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0-07-20 00:42袁晓文
中国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袁晓文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浙江省科技创新副中心和全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嘉兴,如何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比较分析其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模式,从而构建新产业、新平台、新要素、新协调、新环境五大新体系,加速推进嘉兴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5(b)--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8年中央决定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驱动是中央确定的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嘉兴同时作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和科技创新副中心。在此背景下,研究嘉兴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快推进创新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嘉兴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引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将能有效地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当前国内经济最发达,也是创新投入最多的三个区域。如图1所示,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江浙皖和沪),共涉及26个城市,以占全国不到4%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约16%的常住人口,产出了占全国近25%的经济总量。同时,从人均GDP来看,2018年,上海市人均GDP超过13万元,江苏省人均GDP超过11万元,浙江省人均GDP接近10 万元,而安徽省人均GDP接近5万元。近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批准,明确界定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地位,并提出要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1]。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主导产业和技术创新的交替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3]。创新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地政府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的导向目标;以科技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新的发展理念,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正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 嘉兴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与差距

嘉兴市作为浙江省科技创新副中心和全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同时也是G60科创大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在创新驱动高质量方面推进有力、成效明显,正通过打造“一城两带”,努力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活力新城。为更好地审视嘉兴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过将嘉兴置于长三角城市群比较视野下,分析研究嘉兴市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存在不足。

2.1 战略优势显著但面临不少挑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2017年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在政策对接、人才交流、平台合作、审批模式等方面赋予了嘉兴先行先试的权利,有利于推動嘉兴全面接轨上海“五个地”建设。显著的区位优势,以及上海科技和人才“溢出效应”均有利于促进嘉兴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2018年,嘉兴规上工业的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1.3%,名列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52.4%和39.7%。同时,也要看到上海等大城市对嘉兴“虹吸现象”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尽力减少虹吸效应的影响程度是嘉兴面临的现实问题。南通、苏州、宁波、合肥等部分周边城市在创新要素和人才要素争夺上也对嘉兴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2.2 经济增速较快但总体实力还有待提升

近年来,嘉兴市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GDP增长7.8%,2018年增长7.6%,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处于中上水平。本文统计了长三角一体化26个城市近3年的GDP数据和常住人口数据信息,如图2所示。以2018年数据为例,上海的GDP超过了3.2万亿,常住人口超过了2400万,都远超区域中的其他城市。其次是苏州、杭州、南京、宁波这四个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常住人口均已达到800万以上,其中苏州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千万。而嘉兴2018年GDP为4872亿,常住人口为473万,在长三角城市中均位列第15位,排名相对靠后。总体来看,GDP方面,江苏表现最好,整体实力雄厚且发展均衡,最差的镇江在26城市中排名16;浙江其次,安徽整体实力相对最弱。

2.3 创新实力逐年增长但仍与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城市价值冰山理论”,一个城市的价值,如同一座冰山,能看到的那部分,比如城市的行政地位、GDP、房价、交通等等,只是其表象;一个城市真正的价值则来自于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科技创新及产业结构。近年来,嘉兴市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力打好创新组合拳、着力完善创新生态链。如表1所示,2018年全市R&D经费共计141.9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91%),较2014年增长60%,而GDP较2014年增长了45.3%,说明近年来嘉兴市在政府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投入较为重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4%,引进各类人才4.7万名。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2.4%、29.7%和39.7%。新引进浙江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载体46家,孵化机构达到113家。

本文调研发现抓创新投入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的普遍选择,通过专利申请受理量、专利申请授权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反映科技创新情况的重要数据对比分析,嘉兴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如图3所示,嘉兴市专利申请授权量为18244件,相当于苏州(53223件)的34.3%,相当于南通(19057件)的95.7%。嘉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75%明显落后于合肥3.1%,与苏州2.77%和常州2.78%大致相当。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与苏州、宁波、合肥和常州等地还有不小差距。

3 国内外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模式借鉴

3.1 国际经验方面

国际上依托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主要有政府推动组建跨城市创新联盟型、产业驱动型、多点分布式创新服务平台型、融资支持科技创新型、创新人才与产学研合作型5种类型。例如纽约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纽约的金融力量,纽约是美国和国际大型创新公司总部的集中地,全美500家最大的公司,约有30%的研发总部与纽约的金融服务相联系;东京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是鼓励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利用国外的创新人才资源从事合作研发活动。

3.2 国内经验方面

深圳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我国创新中心城市,已成为全球创新城市的代表。目前深圳一年的专利大概相当于英国、法国、瑞典、荷兰四国之和。深圳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一;深圳“创新创意+创新型制造”与东莞“创新+规模化制造”的分工关系正在成为我国区域创新合作的范例。

