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教材对小学生道德行

2020-07-16 18:19陈惠妍卓雅婷钟思怡梁启茹韩永红蔡佳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小学生

陈惠妍 卓雅婷 钟思怡 梁启茹 韩永红 蔡佳婷

[摘 要] 2016年,部分省份试点使用语文部编教材;2018年,全国一年级新生统一使用该教材;次年,义务教育阶段全年级统一使用。在语文部编教材中,课文选材发生了大幅修改。而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基础阶段,教材作为小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学习载体,承载着整体统摄学生道德价值建构的作用。为探讨新教材对小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影响,该文借助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式对广东省部分小学进行信息收集,并结合作者所学专业课程“德育原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生;道德行为;语文部编教材

[基金项目] 2018年度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部编教材对小学生道德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部分小学为例” (201810580042)

[作者简介] 陈惠妍,肇庆学院(主校区)教育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068-04    [收稿日期] 2019-11-29

由瑞士近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中的他律期(5~8岁)发展到自律期(8~10岁)的过渡期,对道德判断的标准正由单方面遵守外在权威转为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因而在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材作为其道德精神发展和道德行为学习的载体,承载着整体统摄学生道德价值建构的作用。

一、部编教材的背景与创新

1.部编教材出现背景。为打破教材30年来一纲多本的局限性,同时增强教材管理和提高教材品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组织编写了部编本语文教科书。自使用以来,语文部编教材的创新之处颇受社会各界认可。2019年9月,小学六个年级全部使用语文部编本教材。

2.部编教材的创新。语文部编教材之所以颇受社会各界认可,关键在于其创新之处:

(1)总体渗透立德树人。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部编教材在编写以及选文上总体遵循立德树人的理念。它依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思路,集中编排道德教育板块与分散渗透道德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文部编教材的过程中渐成高尚道德情操并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如,一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所以教材编者在一年级上册入学板块采用《上学歌》直接表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以帮助学生迅速明确自身定位,在心理上对学习、劳动、报效祖国的观念产生共鸣,树立价值观。而三年级的学生独立思想开始孕育,身心思维有所发展,所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单元以及第八单元分散渗透学生对同学互助友爱、团结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编排方式双线组合。语文部编教材编写时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同时参考当下先进的成果与观点,采用“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编排形式,在延续旧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增强语文学科的思想性,重在教育学生,让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传统文化篇目增加。在小学阶段的12本语文教材当中,有124篇优秀的古诗文,在总数量当中占比30%,与之前的人教版相比,增加了55篇,增加的幅度达到了80%。每个年级平均会有20篇左右。此外,关于革命传统教育的文章也有很多。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有40篇[1]。

(4)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在语文学习中,阅读量的提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面语言、提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积极价值观念建立的重要途径[2]。部编教材创设“快乐读书吧”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在课外阅读的选文上总体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将阅读材料延伸到学生广阔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建立积极价值观念。同时运用孩子的力量带动大人一起参与阅读,大人带领学生去阅读,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

二、小学生道德行为定义及分类

1.小学生道德行為的定义。皮亚杰认为,10岁以后的儿童处于自律道德阶段,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内化外在的道德标准,能认识到规则有相对性并追求公正标准。高玉娥(2017)[3]认为:“小学生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进行的有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一种道德意义活动,是衡量小学生品德好坏的价值标准。”李涛(2010)[4]定义道德行为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刘善泽(2017)[5]指出:“小学生的品德形成是在其道德认识的反复提高和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须经过一个又一个阶段。”刘鹤(2014)[6]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一生影响至关重要。”此阶段一旦错过,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巨大。

综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个体道德行为进行定义,但无明确统一定义。笔者总结发现,多数学者赞同个体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小学时期尤为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因此,笔者将本课题探究的“小学生道德行为”归纳并定义为:小学生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与社会的,且符合时代道德规范而所做出判断的行为。该行为应是小学生基于一定概念和知识基础所做出的判断而产生的,是小学生内化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2.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分类。现阶段,我国小学的上课模式为“5+2”(5天上课2天休息),这决定着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大部分是由学校进行训练。由于《中小学生守则》可以满足小学学校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需求和目标定位,小学对于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要求主要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准。

