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2020-07-18 16:16代中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代中杰

摘  要: 学风是学校立校之本,构建优良学风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明确要求。在价值多元化、知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投入教书育人的精力不够、各项工作协同不足等问题。以“三全育人”视角探索科学化、系统化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利于高校统筹育人资源和力量,为学风制度建设和体系设计提供指导思路,有利于全面、持续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构建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需统筹育人力量,建立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机制;聚焦差异需求,建立学风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全面系统推进,构建学风建设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强化落实,完善学风建设保障机制。

关键词: 学风建设; 长效机制; “三全育人”

中圖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3-0058-0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明确强调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2]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1年内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实施,3年内取得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3]学风是学校立校之本,构建优良学风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明确要求。在价值多元化、知识信息化等背景冲击下,许多高校在学风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风建设的路径单一、各部门配合不足,效果往往短且不显著,持续加强和系统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视角,探索科学化、系统化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利于统筹育人资源和力量,为学风制度建设提供指导思路,从而推进高校长远发展。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当前大学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大学学习和未来职业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当前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例如,当问及高校学生挂科的原因时,大多挂科学生谈到“平常没好好学习”、“不想学”、“学不进去”。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上课经常迟到早退,听课不认真,常睡觉或低头玩手机等;二是课后很少上自习,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自控力弱,缺乏理想,常迷恋于手机、游戏或网购等。大学生是自身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风建设的关键主体。因此,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启发大学生培育优良学风的自觉性,是当前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教师投入教书育人精力不够,教师治学风气有待改善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治学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投入教学育人精力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教师的治学风气,直接影响优良学风的创建。例如,许多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对大学老师上课充满了期待,但是发现部分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课堂管理不严,导致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不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此外,现在大学教师任务越来越重,有的教师忙于教学任务、科研任务、课程建设等,不能很好地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当前,高校教师各项压力的确较大,但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并不能成为“重科研、轻教学,课堂管理不够严格、教学方法陈旧,只教书不育人”等现象的借口。改善教师的治学风气,鼓励任课教师挖掘课程和科研的育人资源来引领学生成长进步,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学风建设各项工作合力协同不足

学风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大”的特点体现在多部门参与、多人配合、多措共进。但是,当前学风建设工作多是学生工作相关部门负责,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队伍配合。不同部门、不同主体对学风建设的价值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对学风建设工作投入度不同、合力协同不足。例如,高校一些服务部门对学生学习特点、对学风建设认识不到位,部分人员在具体执行中存在教条主义和一刀切等问题。据调查分析,5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围绕学风建设沟通配合不多”[4]。总体来说,各部门、各主体关于学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沟通交流不足、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工作推进配合缺位,难以实现协同效应,影响了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二、“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分析

“三全育人”理念,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资源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合力的育人理念。全员育人,应发挥以学生为中心,包括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家长等育人力量;全过程育人,应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学生的阶段性特征,有步骤、分阶段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方位育人,应发挥高校各领域的育人要素,包括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三者互联互通,相互配合,协同助力于高校学风建设。

(一)有利于统筹各项育人资源

教育部要求高校“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5]这个要求正是 “三全育人”理念的体现,有利于将课内外、线上线下等育人资源和力量调动起来,以集最大力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给学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较为明确地指出了学风建设的路径。[6]从“三全育人”理念出发探索学风建设机制,有利于多方面的育人资源共同协作、互联互通,为学校立德树人提供不竭动力。

(二)为学风制度建设和体系设计提供指导思路

优良学风的培育不是简单的策略集合,而是启发自觉的“内约束”和制度规范的“外约束”相结合,两者共同作用于学风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三全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对学生主体的思想价值引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三全育人”理念从主体、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对学风制度建设和体系设计提供指导思路,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高校应将这种理念和思路细化到学风建设的督查、考核和指导等制度建设和设计中,有利于打破学风建设“孤军奋战”、“想抓就抓”和“松松紧紧”的状态,有利于切实推进学风建设的整体效应和长期效应。

