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应急管理: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0-07-16 03:49李丹阳梁嘉和
法制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

李丹阳 梁嘉和

[内容摘要]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的极端行为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既往研究由于缺乏行为视角和尺度下的研究,难以揭示此类行为的内在机理,在实践上也无法指导构建更为有预见性的应急管理模式。作为行为公共管理在应急管理领域的产物,行为应急管理将成为对此类极端行为研究的重要理论框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行为公共管理;行为应急管理;公共安全;极端行为;吸毒人员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17-0024-04

作者简介:李丹阳,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性安全监管、城市治理;梁嘉和,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城市公共安全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受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国际毒品市场加速扩张的影响,我国吸毒人群规模呈现增长态势,受影响社会阶层逐渐扩大。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层面有力措施打击制毒、贩毒和吸毒现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根据国家禁毒委2019年6月17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虽然我国吸毒人员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但截至2018年底,全国仍然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各地因吸食毒品致幻引发吸毒人员自伤自残、杀人伤人、劫持人质、交通肇事等极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目前在实践上,我国有关部门对吸毒人员极端行为的应对,仍然主要采取基于“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这种应急管理模式虽然高效快捷,但却缺乏对极端行为的细致分析、评估和管理,以至于难以实现有预见性的科学应急管理。近年来,随着行为公共管理(Behavioral Public Administration,BPA)的出现和影响扩张,为我国研究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问题的学者开展行为应急管理(Behavioral Emergency Management,BEM)研究,以及实践部门建构基于“行为”的吸毒人员极端行为应急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二、理论研究基础:关于人类与吸毒问题的多角度研究

从历史演变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吸毒现象由来已久。国内外学术界对吸毒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多层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括而言,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类:

(一)从医学角度研究吸毒问题

这一类研究成果數量最为庞大,主要研究吸毒人员的生理反应,以及吸毒行为与艾滋病、性病之间的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对76例吸毒成瘾者的脑电图分析、对1992-1995年中国瑞丽等地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观察和定群研究、对珠三角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Meta方法分析中国大陆吸毒人群HIV、HBV、HC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对阿富汗喀布尔吸毒人群感染丙肝和艾滋病情况的研究、对北印度某戒毒中心采用注射式吸毒和非注射式吸毒的吸毒人员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分析。

(二)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人类吸毒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人类吸毒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不少学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人类吸毒问题的社会动因。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从社会学的社会失范理论出发,结合社会调查分析吸毒现象的社会原因、分析社会因素对吸毒行为影响及吸毒社会心理的状况、从系统论角度对吸毒原因展开理论分析、对吸毒人群增量的社会结构因素展开分析、对美国巴尔地摩地区使用注射式吸毒方式的女性吸毒人员的社会特质与艾滋病风险、健康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从经验和故事两个角度,探讨吸毒者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过程。

(三)研究吸毒人员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界对于吸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展开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通过对328例海洛因成瘾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吸毒者的吸毒供给和心理特征,运用问卷和交谈法对348名被强制戒毒的吸毒者展开调查,分析其吸毒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如对工读学校学生毒品使用行为与自我控制、同伴吸毒行为的研究,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戒毒心理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分析注射式吸毒者中的风险自我报告行为。

(四)以青少年为焦点人群研究吸毒问题

在吸毒人群中,青少年是极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无知而又无畏,容易因好奇沾染毒品。因此,许多青少年研究学者将青少年吸毒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吸毒行为之间的关系,从禁毒研究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吸毒问题,分析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并提出防治的对策。从亚文化视角分析当前中国青少年吸毒行为的特征,进而提出分析和干预的对策。研究旧金山活跃青少年吸毒者在与性和注射有关的高危行为中的性别差异,通过对青少年吸毒者共用针头现象的研究,分析该人群的社会网络成员及注射伙伴的性格对艾滋病风险行为的影响。

(五)从法学角度研究吸毒行为的法律管制、法律定性问题

对毒品的法律管制和吸毒行为的法律定性一直是法学研究里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分析吸毒行为的法律定性问题、以《禁毒法》草案为对象,分析惩罚吸毒的法律根据、对中国吸毒管制的立法与制度的研究、研究我国吸毒后驾驶行为的法律控制问题、分析吸毒驾驶机动车的法律责任问题。

(六)以对吸毒人员的管理为主题展开研究

对吸毒人员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是吸毒问题研究的新兴领域。此类研究前期主要关注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和戒毒机构管理机制等问题,近期成果则开始关注吸毒人员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及其管理问题。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系统论述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思想和方法、对662名社区吸毒人员的操守保持和社会帮教状况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吸毒人员的帮教管理状况,提出帮教管理应该走社会化之路、基于湖北某劳教所的调查分析,探讨吸毒人员的长效管理机制、对中国吸毒驾车管制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研究我国吸毒后驾驶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分析我国吸毒后驾驶行为的概念、特征、原因、预防和控制等问题。

总的来看,国内外学术界分别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青少年研究、法学、管理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途径对吸毒问题展开了研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开展针对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的行为应急管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未来发展方向:面向行为的应急管理模式研究

在行为应急管理的视角下,未来可以围绕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展开以下方向上的深入研究:

(一)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的影响因素

尽管从根本上来说,吸毒人员产生危害公共安全的极端行为源于吸毒后的幻觉状态。但是,从近年来公开报道的极端行为案例来看,这些行为的产生还有更为细微和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将丰富我们对于此类行为的认识。

(二)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的发生演变机理

要对极端行为实施科学治理,首先要深刻把握极端行为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在行为应急管理的视角下,极端行为都属于行为人非常态的行为,其发生和演变的规律具有明显的非常规特点,有待开展更為深入的研究。

(三)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对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实现预见性的应急管理,有赖于对此类行为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然而,吸毒人员规模庞大,且比较隐蔽,如何能够在不过度影响个人权利的前提下,实现对吸毒人员极端行为的识别和评估,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四)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机制

作为一种人的行为,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从行为酝酿到行为异常,再到行为爆发,其变化过程有着独特而明确的行为轨迹。如何针对这种行为的全过程建立动态的监控和预测预警机制,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五)基于数据共享的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的应急联动体制机制

吸毒人员的极端行为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公共安全又具有严重的威胁,必然需要多种力量(包括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力量)的联动。因此,如何构建相应体制机制,做到各种力量在“数据治理”思维下的数据共享,进而采取有效的联动行为,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四、结语

行为应急管理视角的引入,为深入研究和精细化管理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的极端行为,减轻甚至减少此类行为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损害,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崭新研究思路和实践工作方向。本文以吸毒人员危害公共安全极端行为及其应急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公共管理的理论视角,在梳理吸毒研究学术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为应急管理的概念及其应用于吸毒人员极端行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今后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先行先试 江阴市探路县域公共安全体系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探讨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的智慧化管理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
社会计算及其在公共安全集群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