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0-07-18 16:11丁锐
种子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产量玉米

丁锐

摘   要:当前,受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影响,导致玉米种植产量降低,玉米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致使粮食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这为黑龙江玉米市场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为提高黑龙江玉米的质量与产量,应全面把控该地气候条件与种植条件,通过试验了解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适当控制种植密度,实现玉米高产量与高质量,带动黑龙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质量;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玉米作为黑龙江的重要农作物,其产量与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建设。黑龙江作为我国玉米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在本地区粮食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位居第一。玉米主产区的种植面积大、自然条件好、单产高,玉米在此主要作为饲料、粮食、工业原料等,因此,玉米生产质量与产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当地农民增收与农业持续发展问题。为此,科学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式

本次试验主要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种子由黑龙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试验地土壤为黑土,其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元素以及各种有机质,种植密度分别为3 500株/667 m2、4 000株/667 m2、

4 500株/667 m2,行距在70 cm以内。2018年4月进行种植,5月追肥,9月收获。收获时,利用红外分析仪分析玉米质量,并通过专业统计软件统计數据。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同。当玉米产量最高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所下降。因此,应对种植密度进行科学规划。

1.2   指标分析

通常,对于玉米田间生产的性状,主要从粗蛋白含量、株高与绿叶数3个方面进行分析,粗蛋白产量是其含量×干草产量。为获得绿叶数,随机抽取10株去除玉米,从植株顶端至地面距离为株高,取平均值。之后,用专业仪器分析营养成分,最终得出结果。

2   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2.1   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密度直接关系着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与脂肪含量等。其中,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而蛋白质作为玉米的主要成分之一,当每株玉米内蛋白质含量处于10%左右时,即保障每100 g玉米内含有10 g蛋白质时,方能满足人体营养吸收。玉米种植密度增大,脂肪含量就越低,也就是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和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反比,密度越大营养越少。而且,当玉米种植密度增大时,淀粉含量也会降低。

2.2   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绿叶数量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因此,玉米的种植密度也会影响玉米的田间产量性状。通常来讲,低密度种植能够生成最低的粗蛋白产量,其在饲草内营养价值最高。然而据实践表明,低密度和高密度种植下,玉米粗蛋白的含量都相对较少;中密度种植反而得到最高粗蛋白含量。另外,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增大,叶面系数增大,光合作用增大,玉米产量增长。若以667 m2作为基础穗数,玉米种植密度增大,穗粒数增大,但是,穗粒重量却会降低,可以说,密度较大的情况下,玉米个体发展将与群体间的矛盾不断增大。基于此,应将玉米的种植密度限制在某范围,合理密植,避免种植密度过于密集或者稀疏,影响最终产量与质量[1]。

2.3   玉米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干物质影响

在玉米生长阶段,开花期到乳熟期时玉米生长速度最快,在这一阶段,玉米干物质会不断上升;而乳熟期到成熟期玉米生长速度也相对较快,在这一时期,玉米干物质会逐渐下降,最终成熟。干物质直接关系着玉米的品质,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干物质上升与下降情况,对此,应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其对玉米的质量与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3   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对策

3.1   科学选种

为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玉米品质,选种时就应注意,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发芽率较高的种子。同时,依照春播、夏播等时间的不同,还应选择适宜不同季节的良种。春播时,应选择抗寒性较高、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夏季应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3.2   播种

在玉米播种时,应依照当地天气与地质条件合理密植,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影响玉米蛋白质、淀粉与脂肪含量,还要避免种植密度过小影响玉米产量。在玉米播种前,要选择适宜时间播种,尽可能在地表温度为10 ℃左右时播种。玉米种植中,还要依照种植密度控制播种量与播种深度,避免播种过深影响玉米发芽情况,或者深度不一致导致大小苗[2]。

3.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生病虫害应及时防治,通过定期施肥、除草、喷农药以及灌溉等田间作业,尤其是在玉米种子栽培期和成熟期,这2个时期是病虫出现最严重的时期,所以更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大虫害的治理和防范。这样一来,才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产过程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虫害造成的减产现象,从而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

3.4   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操作也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通常是人工种植,它不仅消耗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到了收获季节,没有得到高产量,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深入,现代玉米种植积极采用符合当地特点的机械技术种植和收获玉米的机械化设备,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易于管理,大大提高了玉米种植的效率。

3.5   提高群众种植技术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民应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平台,咨询农业专家,提高自身种植水平。同时,转变传统思路,打破原有的种植模式,以此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保障玉米种植产量。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受到种植密度的直接影响。对此,种植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种植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或过小现象,适当密植,以此避免产量和质量的矛盾。同时,还应科学选种、适当播种,提高群众的种植技术,以此不断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带动当地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 1 ] 张郑伟,王晳玮,路运才.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5(9).

[ 2 ] 苏东涛,王静,李娜娜.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4).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产量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