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力量“走出去”后勤保障问题研究

2020-07-18 16:07黄鑫李伊凡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走出去

黄鑫 李伊凡

摘 要:军事力量“走出去”后勤保障,具有任务多样、力量各异、背景复杂等特点,需从陆战型和国土防御型后勤保障向联合型和全球行动型后勤保障转型,实施军队自我保障、军民一体保障和中外联合保障模式,抓好经费、物资、医疗、运输等保障任务。

关键词:后勤保障;保障任务;保障模式

为了承担大国责任、展示大国形象,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维护世界和平以及遂行多种军事外交任务,我国军事力量将进一步加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力度,遂行各种和平使命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军事力量“走出去”的重要支撑。

1 军事力量“走出去”后勤保障特点与要求

军事力量“走出去”,与在国土范围内履行传统职责和使命任务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对我军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紧跟形势、努力转型。

军事力量“走出去”强调的是走出国门、走向海外,乃至走向全球。这是新的形势对我军历史使命任务的重大拓展,它标志着我军为了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履行大国责任、展示大国形象,维护世界和平,将更多地在世界各地遂行各种和平使命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我军以往承担的主要以陆地国土为主、延伸至海洋国土的守土保疆任务相比,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战略转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军事力量“走出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的后勤保障系统,则无疑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制约因素。但是,限于以往历史的原因,我军后勤保障目前总体上仍然保持着陆战型和国土防卫型的结构和属性,基本上是一种立足于我国陆上领土、依托国家战略腹地、分区域进行布局的形态,主要着眼于支援和保障本土各个战略区遂行军事行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内敛性,与军事力量“走出去”这种极具外向性的行动而言,存在着不适应。因此,着眼军事力量“走出去”的保障需要,我军后勤必须实现从内敛型向外向型转变,在结构布局、力量构成、组织指挥和保障机制等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后勤保障从陆战型和国土防御型,向联合型和全球行动型转型。

(2)任务多样、力量各异,必须统筹兼顾、灵活应对。

根据我军历史上“走出去”的实践,参照外军海外军事行动的经验,未来我国军事力量“走出去”将遂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使用不同的军事力量。我国军事力量“走出去”,可能遂行联合军演、国际救援、编队出访等非对抗性军事行动,也可能遂行国际维和、武装护航、撤侨护侨等低对抗性军事行动。军事力量“走出去”的规模有大有小,既可能是战役规模,也可能是战术规模;构成有多有少,既可能是单一军种参加,也可能由多个军种参加。这些任务和力量运用具有战与非战交织多变的特性,对后勤保障的适应性、应变能力提出了不同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作战行动的特殊要求,要求后勤保障必须统筹兼顾,灵活应对。后勤保障总体架构上,要形成一种能以相对稳定的整体布局适应多种任务和力量需要的机制。后勤保障实施上,要针对不同任务和力量的需要,灵活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后勤保障模式、方法和运作机制。

(3)背景复杂、空间广阔,必须着力破局、综合施策。

我国军事力量“走出去”可能在不同背景下发生,涉及空间广阔。从背景来看,既可能在预有计划或和平环境的背景下“走出去”,也可能在面临一定威胁的背景下“走出去”,还可能在紧急情况甚至武装对抗的背景下“走出去”。从空间来看,既可能在陆上与我毗邻的国家国土上遂行任务,也可能在公海上遂行任务,还可能在跨大洋的海外遂行任务;既可能在友好国家、相对安全的环境下遂行任务,也可能在敌对国家、充满危机的环境下遂行任务。从时间来看,既有可能持续短短几天,也有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于后勤保障来讲,既可能在和平环境下遂行后勤保障任务,也可能在对抗条件下遂行后勤保障任务;既可能在相对有利的条件下遂行后勤保障任务,更可能在既无基础条件、又无安全保障的环境下遂行后勤保障任务。因此,我军后勤必须着眼军事力量“走出去”可能遇到的最大困局,提前谋篇布局,综合施策保障。要提前谋划、有所作为、着力破局,采取多种方式尽最大努力在海外建立与我国军事力量“走出去”所需要的各种港口、机场和基地等保障依托,努力形成适应我国军事力量“走出去”所需要的依托本土、辐射海外的保障体系和布局。

