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探究

2020-07-20 00:42张伟
中国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演进发展趋势

张伟

摘 要:本文选择就“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探究”,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以下研究框架。首先,阐述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以及目标、目标作用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标准等内容,利于增加对际货币体系的了解,为后续内容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阐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情况,分析五个演变阶段的条件以及特点和内容等,利于了解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最后,探索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掌握美元、欧元以及人民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演进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5(b)--03

当下世界经济联系日渐密切,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经济依赖性增加,相互之间影响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各个国家要想更好发展本国经济,必须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发展情况,掌握货币金融力量在国际力量中发挥的作用,了解货币体系发展现状,并结合国际货币发展情况,探索应对国际货币风险的举措,如倡导本币的国际化,并和国内的改革配套工作同时开展,把强大的制度以及政策经验和市场作为支撑,保障各个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1 国际货币体系相关阐述

1.1 国际货币体系定义

国际货币体系定义为:各个国家的政府机构为了更好地适应对外贸易和国际结算实际需求,针对国际贸易货币兑换及对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作出的安排和制定的标准,以及为此所构建的系统化组织全称。国际货币体系可以为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交易支付活动提供整套的安排与惯例,可确保国际贸易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1.2 国际货币体系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确定了各个国家的货币比价,如调整货币幅度变化、波动斜线以及汇率原则的确定等。其二,国际收支调整采取各类举措和各个国家货币兑换的特性,例如本国货币是否可以对外兑换,本国货币能否有效限制对外的支付等。其三,确定储备的资产并明确货币储备资产的实际供应模式。其四,调节国际收支的举措,如顺差国家方和逆差国家主体承担责任。其五,协调国际金融类事物,磋商并调节相关管理工作。

详细来说,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主要是国际支付的原则以及国际收支的调节模式、确定国际货币以及储备资产这几个方面,把各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依据,以此明确世界和各个国家货币汇率的制度、国际货币的金融性事务管理协调机制以及建设相关的监督与协调体系。此外,也可确定国际资金的融通机制,明确主导货币与国际货币,建设国际货币的收支约束管理机制等[1]。

1.3 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以及标准

国际货币体系目标为:保障各个国家贸易的有效开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国家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各自经济发展目标。国际货币体系目标作用为:建设汇率机制,避免出现循环恶意贬值,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解决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问题,并探索有效解决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解决方法,确保各个国家主体之间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标准:首先,从货币的本位角度分析,国际货币体系能够分成纯粹的商品本位,例如金本位。其次,国际货币体系也包括純粹的信用本位,例如可以兑换的纸币本位。最后,混合本位也是货币本位主要构成,其包括金本位。从货币的汇率制度来说,国际货币体系可为划分成浮动性的汇率制度以及固定模式的汇率制度[2]。

2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80—1914年,此阶段国际体系为金本位制度。第二阶段为1918—1939年,此阶段国际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度逐渐恢复阶段。第三阶段为1944—1973年,此阶段国际货币体系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第四阶段为1973—1976年,此阶段国际货币体系逐渐朝浮动汇率制度发展。第五阶段为1976年至今,此阶段国际货币体系为牙买加体系。下文将详细对各个阶段国际货币体现具体情况进行研究[3]。

2.1 金本位制度

以相应重量和成色黄金为国际货币制度的被称之为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为自由输入和输出、自由的兑换、自由的铸造。特点为利用黄金来充当替代国际货币,各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受到货币含金量的影响。此外,国际收支受到物价现金流的体系管理,可由其进行自动化调节。金本位制度具有自身的优势,稳定性较好,如在金本位制度体系下,各个国家之间货币比较分析,各国黄金和银行券黄金流通铸币的比价以及各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具有稳定性。金本位制度的稳定性,对于国际资本的汇率以及国际贸易和汇率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4]。

2.2 虚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逐渐恢复阶段(也称之为被虚金本位制度)。此制度是在意大利1922年的国际货币金融研讨会议上所确定,把黄金作为基础,每个国家的纸币可替代黄金进行贸易活动,具有支付和清算的智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纸币也依旧具有含金量。其主要是利用直接挂钩的模式,把黄金与本国的国币建立联系,利用另一种和黄金挂钩货币和黄金间接的挂钩,与黄金间接或者直接的保持货币固定比价。此制度可节省黄金,完善金本位货币制度不足[5]。

2.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定美元和国际储备货币以及美元和黄金的挂钩,而美元的兑换模式和发行方式,确定了固定的汇率制度,并提出资金融通的方案。此货币体系优势为可有效解决国际资金短缺、黄金短缺问题,利用固定的汇率制度维护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制定资金融通的方案,建立国际货币的基金组织,可促进国际金融的合作[6]。

2.4 浮动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逐渐朝浮动汇率制度方向发展,是建立在固定汇率制度基础上,和固定汇率相反。一个国家货币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货币来说,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去自由波动货币汇率制度。此汇率制度是受到美国金融霸权主义出现影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产生,浮动汇率制度的浮动形式较为多样,如包括联合浮动模式、单一浮动模式、盯住浮动模式以及管理浮动和自由浮动模式。浮动汇率制度优势为可以进行灵活的浮动,受到汇率波动影响线,能够依据独立自主基础原则调整汇率[7]。

