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睡眠质量影响

2020-07-20 13:42杨淑月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睡眠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杨淑月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价值及睡眠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34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睡眠质量评分更低。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睡眠质量改善有显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睡眠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leep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Methods:A total of 6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34 patients)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34 patients)received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effect and sleep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leep qua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which can be further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genic shock; Sleep quality

中圖分类号:R338.63;R541.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3.04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患者发病快且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预后差。并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心源性休克,大大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降低病死率,在抢救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加速其身体康复[1-2]。本研究共选取68例患者,对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2.35±5.24)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8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3.25±3.36)岁。经比较,2组一般资料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是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和饮食指导,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诊疗和住院环境。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1)开展的健康宣教: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而患者的文化程度不一、理解能力不同、对疾病的认知不一,这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采用视频、文字、列举案例等多种形式向患者详细说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发病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预后等内容,重点强调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并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向患者说明遵医嘱的重要性,让患者真正意识到何种行为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2)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有较高的致死率,绝大多数患者会伴有恐惧、烦躁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抒发这些负面情绪,在言语和行动上多安慰、鼓励患者。可邀请以往治疗成功的患者,讲解自身的病情及恢复情况,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饮食干预:综合每位患者的饮食习惯、个人口味以及身体状态,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饮食以易消化、清淡、高维生素食物为主,禁食高胆固醇类食物。4)并发症预防护理: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则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和口腔清洁,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状,则立即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用药指导。

1.3 观察指标 计数指标:准确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调查,以PSQI>7分为我国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率,并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SQI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危重,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但多数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的知识了解少,担心预后,因此,在治疗期间还需要予以针对性护理。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缺乏全面性,并且护理内容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无法配合治疗,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低,且患者的负面情绪严重,这是将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进行对照获得的研究结果,从上述结果中也体现出了护理干预的优势。护理干预在制定护理内容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方法、心理干预方法、病情监护方法以及饮食护理方法等。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护理更加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对于提升总体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中可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晓芳,张焕基,李小玲,等.优化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39-41.

[2]王佳燕.CCU呼吸機辅助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4):3201-3202.

[3]惠会婷,王敏敏,畅金玲.护理干预及急诊PCI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8):186-187.

[4]李莹,张丽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综合性护理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24):163-164.

[5]潘亚楠.精心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术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8,12(5):84-86.

猜你喜欢
睡眠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