2 军事力量“走出去”后勤保障主要任务

军事力量“走出去”,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后勤机构必须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实施后勤主要专业勤务保障。一是经费保障。军事力量“走出去”,客观上对经费的需求量增大,特别是用于建设后勤保障设施,组织军事运输及动员地方运输资源、保障任务部队生活水平、处理善后事宜等活动。后勤机构应采取多种措施,多渠道筹措经费,特别是要充分依托国家财力支持,满足军事力量“走出去”所需经费的需要。二是物资保障。军事力量“走出去”,由于远离本土,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量增大,除了能夠现地采购的少量物资外,绝大多数物资需要依赖国内,使物资保障的难度加大。后勤机构应按照职能分工,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远程投送、友好国家支援和就地采购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物资,保质保量完成物资保障任务。三是医疗卫生保障。军事力量“走出去”,行动强度大多较大,任务地区大多艰苦,卫生条件大多较差,卫勤保障任务繁重。后勤机构应及时建立伤病员救治体系,加强任务部队卫勤力量建设,充分利用友好国家的卫勤力量,并组织好远程医疗保障。四是运输投送保障。国家利益拓展使军事行动的战略空间进一步扩大,我军不仅要有能力“走出去”,而且要有能力“走得远”,以有效维护战略通道和海外经济利益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输保障“运多远”决定后勤能够“保多远”,决定军事力量能够“走多远”,因此,后勤机构应充分运用建制运输力量,并积极动员、租用地方运输力量,确保军事力量“走出去”的运输投送保障需要。

3 军事力量“走出去”后勤保障模式

军事力量“走出去”,地域范围广阔、规模大小不一,行动类型多样,后勤保障需求不同,必须视情灵活采取军队自我保障、军民一体保障、中外联合保障三种后勤保障模式。

(1)军队自我保障模式。军队自主保障模式,是指军事力量“走出去”所需要的后勤保障完全依靠我军自身后勤力量来完成,主要实施全程伴随力量保障、海外后勤基地保障和远程技术指导保障等保障方法。一是全程伴随力量保障。即军事力量遂行“走出去”,后勤力量与作战力量一起编队,并紧随作战力量实施后勤保障。军事力量遂行“走出去”,需要依靠全程伴隨力量提供可靠性高、专业性强、实效性强的后勤保障。通常,在任务部队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后勤力量与作战力量一起编队,并紧随任务部队行动,共同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二是海外后勤基地保障。即依托平时在某些国家建立的海外后勤基地,对任务部队进行后勤保障。三是远程技术指导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后勤装备编配部队将会更加广泛,对后勤保障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军建制后勤力量不论数量规模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十分有限,需要后方专家进行远程技术指导。

(2)军民一体保障模式。军民一体保障模式,是指在军事力量“走出去”行动中,任务部队依托各级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单位共同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由于任务部队部署规模、参加人员、保障能力受限,仅靠军队自我保障模式无法保障任务部队长时间的军事行动,可充分利用境内外丰富的社会物质和技术资源,综合运用远程立体投送保障、委托代理机构保障等保障方法,满足任务部队的后勤需求。一是远程立体投送保障。建立军民融合式远程立体投送体系,在军地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以军队运输力量为骨干,以地方运输力量为主体,综合运用飞机、船只、火车、汽车等投送工具,对任务部队及武器装备、物资器材等实施跨国境、远距离、高强度的快速输送。二是委托代理机构保障。通过与公司和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应商业合同,获得所需保障资源和服务,弥补军队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委托代理机构保障主要面向东道国、参与国以及途经国准许的相关公司和企业,以及国有大型企业驻外办事机构。对于时效要求高、补给量小、便于携带,但在当地不易获取的物资器材,则可委托驻外军事人员、使馆工作人员往返携带。

(3)中外联合保障模式。中外联合保障模式,一般在立足军队自我保障、军民一体保障的基础上,利用外军人力、物力、财力、设施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后勤保障。在国际联合军事行动中,参与行动各国的意图和目的不同,保障条件各异,必须充分考虑军事力量“走出去”的特点,注重利用行动地域所在国家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为任务部队争取最便利、最便捷的后勤保障。一是协议国分工保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通过与友好国家签订后勤保障协议,明确该国对我任务部队遂行后勤保障。它通常以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作为交换,以获得从其他签约合同无法提供或无法预见到的后勤保障。二是主导国分工保障。在遂行国际联合军事行动中,主导国统一协调联合军事行动部队,并对我提供后勤物资、勤务、设施等一系列后勤保障。确定后勤保障的主导国常常基于地理因素考虑,通常一次较大型的国际联合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应划分为若干个后勤保障责任区,由多个主导国分别实施后勤保障。三是东道国分工保障。在遂行国际联合军事行动中,接受联合军事行动的国家按照事前商定,组织所属后勤力量对在其领土范围内的我任务部队实施后勤保障。东道国保障在某些情况下是主导国保障的特殊形式,也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国际联合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重要形式,一般在整个行动开始前,通过外交途径谈判、签署合同获得。

参考文献

[1]李力钢.海外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模式分析[J].国防大学学报,2014,(5),93-95.

[2]陈卫平,高杰,刘涛.涉外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主要方法[J].后勤学术,2009,(8),27-30.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走出去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历史上重要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经验教训
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
忽视后勤保障是德军对苏闪击战破产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