(三)有利于全面、持续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优良学风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真正优良的学风建设在于“長效”二字,仅凭单方面、短时间的努力远远不够。“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思路,有利于激发各主体探索“三全育人”理念指导学风建设方面的理论机制创新和实践模式创新,有利于多环节、多领域育人力量协同发力、互联互通,共同推进学风建设制度“开花结果”、“落地生根”,从而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构建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

(一)统筹育人力量,建立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包括学生、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家长等全体育人力量。高校党政领导是学风建设的首要责任人,他们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站位,带领全校人员深化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发挥育人合力,建立各部门协同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 发挥学生主体力量,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7]学生是学风建设的关键主体。能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衡量一个学校学风好坏的关键。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学风教育理念,注重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律性。高校全体人员应统一认识,强化学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同,重塑大学生对学习本身的敬畏之心。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不足的问题,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应“齐发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为学之道,积极引导学生制定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发挥自我力量,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实现自我进步和自我超越。

2.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责任,营造严谨、进取的教师治学风气

“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主体,承担着对作为他者的学生的绝对责任。”[8]教师应主动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大学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优化知识供给,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同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学生考勤,并将思政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高校应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比赛、师德标兵评选、最美教师推选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同时,鼓励教师发挥教科研优势,指导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带领学生一起做科研,促进师生同发展、共进步,从而以良好的教风引领学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队伍主要通过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式将学风建设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

3. 建立部门联动的工作责任制度

针对学风建设各项工作合力协同不足,高校应建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制度。高校应建立由学校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并制定多部门分工合作、全员协同参与的年度学风建设方案。高校只有明确各部门的任务责任书、各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并作为考核内容纳入融入到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和具体操作环节中,才能有力推进学风建设各项制度落细、落实。例如,新形势下为进一步优化学风,各大高校召开“教学质量提升年度大会”、“学风建设年度大会”等,展开“教育思想大讨论”,有利于各部门增强对话互动、共享优势资源、凝聚学风建设共识。

(二)聚焦差异需求,建立学风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的全过程。针对大学四年各阶段需求存在差异性,高校应在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分阶段的学风建设,并将人才培养计划贯穿到学风建设的始终。首先,大一学风建设重点——促适应,目标是强化专业认知。该阶段高校可以通过新生第一课、朋辈辅导、百日行动习惯养成计划、无手机课堂制度等常态化方式,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自主学习模式。其次,大二学风建设重点——强基础,目标是巩固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该阶段应通过“寻找身边的学霸”、最美宿舍评比、专业知识竞赛等引导大学生爱学、好学,积极强化专业基础和探索未来职业定位。然后,大三学风建设重点——求创新,目标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阶段应通过创建科研训练营、组建学术竞赛团队、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等,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提高专业竞争优势,全面拔高学风建设意义。最后,大四学风建设重点——促成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增强就业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技能。该阶段应通过招聘模拟大赛、名师考研指导课和学困生帮扶计划等,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考研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最后一课”,从而提升和巩固学风建设的成效。不同阶段的学风建设应有所侧重,并注意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计划贯穿学风建设的始终,实现各个阶段的有效、有序对接。

(三)全面系统推进,构建学风建设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全方位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立德树人的各个方面。[9]为了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素质全面发展,高校需要发挥课程、实践、文化、组织、网络等方面的学风建设优势,实施全方位的学风育人机制,以系统化推进学风建设,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建立第一课堂学风引导机制

高校应将抓好学风建设的共识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价值引导和知识教学相结合,将学风引领和课程讲授相结合。此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强化课堂教学秩序管理,强化主导责任,打造“网红课”、“金课”。这有利于营造“抓学风、促学风”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变治学风气,从而促进学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 建立第二课堂的多元化育人机制