基于此,结合《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新修订版)》的分类,笔者按照小学生的日常将小学生的道德行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思想品德三方面。

三、语文部编教材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探究

为更全面了解目前小学生道德行为现状,分析语文部编教材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笔者抽取三所学校,在配合样本学校教学工作的前提上,借助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法,从第一所学校随机抽取其中两个年级,再从抽中的两个年级中抽取班級学生进行调查,同时对第二所学校所有语文学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第三所学校的随机选择三位语文学科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本次调查共计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份;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笔者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部编教材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如下:

1.部编教材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文明礼貌行为。《中小学生守则》重点强调了对于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的要求,文明用语是学生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提出学生使用文明用语的具体要求。调查结果数据表明,83.49%的学生在语文部编教材的引导下愿意使用文明用语,5.41%不愿意;另外,由教师访谈可知: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在发现学生使用不文明用语时会进行批评教育,通过负面强化来强调学生的文明用语行为。

在部编教材中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教材中亦有提示学生的用语行为泡泡。如一年级上册第14页提示学生交流时注意倾听;第62页提示学生说话时要注意看着对方的眼睛;第89页提醒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要注意不同说话;在一年级下册第38页告诉学生要使用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这些无不是在潜移默化灌输学生在日常用语的注意事项,引导老师在教学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文明礼貌行为。

由此可见,教材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引导的作用,且学生对于教材的引导具有强烈的意愿去学习。但是少数学生在日常接受知识时,接触的信息过多,不良信息学生分辨能力不足,极易学习模拟。

(2)劳动行为。部编教材从一年级起便给学生隐性灌输“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在实际调查中得出,57.9%的学生愿在校劳动,11.4%非常不愿。除此以外,愿在校劳动的学生与愿在家劳动的学生相比多23.76%。部编教材中从一年级开始渗透的“劳动最光荣”的意识近六成学生已深入内化为自己道德判断,但道德行为发生地点存在家校差别。故而笔者分析得出以下想法:学校由于有班级值日检查、教师监督、同学互助等外在环境因素,学生内在受平时教材影响,同时为维护班级荣誉和得到老师、同学认可,会更倾向于进行劳动行为。但在家中缺乏这一外在环境和师生认可,学生外化道德行为意愿下降。

综合可得,部编教材渗透的“劳动光荣”的道德意识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但缺乏他人的认可及环境影响,学生的实际行动会稍有减弱。

2.部编教材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产生影响。

(1)自主学习行为。在学习习惯方面,本文将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课堂习惯进行分析,部编教材响应新课程改革中所突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学习恰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笔者在对部编教材进行研究时发现,里面中有大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小提示。如,二年级上册第25页以“狐”字为例专门讲述使用字典通过部首查字法来查找生词的步骤;第100页会提醒学生使用错题本进行回顾;二年级下册第39页提醒学生遇到生词时可通过部首猜测意思,并查阅词典验证。在深入调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材联系中,仅38.24%的学生能从部编教材中学习到自主学习的方法,20.59%不能,41.18%不确定自己是否在部编教材中学习到自主学习的方法。但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数据显示,62.25%的同学愿去学习自主学习方法,7.14%不愿,57.14%的同学更喜欢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

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如,四年级上册第31页语文园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与提问,并鼓励学生平常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部编教材中加入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经调查可得,仅有2.4%的同学对亲子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对此,得出以下结论:部编教材注重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拓展其阅读面及增加其阅读的数量。同时在教材中增加培养阅读习惯的泡泡提示,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课堂习惯行为。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在学生的课堂习惯养成方面,教材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仔细翻阅教材发现,在教材当中有多处会对于学生课堂习惯的行为养成做出相应要求。如,一年级上册第14页的泡泡提示中会提醒学生把铅笔放到文具盒里,把书合上,然后坐端正;一年级上册第36页会提示学生要看课表上课并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在各类生词周围会出现大量的书写提示,让学生注意如何书写更加工整;这些小细节都一一体现出教材中对于学生课堂习惯的行为培养。

