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文献翻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0-07-18 16:07毛叶·哈德勒汗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介词译者译文

毛叶·哈德勒汗

摘 要: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信息的传递,翻译质量对翻译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政治类的文献,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够强化翻译的传递效果,从而达到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减少国际关系中存在的误解、摩擦甚至冲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关键词》的英译本,总结了政治文献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相应对策,以期向翻译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政治文献;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0 引言

《中国关键词》是中国向国际社会解读和阐释中国核心话语体系的窗口和平台。因此,对政治类文本的翻译而言,译者应找到正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力求翻译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中国关键词》的翻译,从操作层面看,主要分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三种翻译方法;从文化层面看,又可分为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如“科学发展观”是典型关键词之一,常译作“the scientific approach/outlook to/on development”。该词极具中国特色,因此在翻译时出于英文读者角度考虑,有必要采取强制性异化策略,达成形式对等。这样一来,“scientific”若改为“systematic”或“balanced”更合适,意思也更清晰明确。

1 准确理解政治术语

在《中国关键词》中,中国特色核心概念必不可少,对外翻译时译者首先要真正理解这些政治术语的内涵,同时还要斟酌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向英文读者传递信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习总书记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如果“命运”直译为“destiny”似乎带有一种宿命观,该词在牛津英英词典中的释义为:“destiny is the force that controls what happens in the future”,不符合政治语体。因此,译者需先理解和分析汉语中“命运”一词的含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内涵也极为丰富,“命运”一词在汉语中既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将来。前者不难理解,后者可举一例说明,如:“你将决定所有人的命运”。这里的“命运”其实就有“未来”的意味,因此“命运共同体”译为“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要比“……with shared destiny”更妥当。

“全面”一词在政治文体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仅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出现了39次,因此在翻译时也要充分理解该词的含义。如果将“全面依法治国”译为“governing the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law”,表面看似乎没有问题,再思考会发现该译文其实不得要领。试问,哪个国家治国不是依照法律?难道中国在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前没有法律体系吗?“全面依法治国”实际侧重突出的是要加强法治,在理解这一层内涵后,原译可改为“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更符合原文语义。还要注意的是,“全面”不能机械地译为“comprehensive”,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全面”指的是“to complete the process”,应译为“Completing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 in all aspects”。由此可见,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侧重,译者需仔细体会其内涵。

本书中还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表达非常值得研究,如“改革进入深水区”若翻译为“The reform has entered the deep water”有失妥当,这样直译的结果是读起来不知所云,并且,“进入深水区”翻作“enter the deep water”就好似改革进了深水区就被淹死了。但是,又不能意译“深水区”,因其形象地表达了改革开放正面临挑战,因此后来译为“We are crossing deep waters with the reform”,用“cross”一词便使问题迎刃而解。

2 准确使用介词

在做中翻英时,介词的使用往往很关键,译者平时若不注意积累就会错用、混用介词,会使词不达意甚至是与原文的意思背道而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看到“的”就想到用“of”,译为“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应该用“under”。再举一例,“公约的谈判”应翻译为“negotiation under this agreement”。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到汉翻英时最容易出现的这一类错误,避免滥用“of”结构。又比如,在一篇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区块链很难完整覆盖实物资产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上全部环节。”译者若不稍加注意,很容易就会翻译成“It is difficult for blockchain to cover all the links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real assets business”。“of”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势必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难以理清“of”前后部分的修饰关系。“of”在词典中的释义包括:1. belong to somebody; relating to somebody。所以应该说“Cant you throw out that old bike of Tommys”而非“…old bike of Tommy”;2. showing somebody/something。比如“a map of India”、“a story of passion”;3. being part of something,如“the lid of the box”、“the result of the debate”等。这层含义需要注意几个特例,如“the painting of Monet”是指莫奈的全部作品,而“the painting by Monet”指的只是其中几幅;4. coming from a particular background or living in a place。比如:“a woman of Italian descent”;5. used to say what somebody/something is, consists of, or contains,如“the city of Dublin”、“the issue of housing”……在其他文本类型的翻译中也同样要避免“of”的滥用。比如在法律文本中,“黄先生最近的那个解释”如果翻译为“the recent explanation of Mr. Huang”会造成歧义,应改为“the recent explanation by Mr. Huang”。也就是說,如果后面的词是前面词的动作发起者,要用介词“by”。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再比如:“……为中国第四大海港”应译为“… is the fourth largest port in China.”所以在翻译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介词的搭配,看到“的”不要想当然地用“of”。还有一种策略是避开使用介词,前置修饰语。例如“document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project proposal”可以改为“the project proposal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ocument”,当然,前提是修饰语前置自然无歧义、不堆叠过长。

3 准确把握结构

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还要注意语法结构的处理,有些结构较易把握,有些则较为棘手。比如“in”加名词的结构,其中,介词“in”有时可以用来指前提条件。如下面的例句:

“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

《中国关键词》译为:

Stability and progress must happen at the same time in a stabl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for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further reform.

该句用“in”加名词结构表示一种前提,意思是在经济社会平稳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继续谋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常出现的问题,如译者很容易受到原文结构的束缚,译文中出现动词使用过量、句子使用过量、主语选择不当、中文的理解表面化、对英文内涵的把握不够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译者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中英文之间的差别,如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等。其次,译者需要体会具体的语境。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境决定意义。“科学发展观”一般译为“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但这个词不一定总出现于政治口号中,如“我们的工作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则代表一种不同的语境,是指“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这体现了一个词可出现在正式文体中,也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且根据不同的语境,其内涵也会随之发生不断的变化,不一定要按照固定的模式翻译,禁锢了思维。再比如,在“高考改革将影响到千家万户”一句中,“千家万户”翻译为“thousands of families”程度太弱,面對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应该用“millions of”才更符合语境。最后,译者还应注重译文整体的流畅度,最好在翻译后通读甚至是出声朗读自己的译文,这样更容易发现译文中的错误。

4 小结

对于政治文献的翻译,译者首先要提高对汉语的理解能力,看问题的角度要多样化。对于一些固定的译法切忌生搬硬套,应充分考虑具体语境,为表达清楚在该语境下重新确定某种译法。其次,译者应明确自身角色,即译者是隐含作者或共同作者,因此还需照顾读者感受,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使译文便于阅读,帮助国外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的思想内涵。总言之,政治文献对外翻译担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更具挑战性,需要努力实践,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关键词[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

[2]“理性看待区块链:架构混搭才最优”(2017-06-14),光明网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70614/4248297.shtml(2020-1-9 下载).

[3]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4]肖水来.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129-132.

[5]郝晓俊.基于语境下的词义理解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87-88.

猜你喜欢
介词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介词和介词短语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介词不能这样用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