高校第二课堂是延伸和活跃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10]如何根据新形势下时代所需、学生所需设计出富有活力、吸引力和创新力的第二课堂体系,是当前第二课堂改革面临的问题。高校应将学风建设纳入第二課堂育人体系目标设计,并精心设计各环节,打造有品牌化、持续化的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发挥党团组织在学风建设的组织优势,促使广大党团干部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并增强服务意识,开展学困生精准帮扶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开展“礼敬传统文化”、“悦读经典”等一系列文化塑魂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营造促学风、倡学风的良好文化氛围;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开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多种实践活动,比如学术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等,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思想润学、以赛促学、榜样树学和实践导学的方式,第二课堂多元化的育人机制增强了师生对学风建设的价值认同。

3. 建立网络平台的共建共享共导机制

当今,互联网对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高校应积极加强“互联网+”学风阵地建设,牢牢占据网络育人的主导权。具体来说:利用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网络课堂,将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整合校内名师资源,自主研发网络课程,建设一批网络精品在线课程,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利用微信、微博、易班等网络平台,探索实施学风建设系列“网络微阵地”项目,设立网络学习互助站、考研加油站、学霸风采展示、学情数据动态分析等版块,增强培育优良学风的网络号召力,目的是占领网络阵地,纠正“不正之风”,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

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平台,将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和校内校外相结合,将课堂教育、集中性教育和日常性教育相结合,打通各个课堂之间的壁垒,实现各个课堂之间互联互通、同向同行,最终形成有机结合、有序渗透的全方位学风育人体系。

(四)强化落实,建立学风建设保障机制

“落实学风建设制度,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更要靠督促检查来落实学风建设制度。”[11]只有加强完善学风评价机制和督查机制,才能将学风建设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机制落到实处,才能打通学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完善学风评价体系。根据全员育人的学风建设体系,应将学风建设的分工任务纳入到不同主体、不同岗位的考核中,并建立科学、有效和全面的学风建设评价体系。修改完善学风评价标准,改革完善各类评奖评优机制,细化学生、教师和管理服务部门等各主体相关的学风建设评价指标,防止片面强调量化,防止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突出质量和创新导向,目的是长期、整体、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二是完善督查反馈机制。建立有学校领导督查、教学督导督查、学院师生督查、年级组督查、班级学风自查等五位一体的学风建设督查工作机制,将集中督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并对督查结果实行通报问责制度,做到奖惩结合。若有落实不好的部门和主体,应及时进行批评和指导,并实行追责和问责,目的是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将学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落实、落细、落全。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程。真正优良的学风建设在于“长效”二字,仅凭单方面、短时间的努力远远不够。“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科学、系统、有效的设计思路,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全员互相配合、全过程持续贯通、全方位共同发力,才能协同推进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才能持续提高高校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2017-02-27)[2019-08-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EB/OL]. (2019-06-11)[2019-08-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11/content_5399239.htm.

[4] 王昭. 协同视角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8):92-96.

[5] 教育部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答记者问. [EB/OL]. (2017-12-06)[2019-08-14]. http://education.news.cn/2017-12/06/c_129758616.htm.

[6] 王涛.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8):76-78.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生存[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91.

[8] 刘要悟,柴楠. 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J]. 教育研究,2015(2):102-109.

[9] 王占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J]. 教育研究,2017(8):25-31.

[10] 沈忠华. 高校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科学,2018,34(06):32-37.

[11] 骆郁廷,吴楠. 启发自觉与制度规范:学风教育的双重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19(4):68-72.

Abstract: The style of study is the foundation of colleg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ne style of study is the clear requirem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ality and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values and informationization of knowledge, colleges are faced with such problems as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for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insufficient energy for teachers to teach and educate, and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in various work.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full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strength, providing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system and system design, and promoting the service level of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ly and continuously. In order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in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overall pla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establish a team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staff, focus on the different needs, establish a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promote, build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style of study; Long-term mechanism; “Three full Education”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