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2020-07-18 11:28赵妍
科学大众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提升策略创新创业

赵妍

摘 要:现阶段,大数据应用发展较为迅速,大数据技术得到提升。我国许多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相关课程也表现得匮乏和随意。对此,高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内容。文章主要讨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旨在为我国高校双创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提升策略;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已展现出极大魅力,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校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要面临创新创业的情况,因此,高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想适应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发挥大数据在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  现有数据较少,难以精确分析

现阶段,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带来的影响深入高校的日常教育中。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善了内部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平台进行教学管理、教师评价等工作,实时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教学信息。此外,还可通过高校教学管理系統上传学生成绩、班级及格率等数据,清晰明朗,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但也并非十分全面,因为还存在错报漏报、信息采集质量较低等情况,从而造成高校对教学质量的判断出现偏差,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

1.2  教育观念落后,教师水平不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并且现阶段仍在根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目标仍停留在学生的文化硬实力上,教育核心基本还处于理论教育层面上,专注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少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完善,相关教育资源也较为匮乏。此外,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时,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没有选择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背景的教师,大多数是行政部门人员、学生辅导员等,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无法在教学中有效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方向,课程效果不尽人意。同时,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相关课程的教师缺乏专业培训,课程教材的选择也较为随意,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失去兴趣,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停滞不前。

1.3  缺乏可行的操作方案,教育技术亟需提升

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开始有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向方案,为各大高校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具体的操作内容较为匮乏。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普遍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基本都是慕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兴趣,但是课程内容深度不足,无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提供本质上的改善。同时,我国各个高校的数据库种类多样,内容繁杂,但是有很多都重复冗余,缺乏足够的价值。种种因素都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2.1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对人的培养,实现人才质量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已经同过去有了很大差别,就业创业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更加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所以,在现在以及未来的高校教育中,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融入创新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探索、创新,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大数据内容,使其知道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当前社会的创业形势。学生在了解大数据的过程中锻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活动抱有充足的把握。

2.2  拓展学生知识层面,完善能力结构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水准基本上都是依据学生的能力及知识来判断,创新创业教育也完全可以如此。各个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应将理论教育作为首要内容,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进一步拓展知识层面,保障未来实践的科学性。在知识培训时,可以利用“职业平台+专业方向”的分段式、模块化课程实现教育目标;同时,还应提高选修课在教育计划中的占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了解更多其他学科和领域,使学生对事物的考虑更加全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3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是源于对未知存有好奇心,并愿意为其付出努力、进行探索。在探索时,学生不能一味相信原有知识,应当敢于质疑,对任何出现的差异进行科学分析,积极探索。同时,学生要具备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即使面对权威,对其错误之处也要敢于否定。假如否定失败或者探索时遇到障碍,也要有不服输的精神,继续前行。同时,学校要积极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给予学生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为学生的探索创新提供平台。

2.4  完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考核形式基本只有期中、期末考试,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决定于此,缺乏全面性评价。在未来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中,应当摒弃“终结性评价”,选择“形成性评价”,减少期中、期末考试的占比,增加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通过阶段性考核来判断学生在学习中的整体水准,不仅使考核更加全面,还可以在整个学期中对学生进行督促,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对高校教育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逐渐展开。在未来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和结构,加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学的评价体系,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VIKTOR M S.大数据时代[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林于良,曾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与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108-110.

[3]陈秋宁,杨毅.教育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6(7):31-32.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提升策略创新创业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