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特性与贮藏方式探讨

2020-07-18 16:11张玉婷
种子科技 2020年11期

张玉婷

摘   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子是最基本的产业物质,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种不同技术使用的载体。农作物种子的贮藏是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环节,如果不能进行妥善贮藏,则会被害虫侵蚀,使得种子的存活率降低,实物产量减少,甚至还会导致种子发霉、烂掉,最终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不同的农作物种子应采取对应的科学管理方式,这样可以保持种子的生活力,从而提高种植农作物种子的最终收益。列举了几种常见作物种子的特性和贮藏方式,希望可以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贮藏特性;贮藏方法

1   玉米种子的特性和贮藏方式

1.1   种子特性

首先,玉米种子的种胚比较大,呼吸充分,容易发热。玉米胚几乎占玉米种子的1/3,且玉米胚部的组织非常疏松,含有很多的亲水基,在贮藏管理方面比起其他种子更容易发热;其次,玉米种子的胚部脂肪含量较高,占整个玉米种子的77%~89%。因其脂肪含量较高,所以更容易氧化酸败;再次,种子的胚部菌含量较大,更容易发霉、腐烂。同时玉米胚部营养非常丰富,也更容易孕育霉菌,进而发生霉变;最后,种子的水分含量很大,成熟度也不一样,新玉米种子的水分一般在20%~35%。玉米种子的成熟程度也不一样,这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和基部授粉的时间和数量不同而导致的,在普通的贮藏环境下平均寿命较短。

1.2   种子的贮藏方式

玉米种子贮藏最重要的是入库时的质量,可将玉米种子的水分降到最低。玉米种子贮藏有很多种方式,最重要的是穗藏和粒藏2种,可以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仓库环境和玉米种子质量进行选择[1]。穗藏和粒藏方式相比较,一般湿度低于80%的地区使用穗藏方式,湿度高于80%的地区则使用粒藏方式。①穗藏方式。一般湿度低于80%的地区更适合新的玉米果穗,穗轴中的营养物质可以直接运送到玉米的种子中,不但丰富了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让种子达到充分的成熟,而且还可以进行后熟。玉米穗和穗之间孔隙比较大,更加利于空气的流通,堆里边的湿度可以很快风干,冬天风也比较大。通过冬天的风可以把玉米种子的水分降至最低,最终达到安全的贮藏条件。②粒藏方式。将玉米进行脱粒,然后进行入库贮藏。使用这样的贮藏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仓库利用率高,但是需要严格控制种子的水分,入库后也可能会发生回潮的情况,所以,通常情况下,玉米种子的水分含量不得高于13%,且要低温密藏。应将种子在冷天或者通风降温后放入仓库,保证库内干净无虫,使得种子长期处在低温的环境里,减少虫霉对种子的为害。

2   油菜种子的特性和贮藏方式

2.1   种子特性

油菜種子的吸湿能力非常强,其种皮非常薄,种子里的组织非常疏松,种子也比较小,然而油菜收获时期也是雨水较多的时期,所以油菜的种子很容易回潮,但是因为油菜种子本身的特性,油菜种子在干燥时期也极易释放水分,通透性能较差,很容易发热。油菜种子几乎是一个圆形,密度也比较大,一般在60%以上,非常不易向外散发热量。因为油菜种子的代谢比其他种子要快,所以散发的热量加多。种子一经发热就会大大降低发芽率,同时也会降低含油量,含油量多,容易酸化,导致腐烂。油菜种子的含油量非常高,一般可达36%~42%,贮藏时易自动氧化成醛和酮等物质,并发生腐化。

2.2   种子的贮藏方式

①严格按照时间收获,并及时进行干燥。油菜种子脱粒以后应该快速干燥,把种子铺开晒干,冷却以后才可以进入库内,避免种子堆内温度过高。②清理干净泥沙,油菜种子在进入库内以前要进行一次风选,这样不但可以清除灰尘和杂质等,还可以把病菌清理干净,既可以延长保存时间,同时还可以高质量贮藏[2]。③把控好入库前的油菜种子水分含量。油菜种子在入库前水分应保持在9%~10%,这样可以保证种子高质量的贮藏,但是如果是高温又比较潮湿地区,油菜种子在入库前应该把水分控制在9%以内。④低温贮藏油菜种子。在贮藏的过程中,除了要控制种子的水分,还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对于种子的贮藏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按照季节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把控。在炎热的夏天,温度一般应该控制在28~30 ℃,春季或者秋季控制在13~15 ℃,冬天应该控制在6 ℃以下,种温和库里温度相差3 ℃或者6 ℃以下要进行通风降温。⑤要进行合理贮藏。油菜种子贮藏的高度应该伴随着水分的多少而进行增高或者减少,堆高不得超过2 m,油菜种子可使用袋子装后再进行堆放,保证通风效果,如“工”字或者“井”字等。

综上所述,通过介绍玉米和油菜种子的贮藏方式,发现种子贮藏是最基本的生产物质,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妥善贮藏农作物种子,就会导致种子遭害虫破坏,生活力降低,数量减少,最终将会严重影响种植产量。所以不同的作物种子应该采取不同的科学管理手段,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种子的生活力,还能提高种子质量,最终提高种植收益。

参考文献:

[ 1 ] 王雪梅,于世红.农作物种子贮藏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3(1):38-39.

[ 2 ] 农作物种子贮藏(GB/T 7415-2008)[J].种业导刊,2008(1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