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公里的爱心之旅

2020-07-20 11:17邢多多
风流一代·青春 2020年7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支教秸秆

邢多多

马进出生于1994年,曾担任江苏师范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院学生会主席、院团委副书记,现任江苏师范大学团委兼职副书记。

刚上大学那会,马进便对志愿服务情有独钟。学校有一个环保类的社团组织,还没招新,就被他盯上了。他进入社团后,跟着学长、学姐们学习,快速积累跟志愿者行动有关的知识。2016年7月,马进首次作为队长,带领学校的暑期支教团前往贫困山区贵州龙井展开为期近一个月的支教活动。

虽然条件艰苦,对当地饮食也不习惯,但在讲台上看到孩子们对知识展现出的渴望模样,马进既高兴又欣慰,“临走时,一个智力稍有残缺的孩子跑过来,对我说了句‘马老师,谢谢你,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值了。”

在选择志愿项目之前,马进都要经过多方调研,仔细筛选。偶然的一次机会,马进发现徐州当地会对麦子秸秆进行二次创作,打造出秸秆画、秸秆帽子、花环等各类手工品,深受青年喜爱。他自己尝试了一下,没想到很轻松就完成了一个。在学校做相关展演时,孩子们几乎都被秸秆做的手工品吸引,甚至主动要求学习,这坚定了马进做这个项目的信心。

2016年9月,江苏师范大学“麦田艺术家”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2000余名农民工子女从中受益。马进还依托校团委的平台对接徐州多家企业,为农村残障人士打开了利用秸秆手工品就业的新思路。

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马进多次参与面向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小时,志愿服务路程超过两万公里。

2018年7月,临近本科毕业,马进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踏上西部支教之旅,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主要服务于陕西三原县高渠学校和陂西镇中心小学两所学校。在教学中,马进借助以往的支教经验,大胆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他带领队员们先后举办了“爱眼护眼,预防近视”“走进巡特警社会实践”“国家公祭日爱国主义教育”“我和国旗合个影”等数十次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团队发挥各自长處,从无到有,成立了合唱队、田径队、书法社等各类特色社团。

除了本职工作,马进和队员们还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后为当地筹集价值十余万元的各类扶贫物资。当地有一个东周儿童村,全部是监狱服刑人员的子女。刚去时,村长给马进讲了刚领回的一对流浪兄弟的经历。因为父母都进了监狱,他们整日只能在大街上要饭,走哪睡哪。送物资之前,马进觉得这样的孩子很悲观,去了后却发现他们特别坚强、乐观。从那之后,每个周末,马进和队员们都会去村里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舞蹈、体育、美术等课程。

支教期间,马进记得一位扶贫干部说过:“我原来150多斤,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后仅有100多斤,经常忙到忘记自己还是一个有家的人。”为此,马进和队友们依托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打造了“一颗苹果的温度”公益项目,通过电商平台助力当地苹果销售,反哺这些扶贫工作者。

在西部支教的这一年里,马进切身体会到了“支教”二字的真正意义:“不管是走访留守儿童、帮扶困境儿童的‘支,还是教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只有真正用心了,才能做出好成绩。”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支教秸秆
警惕功利性支教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彩版作品(1)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