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开放中生成

2020-07-17 09:45邓伟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创新小学

邓伟伦

摘 要 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个特征性可以有效提升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效率,并鼓励学生基于现有教材不断探索知识、探索问题,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感。本文根据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自主与合作教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展开自主探究,以此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智慧学习氛围。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和教学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由于其理论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相距较远,所以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稍显困难,所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当前学习小学数学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自主与合作意识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注重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现代智慧课堂。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知识的运用

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前准备的内容很丰富,对于教学内容也十分努力的进行备课,但是往往课堂效果并不如人意,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知识的运用。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强,很多理论性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理论性知识只能停留在学生的意识表层,缺乏实践运用能力,就没能形成深层次的理解认知。

1.2教学手段单一,缺乏趣味性和独特性

由于我国教育系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长远,因此目前还有很多老师惯用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年级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简单枯燥的教育手段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教学手段单一老套,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学中没能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小学生更喜欢趣味性和独特性的教学内容,老师往往忽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这样也就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

1.3目标设计不合理,制约教学效能提升

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没能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性,在教学手法上采用统一的方式,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每一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方式、个性思维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使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必然不会对每个学生都有效,当教师设定了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将能力强的学生凸显出来,而能力弱的学生在自信心和自尊心上都会受到挫折,继而可能引发这样的学生丧失了学习动力,导致挫败感加剧产生厌学情绪,非常不利于今后学生的学习目标建立。

2提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效能的原则

2.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首先我们在上课之前会带领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在教授完本节课内容后,老师也通常会带领学生进行内容和知识点的总结,在课前和课后的两个环节中我们一定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杜绝提问的随意性。例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一课中,老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上节课程中的三角形的内容都包含什么?”、“三角形的内角都有什么特点?”,“三角形有几种类型的角度?”,这些问题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为我们加强记忆奠定基础,但是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调整提问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2要注重手脑并重

很多时候我们的传统意义上的“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就是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解答,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双方动脑或者用嘴叙述,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更加强调提问教学需要手脑并重。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具象事物对于学生的记忆尤为深刻,所以手脑并重的提问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果只是单纯的提问和回答,那么很可能学生过几天就忘记了。例如老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些内容进行提问的时候,可以倡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纸笔、计算器、量角器、等进行描绘,例如三角形的内角使用量角器进行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老师佐证内角之和的定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另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以此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图形想象力。

3智慧课堂下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性的策略

3.1立足教材,激发小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

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综合与实践”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深入了解数学课程的“工具”,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小学数学教材为教学指导,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老师会将书本内的知识点按照不同层次的传递给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也缺乏一定的教学先进性,对于学生深入学习并不利,因此现在我们更加倡导教师将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知,逐渐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进行探知的过程中老师也要进行观察和干预,帮助学生基于知识点进行拓展,注重建立“知识原点”,然后向其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基于知识“原点”向教材以外进行教育延伸,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些问题学生单独无法完成也要寻求其他伙伴的帮助,由此形成合作意识。

3.2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小学生在刚接触数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往往觉得距离生活太过遥远,而且抽象化的定义非常多,常常依靠学生自己想象力进行理解,针对这样的教学状况,老师要尽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融合,让知识点更加生活化。数学中的很多问题與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只不过学生对于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不会使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解释,将教育生活化也是我们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生活中的数学变化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将数学内容带到自然当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老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描述,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数学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帮助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让教育多元化、多角度,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综合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注重知识点的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小学数学老师要对学生每次学习之后的知识内容进行引导性对比分析,让学生将旧知识点和新知识点进行对比、将以前学的数学方程式和现今学的数学方程式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锻炼思考能力,领会两个知识点之间的不同之处,做到比较小学习、比较中鉴别、比较中记忆。

3.3提升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我们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应该更多的将数学知识让学生“触手可及”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自信心是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动力源泉。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数学知识内容是无法完全通过实验或者身边的事物进行描述或讲解的,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定义需要学生自行进行理解和体会,并再逐渐的熟悉后形成认知,有部分学生由于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上有困难,所以有了畏惧心理,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影响下对于数学学习也有了距离感,逐渐的失去了兴趣和自信心。所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鼓励,在学生遇见了难点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逐层逐点的攻破难点探寻结果。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获得一定成果之后要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取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反馈意见,不能完全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要引导学生建立信心,养成“不畏艰险”的精神。在钻研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讨论,并达成一致的观点,然后着手进行过滤效果实践,最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允许不同小组提出的质疑,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沟通来解决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这个环节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找到乐趣,引导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展开自主探究,培养数学教学小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因此也就要求数学教室不断的拓展教材的内容,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事物尽可能关联,让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归纳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强培养学生的深究思维,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为学生进行课堂情景创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珏如.让数学充分“打开”——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和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20(08):10-11.

[2] 吕勉.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为例[J].小學教学参考,2020(08):92-93.

[3] 姚兰.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J].名师在线,2020(04):47-48.

[4] 桂如清.“互联网+”视角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20(01):95-96.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教学创新小学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