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对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睡眠的影响

2020-07-20 00:32李润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

李润英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措施,观察组采用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工作流程。结果:观察组抢救质量、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睡眠质量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结论: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可以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呼吸心跳骤停;并联式抢救流程;抢救成功率;患者睡眠;临床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scue process of respiratory cardiac arrest.Methods: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and cardiac arrest from January 2015 to May 2019 were studied.Group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ventional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first-aid measures,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parallel respiratory and cardiac arrest rescue workflow.Results:The data of rescue quality,rescue success rate and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Conclusion:The combined rescue procedure of respiratory and cardiac arres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and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Respiratory cardiac arrest; Parallel rescue process; Success rate of rescue; Patient sleep; Clinical effect

中图分类号:R338.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3.008

早在2005年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当中就明确提出,呼吸心跳骤停在5 min时会导致脑水肿,6 min时会导致脑细胞死亡,8 min时会星恒脑死亡,所以心肺复苏的抢救一直以来都是黄金8 min的理念[1]。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抢救速度会直接决定抢救的质量,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正确的复苏时间有密切关联性。急诊急救的工作属于任何医院都必须持續改进的环节,同时也是急诊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以及应急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化环境之下,医院想要在市场中占据良好空间,就必须做好抢救流程的持续改进,提高抢救效益[2]。对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服务水平,本文以比较总结方式探讨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对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睡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男41例,女34例,平均年龄(57.4±5.6)岁;对照组中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9±6.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措施,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机械、逐项的完成医生的口头医嘱,以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吸痰等为主。

观察组采用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工作流程,具体措施如下:1)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设计思路在于缩短等待时间,加快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以及消除不必要的等待时间,采用准确的急救措施,实现快捷、全面以及准确的急救,做好急救工作的基础准备。整个步骤流程应当合理、规范,内容应当全面、精炼,力求简单明了、层次清晰,容易掌握;2)步骤。步骤主要是以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以及结果为主。全面的开展对患者体征的监测,合理的提供抢救药物以及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评价抢救的结果。按照严重创伤、中毒、电击、溺水等不同上网时间,按照患者的实际情

况制定具体的抢救流程,促使医护人员的配合更加密切;3)设计内容。急诊科每天接诊患者上百次,抢救危机中患者数十名,在临床中需要做好护士的合理排版,并确保每一个班次有相应的职称护士,同时对不同职称护士制定具体的抢救工作任务;4)抢救流程。对于高级职称护士,在抢救中需要做好病情的判断,并通知医师与护士做好抢救并记录时间,准备气管插管并调试呼吸机,心前区叩击复率,按压胸外,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判断抢救支撑。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掌握对急救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抢救质量。对于中级职称护士,在接到患者后需要及时准备并使用相应急救药物,构建静脉通道并提供静脉药物,同时观察用药之后患者的情况并记录。对于初级职称护士,需要及时做好仪器设备的连接,同时配合高级职称护士做好气管插管、吸氧、吸痰等措施,构建心电、血压以及血氧等监测,落实心电图检查,做好标本采集,准备导尿术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需要积极负责对外的交流,尤其是与急诊检验、会诊等任务,由3名护士的分工合作保障抢救效率与质量。

1.3 观察指标

总结并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质量、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统计评价,最高2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质量、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多项抢救质量指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具备明显的数据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之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借助有效的急救处理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抢救工作的效率、协调性以及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熟练度会直接决定整体抢救质量。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因为病情危急,在急救过程中的未知因素比较多,所以对于急救过程中的分工明确、技能熟练、流程规范的要求比较高[3]。采用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可以更好的分配职责任务,促使每一位护士在抢救之前就可以明确自身所承担的任务,职责明确可以有效的消除无价值作业、重复性作业,杜绝不必要的等待时间[4]。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并联式呼吸心跳驟停抢救流程措施是一种更加规范、系统化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整体效率,同时还可以适当的缩短抢救的时间,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效益改善作用突出,可以作为常规急救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突出,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可以显著提升急救的效率以及规范性,更好的规避、控制不良预后现象的发生,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汤琪,李淑艳,张英俭,等.“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影响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31(19):133-134.

[2]欧阳洁淼,徐梅玲.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抢救成功率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20(51):644-645.

[3]陈志林,刘建莉,郑盼盼,等.专业人员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急诊杂志,2018,31(15):411-415.

[4]侯万举,王彦,董丽霞,等.睡眠低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7,45(12):244-245.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研究
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42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