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7-17 02:49廖江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廖江

摘   要   为了促进重庆市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调查分析了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大户、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仓储、加工等第二产业发展、强化农旅融合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重庆市武隆区

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区通过“旅游+农业”,以示范基地为载体,重点打造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高山茶叶、乡村旅游等产业。武隆区特色水果借助高山气候,产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生态环保,市场需求稳定,市场价格也高于同类产品,市场深度开发潜力巨大。为此,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调研访谈及专家咨询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促进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1 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底,武隆区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15万公顷,总产量达到6.55万吨,其中规模化水果种植基地的总面积约为0.33万公顷,占全区水果种植面积的30.78%。主要种植品种包括柑橘、梨、桃、李、猕猴桃、枣、柿子、樱桃、草莓、枇杷、杨梅等。武隆区主要乡镇(街道)均有代表性的种植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水果品种有猪腰枣、甜柿、西瓜、蓝莓、樱桃、脆桃、脆李等,详见表1。

1.1 发展特点

1.1.1 优良生态环境造就武隆水果的高端品质

武隆区地处乌江下游,属武陵山脉和大娄山脉结合部的褶皱地带,境内最低海拔160 m,最高海拔2 033 m。全区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优良的高山生态环境和立体气候特点使得武隆区的水果品质在同类产品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口碑和知名度。武隆猪腰枣、武隆脆桃、文复甜柿等品种,往往一推出市场即被抢购一空。

1.1.2 山陵地貌决定武隆水果种植模式的差异性

高山地貌决定了武隆水果产业与重庆其他地区的连片大规模种植(如柑橘、脆李、龙眼等)的模式不同,武隆水果种植基地的单体面积以6.67~13.33 hm2的小型山地园区居多,对猕猴桃、草莓、桑椹等品种的种植,也多在山间沟谷或山间小块空地上种植,规模化连片种植模式很少。正因如此,品种多样、品质优良、产量不高、单点集聚、分区分片的种植模式成为武隆区水果产业的主要特征。

1.1.3 优质产品已形成良好市场口碑和影响力

武隆猪腰枣、武隆脆桃、甜柿等特色水果品质优良、生态环保、口味独特,已经成为武隆区对外宣传的名片。从市场需求来看,高端产品需求稳定,武隆猪腰枣等产品甚至供不应求,平均市场价格也远高于同类产品,口碑良好,市场深度开发潜力巨大。

1.1.4 种植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武隆区“一乡一品”差异化布局的形成,除了区委区政府的有效引导外,也与各乡镇(街道)的种植传统及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密切相关。比如:“武隆脆桃”这一品种和品牌的创立,就与火炉镇筏子村的种植大户申建忠(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密切相关;文复的甜柿、火炉的猕猴桃、鸭江的翠冠梨也都有种植大户或合作社在支撑。可见,种植大户是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1.1.5 水果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农旅融合、農旅协同发展是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有别于传统种植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旅游业已成为武隆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名片产业,仙女山、白马山享誉国内外。依托于武隆区旅游产业的整体布局,尤其是开辟“乡村特色旅游”的有利时机,近年来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初见成效。随着特色水果采摘节、采摘游和观光游的发展,仙女山街道、火炉镇、鸭江镇的水果销售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形成了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农旅互动的叠加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1.1.6 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扶持政策

为促进和鼓励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重点落实乡村振兴扶持、科技人才补贴、科学技术扶贫、种植企业和大户扶持、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可以说,近年来武隆特色水果产业所取得的成绩,与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一贯坚持的扶持、引导、鼓励政策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农业科技扶贫、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拓展、农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了特别关注,政策连续性也做得较好。

1.2 经营模式

武隆区水果产业的发展与旅游市场的繁荣密不可分,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本模式下,基本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了集种植、产供销、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2.1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经过多年摸索,武隆各类水果企业和合作社充分利用本地良好的水土气候资源条件,大力推广和应用绿色水果栽培技术,部分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建立了生产周期田头档案、健全农产品源头追溯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水果的质量和产量,真正实现了水果产业增效、果农增收的双赢效益。

1.2.2 直接与销售市场对接模式

借助武隆旅游市场,在面对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等各种不利影响下,各企业和合作社通过与旅游市场对接,开拓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水果商品质量,在产品与市场之间架起一道顺畅的销售桥梁,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1.2.3 专业化生产模式

虽然目前武隆水果产业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但部分种植企业和大户已树立专业化生产理念,强调管理与种植,但理念更为重要,“重种植,轻管理”的弊端有所改善,坚持规范化标准,推进创新,提升品牌质量。目前,很多大户正在尝试在水果标准化生产中实施水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抓好水果质量监督检测,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开展源头控制,严格按要求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1.2.4 品牌化经营模式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水果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水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水果产业的优势正在由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强品牌建设是水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水果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增效增收的重要举措。名牌的创立可以使水果在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武隆猪腰枣、武隆脆桃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诞生,正是武隆区水果产业品牌化经营的重要表现。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隆区水果产业目前已经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但从种植面积小、产量低、“靠天吃饭”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武隆区水果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2.1 种植面积小,产量较低

与重庆市其他区县(尤其是渝东北、渝西地区)相比,武隆区多山的地貌特征使其果树实际种植面积并不大,总产量也不高,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较低。从差异化发展的思路考虑,武隆区未来水果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以质取胜的道路,而不能简单追求种植面积和产量。

