氛围能够让大学生更加纯粹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只是将大学校园当做温室,并没有能够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在步入大学之后,许多学生都放弃了主动的学习。实际上这种行为只是一种对宝贵时间的浪费。悲哀的是,现在许多大学生仍旧未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导致了每当毕业季的时候,许多毕业生都充满子悔恨的泪水。

1.2 从高校教育层面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无知和不了解也是因为高校的教育并未向大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一直以来,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是各方诟病的问题。中国的大学由于学费低廉,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各种层次的大学所享受到的资源和福利也是不一样的。相比于欧美的大学,中国的大学的学生数量巨大,但教育模式仍旧未经过创新还是和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没有过多差别。因此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后无法适应大学的零散式教学,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规划。从这一角度看,高校的教育模式应当进行改革,帮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尽管绝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由于高校并未重视这门课,导致学生在上课时也都是漠不关心的态度。大学的教育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有的时候却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高校首先从观念上需要重视起有关就业的课程才能够更有效地让大学生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

2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2.1 指导大学生就业应用的理论

指导大学生就业时主要应用的理论有教育心理学和职业社会学。教育心理学主要帮助相关的教师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帮助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从而帮助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例如有些大学生喜欢读书,做一些文字工作,那么指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向文字编辑或者是文字校正等职业发展。不同的大学生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价值观和性格也都各不相同。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业社会学则主要帮助大学生寻找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类型。例如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工作可能比较容易找到,那么对于此领域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鼓励他们去从事这一行业的相关职业。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是具有社会价值的。因此相关的指导教师应当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权衡两者后帮助学生寻找到既具有社会发展潜力同时也适合自己的职业。

2.2 就业指导的实践模式

就业指导的实践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进行系统的规划,具体而言,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贯穿大学四年,而不应该仅是在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进行。越早的就业指导能够越早帮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和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是设置具体的就业指导课程,配备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具体而言,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自我认知类的测试,从而帮助大学生越早地发掘自己的特征,为职业选择和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各个高校应当竭尽全力为大学生的就业进行专业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尽早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小龙.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1):43-44.

[2]郭志超.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15):139.

[3]马丽涛.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模式初探[J].北方经贸,2007(11):158-159.

作者简介

林旭,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大学生就业
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探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