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养殖

2020-07-18 15:49马婷姜智飞张文慧韩朝婕贾旭颖高金伟窦勇邵蓬周文礼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环境因子

马婷 姜智飞 张文慧 韩朝婕 贾旭颖 高金伟 窦勇 邵蓬 周文礼

摘 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对轮虫培养的影响,重点介绍了轮虫培养过程中温度、光照、盐度、pH值、溶氧等环境条件对轮虫培养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环境因子;高密度培养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是其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轮虫地域分布极广,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tilis)是水产动物优质的开口饵料,褶皱臂尾轮虫属轮虫门、单巢纲、游泳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1],其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微量元素。因其适应力强,生长繁殖快,培养成本低,在生产实践中很容易推广利用,是水产养殖业常用的生物饵料。因此,轮虫高密度养殖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人工养殖轮虫纲的技术也在逐渐提高。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养殖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为人工养殖轮虫技术提供有效依据,为轮虫的高密度养殖提供理论基础,为水产养殖人员提供技术资料。

1 褶皱臂尾轮虫简介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tilis)是一种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生产上常根据其体型大小,划分为L型(大型,背甲长度130~340μm)和S型(小型,背甲长度100~210μm) 2个亚种。与其它动物相比,轮虫最具重要的3个特点为身体前端或近前端有1个纤毛组成的特殊区域头冠;口腔或口管下面的咽喉部膨大成一发达的肌肉囊,囊内有由皮层衍生出较为复杂的类似几丁质的咀嚼器;身体的两侧分别列有1对排泄管和焰茎球组成的原肾管。

2 不同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2.1 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密度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褶皱臂尾轮虫对温度的适应情况有显著的差异。L型轮虫等大型种的最适温度为25℃;当温度高于26~27℃时,繁殖速度减慢,严重时甚至不繁殖;当温度低至10℃以下时,褶皱臂尾轮虫仍可以大量繁殖,繁殖速度较高。研究表明,L型轮虫的最适温度为15~25℃;S型轮虫等小型种与L型等大型种对温度有所差异,小型种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0~34℃繁殖最快,在15℃以下时几乎不繁殖,S型小型种的最适温度为25~35℃。此外,有研究表明,当L型和S型2种轮虫混合培养时,水温在20℃以下时,L型轮虫种占优势;20℃以上时,S型轮虫种占优势[2]。董婧[3]的研究也论证了随着培养温度的逐渐升高,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高峰值出现的时间总体上呈现逐渐前移的趋势,轮虫种群的增长率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且增长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也逐渐缩短。

2.2 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密度的影响

光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状态及密度,甚至影响水生生物机体的光合、呼吸作用。正常光照下褶皱臂尾轮虫较于无光照下的生长状态好,生长活力大,带卵个体明显增多。就其种群密度而言,正常光照下的褶皱臂尾轮虫较无光照下的数量多,即密度显著增加;就个体间增殖速度看,正常光照下,其增殖速度快、数量多,这是由于光照促进了其养殖中投喂的藻类饵料的生长,进而增加饵料量,促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同时藻类饵料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还为褶皱臂尾轮虫呼吸供氧。有研究表明,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的最适光强为54μmoL·m-2·s-1,时间为18h[4]。但除活体饵料的影响因素,光照对轮虫培养影响不大[5]。

2.3 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密度的影响

盐度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影响着生物体内细胞渗透压的变化。一定范围内,褶皱臂尾轮虫密度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增加,盐度突变时,褶皱臂尾轮虫对其改变的适应性比较差,其生存的盐度在1‰~100‰,最适盐度为10‰~20‰。王堉等[6]报道,褶皱臂尾轮虫能在2‰~50‰的盐度范围内生长繁殖,适宜的繁殖盐度为10‰~30‰,以5‰~25‰为宜。徐海龙等[7]研究表明盐度为30‰时,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数密度和增殖率最大,盐度为15‰~30‰时,随盐度增加,轮虫的种群增殖率相应增加。

2.4 接种密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密度的影响

不同接种密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影响存在差异。接种密度过低时(1~50个·mL-1),水质无明显变化,容易管理,低密度接种不会造成轮虫大量死亡的现象,但低密度养殖对水体要求较高,必须有大量的水体。当水体较小,轮虫密度又较低时,不利于育苗。接种密度较高时,进行高密度培养,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轮虫供育苗利用[8]。接种密度的高低,可以根据养殖的需求而定。

2.5 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养的影响

饵料为生物机体提供营养与能力,是控制生物机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人工养殖的褶皱臂尾轮虫一般喂食海水小球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及扁藻等活体饵料,小球藻营养丰富、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是其饵料的首选。在工厂化养殖中,普遍采用的饵料是藻粉和面包酵母,其成本低廉,较方便。有研究表明,采用小球藻液、面包酵母和光合细菌混合培育出的褶皱臂尾轮虫效果最好,因为生产实践中藻液供给极不稳定,同时降低藻类饵料培养的空间[7]。

單一饵料饲养褶皱臂尾轮虫导致轮虫的营养摄取单一,用来饲养鱼、虾幼体效果差;单独使用酵母饲养轮虫,效果也较差,这是由于酵母不耐盐,投喂卤虫后,轮虫若未能及时摄食,短时间内会大量死亡、下沉并降解,从而败坏水质。饵料中一般添加光合细菌,不仅能改善水质,同时对降氨排氨有辅助作用,有利于卤虫生长。饵料投喂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3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养殖研究方向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作为育苗开口饵料的轮虫需求量不断加剧,导致轮虫的高密度养殖技术发展迅猛,在高质量和高产量2方面均有显著突破。但轮虫养殖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难题待解决,如受环境影响轮虫的生长出现生长速度锐减,群体大规模出现衰败、死亡等,均影响卤虫的发育。目前,针对褶皱臂尾轮虫营养价值高低的研究极少,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因此,今后的研究方向仍是加强对饵料生物学和轮虫营养动力学的研究,以期开发利用高质量的人工饵料。

参考文献

[1] 李信书,郑伟.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及营养强化技术[J].水利渔业,2005(05):35-36.

[2]宋月林,王伟洪.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的研究[J].河北渔业,2012(10):55-56,66.

[3]董婧,于业辉,赵莹莹,等.温度和食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J].现代畜牧兽医,2014(04):35-39.

[4]刘青.日本高密度培养轮虫的现状与展望[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22(04):299-305.

[5]孙东红,邹宁,赵红庆,等.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研究[J].中国水产,2005(04):71-74.

[6]王堉,梁亚全.褶皱臂尾轮虫繁殖和培养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80(01):27-48.

[7]徐海龙,马志华,郭立,等.光照、pH及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3,32(02):85-88.

[8]廖永岩.褶皱臂尾轮虫室内高密度培养及在远海梭子蟹育苗中的运用[J].海洋科学,2003,27(04):68-71.

[9]江巍,宋振荣.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的研究[J].福建水产,2008(02):13-16.

(责任编辑 常阳阳)

猜你喜欢
环境因子
秦皇岛海域夜光藻种群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