2.2 第一产业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

客观而言,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户的自发种植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尚未转变为有计划、有规模、有组织的自觉理性开发,农业公司、种植大户和农村合作社的种植面积所占比重仍相对较少。武隆区约有1.07万公顷水果种植面积,但优质的、成规模的产业基地面积占比不足1/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水利设施和道路交通建设滞后的局面仍然客观存在,水果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足,“靠天吃饭”的问题仍然存在。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方面仍然相对不足,例如避雨棚的搭建往往由个人投资为主,政府支持力度有限。

2.3 科技创新能力仍较弱

武隆区地处偏远山区,水果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民众受教育水平也较低。目前水果产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不足,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缺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新技术研发机制不活,具体表现在优良品种推广困难,普通农户难以种植出高品质产品,在果树种植、施肥、管护等环节“重种植,轻管护”的情况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投资主体较少,农业成果转化动力不够。同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人才数量少、素质弱,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低,知识学习和技术掌握能力较弱。

2.4 水果仓储加工等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武隆区水果采后处理及加工水平较为薄弱,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少、处理能力弱。武隆区水果存储、加工等第二产业不发达,这与武隆区主要以采摘销售和鲜果销售的实际情况有关。因此,为了增强武隆区水果产业的整体实力,必须尽快弥补第二产业发展这个“短板”。

2.5 系统化品牌营销和销售管理还有待加强

以武隆猪腰枣、武隆脆桃、翠冠梨、甜柿、西瓜、蓝莓等高品质水果为拳头产品,借助武隆区旅游营销优势,水果已成为武隆区的“名片”,基于采摘、观光、农村电商为主要平台的销售网络也已初步建立起来。但系统化、规范化的品牌营销工作刚刚起步,武隆猪腰枣、武隆脆桃等优质产品的品牌营销、包装设计、体验消费、销售渠道和互动旅游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以不断延长武隆水果的衍生价值链,增加产业收入。

2.6 农旅互动发展模式还可进一步改进

农业与旅游的互动融合发展一直是武隆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基于仙女山、白马山旅游产业的深入开发,特色水果采摘园、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也进入“快车道”,水果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旅互动和融合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在农旅互动的基础上,还可推进产融互动,即水果产业与金融产业深度结合。利用国家扶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利用农业贷款、扶贫贷款、农业担保、农业产业基金、农业保险等融资渠道,扶持水果种植大户渡过前期建设期,规避自然灾害等潜在风险,提高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和成功机率,切实壮大产业基础力量。

3 建议对策

在国家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扶持政策下,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尤其是在特色名优产品、农旅互动发展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历史积淀优势。为此,建议武隆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围绕品种、品质和品牌,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心,抓住“生态+旅游”这条主线,走农旅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推动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3.1 加大对水果产业的政府投入

1)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確保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可考虑出台相关特色水果产业的专项扶持办法,有序推进武隆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利用国家最新土地流转政策和农户金融扶持政策,创新投入机制,整合水利建设、扶贫开发、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建设、移民后期扶持等相关资金,支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2)可借助市区两级农业金融平台,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三农”融资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特色效益水果产业的信贷额度。3)发展农业保险,积极探索特色水果领域农业保险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科学长效的农业生产救灾机制,为特色水果发展建立一道风险防范网,保障企业和农民利益。针对“武隆猪腰枣”等特色水果靠天吃饭等问题,提高保险措施,为大户抵抗经营风险提供保障,帮助优质水果产业渡过最初的高风险期。

3.2 扶持大户、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是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加大扶持现有大户、培育龙头企业,按照“内培外引”的思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企业,增强带动力。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使销售前移、产销衔接,实现利益互补。

3.3 强化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建设

加快特色品牌建设,提高特色水果产业的经济效益,打造强势品牌,做大做强生态农产品、旅游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声誉。打造知名度高好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重点扶持武隆猪腰枣、武隆脆桃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市场拓展及品牌开发,增加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快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管,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

3.4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后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科技意识,树立创新理念。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结合武隆区地方资源优势,进行研发创新,形成地方特色品种,培育优势产业。利用现有扶持政策,建立科技团队,围绕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类人才,对现有特色水果产业或龙头企业实行科技专家定点指导制度,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科研及技术攻关,提高特色水果的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不断培育新品种,抢占产业链核心资源。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引进,开展新成果的试验与示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利用“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现代知识型农民,为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3.5 加大对仓储、加工等产业的扶持力度

仓储、加工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较为薄弱的环节。加强仓储、加工产业发展,建设用于水果储存和反季节销售的冻库,已经成为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3.6 强化农旅融合发展,走“生态+旅游”的路子

在建立完善现有产业打造、设施配套等基础上,要进一步丰富农业旅游内涵。在农旅融合方面,以“四季皆可游、季季耍不同”为发展主线,全力建设农旅融合示范项目,丰富项目内涵,完善接待设施,树立品牌,实现“一个品牌托起一个服务产业集群”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在农旅融合大背景下,“高、精、尖”将成为武隆水果产业的名片,而专业化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武隆特色水果产业的坚实基础,这两个方向都需要重点突破,形成自身特色。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