综上,部编教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良好课堂习惯的行为养成,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也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教育与约束。

3.部编教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产生影响。

(1)爱国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有82.35%的学生具有浓厚爱国感情,且愿意付出行动参与相关公益实践活动;同时出现学段越高、学生越深切了解革命传统等爱国文化的趋势。

教科书是读者最多、最特殊,又最被读者信赖甚至依赖、最耗费读者精力和时间、对读者影响最深远的文本[7]。语文部编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教材要注重基础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的要求,选文注重增添爱国、革命、伟人、优秀传统文化等蕴含道德价值的主题,且课文占比从低学段到中高学段一路攀升。

由此可见,此趋势与语文部编教材选文数量比有密切关系。且教材中所赋予的道德价值能够被学生较好理解,八成中高学段学生能够较好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判断,并外化为外在道德行为。但在实际调查当中,仍有17.65%的学生对我国的国歌或国旗的名称等基础爱国知识存在不知情或疑惑的情况。针对此现象,笔者认为:借助教材,“师生双方的互动共识成道德价值”[8],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对教材课文蕴含的道德价值的理解难免存在不一致情况,使道德行为外化不明显。

(2)环境保护行為。据调查,有61%的同学对环境主题感兴趣,且愿意参与宣传环境保护活动。多数接受访谈的教师认为,部编教材在具体内容安排方面,注重引导学生爱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比如,低学段的主要集中于“小我”境界保护,中高学段则侧重于“世界”境界保护:四年级上册第11页口语交际主题是“我们与环境”,通过给出“堵车时间长可以熄火,减少尾气排放”等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保护世界大气环境。这些选文的安排不断引导学生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综上,随语文部编教材蕴含环境意识、爱国意识等道德价值的选文数量的增加,学生相对应内化的道德价值和外化的道德行为就越明显。除此以外,仍存在部分学生对这类主题的不关心,这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源于课外且高于课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授课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在课堂中渗透该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了解,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四、结论

翻阅语文部编教材,可知其依照现状对于学生的需求而创编,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对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德育渗透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少数学生因为师生借助教材的互动存在差异,并未有预期效果。

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教学目标、发挥教育功能的文本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传递文化、进行思想教育等德育实践,都离不开教材这一载体。在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受访教师认为,在教材中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对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有所帮助。由于接受访谈的教师坚守教学一线,时常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可信度。

这一结果与实际语文部编教材渗透德育内容的初衷相契合,最终结果表明:语文部编教材中有大量对于学生道德行为的要求,语文部编教材对小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想品德三方面起正面引导作用。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道德价值进行吸收内化,促使小学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后,将其外化为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其中若能结合家长的共同教育与约束,使教材、教师、家长三方合力,能促使语文部编教材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正面影响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侯海平.对低年级小学阅读教学的思考[J].赢未来,2018,(2):318.

[3]高玉娥.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4]李涛.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现状[J].成功(教育),2010(11):128.

[5]刘善泽.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途径[J].教书育人,2017(02):25-26.

[6]刘鹤.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7]石鸥,石玉.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33(04):92-97.

[8]张铭凯.论语文课程的道德价值建构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9):87-92.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the Moral Behavior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aking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Examples

CHEN Hui-yan,ZHUO Ya-ting,ZHONG Si-yi,LIANG Qi-ru,HAN Yong-hong,CAI Jia-ting

(School of Education,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Abstract:In the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texts has been greatly revised.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t the basic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cognition.As the learning carrier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behaviors,textbooks play the role of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moral values as a whole.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textbooks on the moral behavior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he paper collects information from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surveys,and explores them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in Moral Education Principles that the author has studied.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moral behaviors;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混合方法在营销非道德行为成因研究中的应用——以顺序性解释设计为例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