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并心衰介入治疗对BNP水平的影响程度分析

2020-07-21 07:47
关键词:内径左室左心室

程 娜

(廊坊长征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 疾病多因冠状动脉血管硬化导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合并心衰。冠心病合并心衰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严重,会增加致残率、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随着临床研究深入,人们发现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BNP水平,为了进一步探讨介入治疗的效果,详情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断标准;(2)对本次研究了解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2)患者临床资料缺失。其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41-75岁之间,平均(63.85±8.13)岁,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两组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完善相关的临床检查,明确患者病情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含血栓治疗,降低心肌耗氧量,应用硝酸脂类药物、他汀类调脂类药物,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先进行冠状造影,进行股动脉穿刺,放置导管,作多体位造影,了解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并确定治疗方案。手术展开前,应用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氯吡格雷,治疗期间静脉推注100 U/kg的肝素,并在1 h后再次追加,手术时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并根据冠脉病变情况对支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以及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关于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取t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条件在于P<0.05。

2 结 果

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测心功能、BNP水平方面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与BNP水平对比(±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与BNP水平对比(±s)

组别 n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左室射血分数(%)BNP水平(pg/ml)对照组 30 51.64±5.76 31.45±3.86 45.31±5.76 426.41±28.43观察组 30 42.61±5.96 26.76±5.37 55.98±6.37 291.48±22.76 t 5.9672 3.8843 6.8050 20.2932 P 0.0000 0.0003 0.0000 0.0000

3 讨 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胸闷、心前区疼痛,若管腔发生堵塞,可引发猝死[1],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冠心病合并心衰病情危重,临床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

随着人们对该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介入治疗能借助心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进行疏通,让其恢复通畅,能很好改善动脉梗死症状[2],进而能有效改善心肌血流灌注,避免左室重构,能显著提升心脏内分泌物质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症状[3],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本次研究,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在心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发现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BNP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径左室左心室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应用进展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