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心”的亲子沟通桥

2020-07-18 16:24张晓琳
求学·理科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马斯洛刺猬成人

张晓琳

当你做完作业,正想拿起手机时,父母的声音从耳边传来:“你怎么整天只会玩手机?”当你周日早上正在睡懒觉时,听到急匆匆的敲门声:“你怎么还在睡,隔壁小孩早就起来写作业背单词了。”……

我相信,很多同学每当听到家人的指责和命令,都会心生一股怨气,忍不住想要跟他们争吵。同学们觉得本来学习压力就很大了,从学校回到家里还要被逼着学习,从而争吵不断。那为什么原本应该相亲相爱、互相理解的一家人会产生这么多矛盾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一)马斯洛层次理论

马斯洛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人的某一级的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我们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同学们的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成长过程中大多都不同程度地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底层的需求:温饱和生存需求。幸运的是,我们00后赶上了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我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日俱增,开始有爱与归属、尊重等需求。但有些父母还停留在不断地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意识状态里,伴着物质文明出生的孩子,理解不了在贫困中长大的父母的心理感受,相互不理解,代沟也就出现了。站在父母的位置上:我给了你我以为你需要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你给的不是我想要的,你不懂我。

所以我们的父母可能也曾是缺爱的孩子,他们不是不爱我们,而是不懂得表达爱。我们要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父母,理解父母,也学会理解自己,当我们有自己想法的时候,及时与父母沟通。

(二)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刺猬效应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正是在这样的朝夕相伴中,亲子关系会经受较大的考验,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亲子间的冲突是距离感消失诱发的自我保护效应。这种冲突实际在表达:我们可否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种情况,我们要怎么跟父母和谐共处呢?

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从我们自己身上主动调整跟父母的沟通模式,才能更好地与父母相处。

心理学家伯恩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状态,父母状态P(parent),成人状态A(adult),儿童状态C(child)。

当P(父母状态)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出统治、训斥、支配、教训、责骂等家长作风。在人际对话中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之类的言语行为方式。

当A(成人状态)型狀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注重事实根据,分析问题客观理智;善于从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决策;待人接物客观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言语谦逊。这种人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客观地讲”“理性地看”“科学的方法是”等言语行为方式。

当C(儿童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服从、冲动、任性、无主见、遇事退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易激忍。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猜想”“我不知道”“也许是”“恐怕是这样”等言语行为方式。

我们与父母互动交流的常见问题在于父母习惯用P(父母状态)对待我们,我们又习惯用C(儿童状态)来回应。当我们和父母两个状态不一致的时候,就很容易带来矛盾。

非暴力沟通:用温和的表达方式,站在爱的角度解决问题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成人状态,建立良好的沟通呢?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方式: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也称为爱的语言。它是由歇尔·卢森堡博士在其著作《非暴力沟通》中提出。在书中,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我们在家庭和亲子矛盾中,应该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非暴力沟通是指一种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双方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沟通方式,包括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观察

通俗地说,也就是我们此时此刻看到的是什么?比如父母对我们开始唠叨。通常有些同学会直接说:“你整天对我唠叨,整天误会我,你根本不理解我。”这里的“整天”“总是”是一种评论性的语言而不是观察的语言,我们可以改为:“妈妈,你刚刚对我有一些误会。”

第二个要素:感受

就你看到的事情表达你的感受,比如开心、高兴、气愤、害怕等等。所以,非暴力沟通过程的第二步是:少说想法,多表达感受。比如父母这么做时你有什么感受,你可以表达:“如果你这样的话,可能会让我有点伤心。”

第三个要素:需要

说出自己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感受,也就是你的内心有哪些需要。这就是非暴力沟通过程的第三步:正视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可以改变。”

第四个要素:请求

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明确告诉父母,你期待他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比如:“我希望你能够多理解一下我,倾听一下我。”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比如父母说:“你怎么又在看手机了?”我们通常会怎么回应呢?有同学开始说:“哪有!”或者“砰”一声直接关门,或者“我才刚刚看一会嘛”“关你什么事”“你烦不烦”,这些都是“暴力沟通”,而父母的进一步回应容易让我们起冲突。

此时此刻,我们可以使用非暴力沟通。“妈妈,我知道你担心我玩手机玩太久影响学习,可是你这样说我,让我有点难过,我刚刚只是休息,希望你给我一点时间,可以吗?我会好好学习的。”

一场对话,同样的诉求,不同的表达方式,背后都蕴含着同一个字——“爱”。有时候父母只是担心自己没有尽好监管的责任,也担心你的学习,所以我们要跟父母好好说话,好好解释,不要让情绪恶化。

所以,我们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第一步,先识别父母正处于什么状态。第二步,调整自己,建立相应的沟通状态。第三步,出现矛盾、冲突时,应力争以自己的成人状态去唤起对方的成人状态,理性客观解决问题。通过上述步骤,让父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你的内心,我们选择的是温和的表达方式,站在爱的角度解决问题,搭建“心”的亲子沟通桥,让亲子关系更加真挚也更稳固。

猜你喜欢
马斯洛刺猬成人
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引下双维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养大成人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敲石工人的话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marriage view based on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