2.5 牙买加体系

IMF在1976年,待浮动汇率制度解体后,通过《牙买加协定》,肯定浮动汇率制度明确其合法性,如管理浮动制度、联合浮动制度、盯住浮动制度以及单独浮动制度的合法化,在此基础上也确保在各个国家中维持多边自由的支付原则。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是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美元储备多元化、黄金储备多元化、英镑储备多元化以及欧元储备多元化和特别提款权利储备多元化等。牙买加体系具有自身优势,摆脱掉单一对于货币的依赖,解决掉特里芬的难题,使得货币供应与应用更加的灵活和方便。

3 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探究

3.1 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改革发展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逐渐瓦解,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国际货币的改革发展,需要VBA寻求世界各国的共赢发展作为目标。循序渐进、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落实此项重大任务。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发展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革以往相关标准和准则,建设一个具有稳定性、标准化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贸易活动以及发行的标准,保障市场供给的有序性。此外,如果在国际贸易体现中,出现供给总量不够及时问题,则应该灵活的结合实际,去适当地调节,增减供给量,以满足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改革需求。其次,要创造性地创新和改革当下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发展,保障币值的供应有序、确保币值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控货币总量,促进全球金融的稳定发展。最后,从当下世界货币体系现状来看,未来很有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和主权国家相分离,并且能够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储蓄货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3.2 国际货币体系朝向多极化发展

纵观全局,对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从以往至今主要有两种观点,分别是单级论的观点和多级论的观点。其一,单级论的观点[8]。此观点给出受到货币惯性的影响,一种货币只要是占据统治地位,具有统治性后,受到货币网络效应的影响,其就无法被轻易动摇。其二,多级论的观点。多级论的观点给出,对于投资者来说,其在持有各个国家货币币种时对于风险分散具有较大需求,这一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为货币体系的多级别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内在的动力支持。与此同时,在特里芬困境难题中,尽管国际货币具有统治作用,但是其也无法避免地出现贬值问题,一定程度上为全新国际货币比重的兴起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9]。

其实总的来说,结合国际外储备以及国际金融资产中货币结构体系变化情况,不难发现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而对于这一趋势,就是受美元地位的不断削弱以及欧元地位的不断上升所影响[10]。

3.3 国际货币体系朝向多储备的货币体系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货币体系出现较大变革,将对各国货币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美国这一主要货币储备国家,面临着多重的调整。因此,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也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关键地位受到影响。而且,各个体系也在不断地探索和积累讨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格局。其在OMFIF给出,世界正在朝向有人民币、欧元以及美元所构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多储备的货币体系方向去发展。但是不可改变的是美元具有较好优势,尽管在财政方面出现不平衡现状,但是整体恢复能力强于各个竞争对手。因此,未来美元仍旧会处于主要地位,其主导性不会削弱,但是其也将尝试与其他不同的货币去分享这一角色。

3.4 SDR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SDR具备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能力和特征,因此,在未来需要充分发掘SDR的潜力,注重SDR的分配,克服掉SDR在代表权、话语权以及经费方面的局限,发挥SDR的优势。此外,未来SDR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将构建成一个其他货币与SDR的相互间的清算关系,改善SDR的应用现状,如仅能在国际组织和政府之间应用的现状,使其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兼容交易活动中公认的一种支付手段。

同时,未来也会把SDR在企业记账、投资活动、大宗商品定价以及国际贸易中大力应用,可以强化SDR的影响力,发挥其最大作用,并降低由于应用主权货币所带来的资产价格波动,降低贸易风险。最后,在未来也将积极地推动建设SDR定值以及发行方式,把SDR的定值扩展到全球各个主要经济大国中,使SDR和GDP建立联系,把GDP作为权重,强化市场对于币值的信心,改变以往人为计算币值的模式,朝向实际资产支持的模式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主要经过金本位制度、虚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浮动汇率制度、牙买加体系这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特点和优势不同。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多样研讨后给出美元依旧作为主导,但是欧元和人民币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未来美元会更多的与其他国家分享自身货币角色。

参考文献

王炜,秦放鸣,刘琴.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下的中亚国家“去美元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6).

石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分析[J].金融经济,2018(20).

郑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J].智库时代,2018(28).

刘津含,陈建.数字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研究[J].经济学家,2018(05).

梁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与應对[J].新金融,2018(04).

张政霖,及悦.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地位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时代金融,2015(12).

车天兵.国际货币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对我国货币文化建设的启示[J].甘肃金融,2014(01).

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趋势看中国金融发展战略[J].新经济导刊,2010(01).

杨小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J].金融发展研究,2008(09).

李杰,马晓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兼论人民币国际化[J].对外经贸实务,2008(02).

猜你喜欢
演进发展趋势
浅谈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与创新
成本的内涵、结构及其演进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