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创新路径的研究

2020-07-20 03:25陈飞洋王雅迪林清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党支部组织生活研究生

陈飞洋 王雅迪 林清

【摘   要】 高校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存在科研任务重、学业压力大、年龄分布广、培养类型多以及党员比例高等特点,且农科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科研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等,导致党支部建设与组织生活的开展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创新组织生活开展的形式和路径,以总结出适应新时代农科类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要求的可行性方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

近年来,随着从严治党工作的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存在科研任务重、学业压力大、年龄分布广、培养类型多以及党员比例高等特点,且农科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科研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等,导致党支部建设与组织生活的开展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就笔者所在高校而言,农科专业研究生人数多,党员比例大概30%左右,即使同一支部内的研究生因所在课题组不同,实验和学习内容差异明显,部份以实践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会不定期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相关研究或实验,时间和空间难统一使得组织生活顺利开展的阻力较大。经过调研发现,研究生党支部一学期通常组织1-2次党内生活,内容多是讨论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很少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等,对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关注不够,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存在差距。虽近几年党建工作状态改善明显,但任然存在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单调生硬,多以会议为主;党课教育、政策传达照本宣科;没有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等问题[2]。

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由学院党委负责指导,而研究生的业务学习与日常管理均由其导师负责,导师单纯的追求科研成果而却缺乏对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并且个别研究生导师并非党员,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思政教育,当科研学习与党支部相关工作有冲突时,研究生党员也是先科研后党支部,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研究生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和活力,党支部的涣散给组织生活制度的顺利落实亦造成阻碍[3]。

因此,深入剖析当前农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相关问题存在的根源,通过实际工作制定创新案例,并积极探索创新组织生活开展的新形式和新路径,端正研究生党员的错误意识,加强研究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党支部的建设,以符合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发现,结合实际创新党小组设置模式;加强党支部间的共建;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共享学习等方式能很好的加强农科专业研究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组织生活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研究生党员比例较高,非党员群体中综合素养高的学生较少,且随着研究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少部分学生想通过入党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使得自身入党动机不单纯;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也由于各方面的现实情况,使得发展程序不严谨、要求降低等现实问题出现。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党支部的管理规范,对有入党意愿的积极分子制定详细的培养考察计划,要充分调动骨干党员力量参与工作,严格落实,完善培养考察程序,并逐一建立台账,做到有据可查、有理可依,在党员发展中主要考察学生的党性修养与综合素质,宁缺毋滥,坚持符合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4]。另外,在研究生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支委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高支委的业务水平是保证党支部规范化管理的必要前提。实际工作中,应注重选拔综合素质高并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党员担任支委,明确支委分工,并定期举办培训会、座谈会或者交叉监督等活动提升支委业务能力,党总支要定期检查、考核支部工作情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切实做到规范严肃。

目前,学生党支部大多以专业为单位“纵向”设置,相比传统的“横向”设置党支部来说,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研究生党员的专业优势,支部成员专业背景、学习环境、生活圈等都大致相近,成员之间“传帮带”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凸显,有效解决了横向支部结构不稳定、成员体量不均衡以及支部延续性等问题。同时,纵向支部建制能够更充分发挥学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和学术培养的有机融合,增加研究生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实效性[5]。

但是,由于农科类研究生人数多、科研场所地域分散、时间难统一等问题的特殊性,纵向设置党支部仍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情况灵活创新党小组设置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如根据科研团队或相同年级等为单位设置党小组,或者将同一实践基地内的研究生成立临时党小组,这种模式下,党小组内的成员在科研学习上的交集较多、相互之间更加熟悉了解,时间空间也比较好统一,可以更好地开展组织生活,有利于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中,党小组的设置有利于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理论学习、思想品德、生活作风和群众基础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另外,学生宿舍区也是研究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在社区以楼栋、楼层等成立临时党小组不但可以促进不同专业间学生的学术交流和融合,拓宽学生的交友面,也有助于依托学生生活的宿舍区开展相关主题党日活动。

由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较分散,且属于导师负责制,在校期间主要在科研团队或导师团队为单位开展学习、科研和生活,班级职能弱化。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内容也是根据课题要求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各具特色,党支部各成员因导师或者研究方向不同,实验实习的方式差异很大,集体学习的时间较难一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还要求至少半年的基层实习实践经历,农科类研究生会根据导师的安排进入到不同的生产企业实习实践,支部生活常态化开展受到空间距离上的制约。因此,以“支部共建”方式开展农科专业研究生党建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群体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共建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进的特点和优势,搭建多种共建模式促进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主要模式有以下模式:

先进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结合学术沙龙、科研成果汇报交流、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共建活动邀请资深教工党员为研究生党员“讲党课”、指导研究生思想、科研、学习和作风。通过共建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学术科研交流,还能充分发挥教工支部对研究生党支部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育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能为教工支部注入研究生党员的新思想、新活力。

与企业党支部共建,企业可以为研究生党员提供实践实习基地,指导研究生提前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积累实践经验;而研究生党员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前沿的科技助力,利用专业为企业解决部分问题。这种共建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各自的优势,在党建工作中,能够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双方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以党支部合作为窗口和纽带,连接校企,助力共同发展,该模式在学校和企业间得到广泛推广[6]。

不同学科支部的共建,可以拓展研究生党员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认识和学习,通过思想和知识的交流碰撞,激发研究生党员不同视角的创新思维,在党建与科研两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支部共建,推进支部之间的资源共享,最大化发挥公共资源的作用;加强联系,相互合作,增强各共建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水平,促进农科类研究生党建工作全面深入展开[7]。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替代了许多传统的线下活动,新一代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网络,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也开始向线上转移,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更有利于思政工作的推进。在此大环境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思想建设不但要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通过网络管理研究生党支部是一种新的模式,研究生党员可以利用网络自由、及时和全面地进行思想汇报或召开党支部的一般会议,使每位党员能够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参加组织生活;另外,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对党建工作进行宣传和推广。这种模式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研究生党建的形式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科研究生党员分散的问题[8]。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间,线上组织生活已进一步实施,该模式仍然能保证党内生活的正常开展,且经过全国范围内在线上课和会议的探索和适应,线上活动也逐渐被大家所认同,积累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线上组织生活将会成为农科类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严把发展关,真正发挥农科类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支部工作方式,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农科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丰富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宋晓东.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39-42.

[2] 郑彤阳,杨础瑞.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创新路径探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19,40(03):136-139.

[3] 陈 媚,刘秋艳,章李薇,潘 涛.研究生党支部党内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       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3):92-95.

[4] 张小乾,刘灏霖.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33-34.

[5] 沈菲菲.依托学科专业平台,创新研究生党支部教育管理模式[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07):34-35.

[6] 冯 慧.支部建在课题组——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8(07):182-183.

[7] 任 峰,张晓东,张 冰,燕夏婧.以“支部共建”模式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J].世纪桥,2018(02):35-36.

[8] 焦 艳.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实效和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 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7):127-129.

(編辑:赫亮)

猜你喜欢
党支部组织生活研究生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