天津市武清区以国家级武清开发区为龙头,京滨工业园、京津科技谷等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与北京理工大学等80家高校院所合作,先后引进清华大学智能汽车控制系统、北科大粉末新材料等科技转化项目125个。全国电商前30 强均已落址武清区。

绍兴市新昌县浙江乃至全国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政府全力推动,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创新驱动领导小组,明确科技财政投入占比不低于10%,每年安排近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设立产业基金。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来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一批国内乃至世界“单打冠军”。

4 嘉兴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体系探索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切实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有效聚集和利用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如何更好地推动嘉兴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建议重点可以在打造“五大新体系”上下功夫。

4.1 打造新产业体系,抢占经济转型制高点

一是瞄准重点新兴产业。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立足嘉兴实际,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目前正在开展的“十四五”前期规划研究情况,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借鉴美国“军民融合互动创新成效卓越”经验,发挥中电科与嘉兴战略合作伙伴优势,使军民融合产业成为嘉兴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大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机构建设等奖励力度。建立了以“亩均税收”为基础的资源要素價格综合评价分类策略。加强成果利用,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差别化的水电政策,运用倒逼机制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三是提高项目准入标准。在项目准入环节伊始就融入科技创新元素,把亩均产出和亩均税收考虑进来。明确新项目准入必须是做“产业链”加法的项目和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同时,推动招商团队专业化,努力建设一支精通产业政策和科技前沿的高水平专业招商队伍。

4.2 打造新平台体系,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

创新创业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的主阵地。一是引育高校院所。嘉兴长期以来缺乏大院名所,应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契机,充分利用深圳等地的科研经验,在细分领域引进世界一流的专业研究院所,建设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加大大院名校引进力度,将相关工作纳入对县市区的考核任务中,提升清华长三院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等平台的综合能级。二是建设功能型创新载体。加快打造一批市级以上产业创新综合体,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打造一批高端企业研发平台。三是提升现有产业平台。以立带破做强全市产业主平台,针对全市平台分散,能级较低的现状,建议对符合规划的老旧工业区,参照深圳、东莞等地“工改工”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工业地产运营商等,将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升级改造为容积率更高、配套更好的垂直型工厂、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从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亩均效益。

4.3 打造新协同体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一方面是促进硬件的互联互通。加强长三角城市高铁、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省际公交壁垒,加快上海至嘉兴多条省际公交线路协调开通。另一方面是推动软件上互联互通。探索实施统一的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加强三地人力资源产业园的互动交流,着力建立规范、统一、协作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共同培育人才一体化发展市场。同时,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有选择地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协调错位发展,提高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

4.4 打造新要素体系,厚植创新经济竞争优势

一是争抢人才红利。在全国各地“重金挖人”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赢人才这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加强政府层面的扶持力度,政府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实施“精英引领”计划和硕士、博士倍增计划,灵活引进相关院士、“国家千人”“省级千人”,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大35周岁以下年轻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要注意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努力提高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加大技能型等实用人才的培育力度。二是加强金融扶持。同等重视加强直接和间接融资,并引导金融要素进入创新和创业领域。扶持科技型企业到科创板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加大政策保障。积极吸收先进地区做法,在柔性引才、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长三角有竞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同时,要注重政策落地见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加快科技转让、检验检测、企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等科学技术服务的发展,增强收集和转化国内外科技成果的能力。

4.5 打造新环境体系,营造创新创业一流生态

一是推进政府服务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企业创新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完善督查考核。要尊重创新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考核目标,给予创新转型足够耐心。同时,要把“亩均”“人均”“结构”等创新指标纳入到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构建一个“创新导向、客观科学”的高质量发展考核新机制。探索民意调查和第三方评估在绩效考核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国际化”进程,努力引进上海名校、国际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嘉兴医院与上海名医、名院的合作。 探索并开展一系列有关创新和创业的指导,并提供一系列指导内容,例如政策咨询、导师指导、孵化空间、专项资金等。进一步实施领军人才生活绿卡制度, 并专注于职能部门的人才服务,例如定居、医疗和教育。

参考文献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审议并印发[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9(07).

习近平谈科技创新[J].决策与信息,2015(08).

熊卫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J].中国商论,2018(22)

郭广生,任晓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J].智慧中国,2019(07).

袁家军.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政策瞭望,2018(01).

骆建文,王海军,张虹.国际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及对上海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5(03).

段艳红,何悦,胡品平.基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新探索[J].广东科技,2018,27(08).

黄泽娜,唐小鹏.创新驱动之创新人才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8(11).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一体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重议城市边界的空间属性及其变迁
上海青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未成年人考察帮教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盛泽思考
关于长三角地区吸引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研究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