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020-07-21 07:47张春菊李永聪
关键词:子午流心脉耳穴

常 丽,张春菊,黄 秀,周 丽,李永聪

(徐州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对人体心、脑、肾等靶器官产生严重损害,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衰竭等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2]。高血压属中医“眩晕”的范畴,辨证分型主要有: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痰瘀互结型、肾气亏虚型。子午流注理论是医学中最早运用人体时间节律的医学,是在《内经》辨时针刺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间治疗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根据相应脏腑对应经脉的气血流注功能强弱时间,择时为病人实施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应用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效果尚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心内科诊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版)的标准确定。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18±5.52)岁;病程5个月~19年;平均收缩压(157.61±4.22)mm Hg,平均舒张压(95.22±7.22)mm Hg。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25±6.28)岁;病程病程6个月~18年;平均收缩压(160.21±5.33)mm Hg,平均舒张压(93.71±6.54)mm Hg。、两组病人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药物降压的基础治疗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环境与休息;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等进行护理。

1.2.1 对照组

中药贴敷:采用本院协定方心脉通贴散(冰片、生白芥子、降香、石菖蒲、全虫、川芎等),用鲜姜汁、蜂蜜、加醋以2:1的比例调成糊状,制成1CITI×1cm×0.2cm的中药饼,居中放在4 cm×4 cm的医用纳米穴位贴上.贴于双侧涌泉穴、三阴交、太溪、肝俞、肾俞等穴位,每次30 min~1 h。耳穴贴压: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者磁珠贴压,取穴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降压沟。单耳取穴,隔天更换为对侧,双耳交替进行。治疗时间是早上9:00至下午17:00工作时间进行。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4个疗程。

1.2.2 实验组

按照子午流注理论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在特定的时间段,根据相应脏腑对应经脉的气血流注功能强弱,择时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即分别在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时即酉时(17:00~19:00),方法及疗程同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②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舒张压降低≥10 mmHg且降低至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降低≥20 mmHg,患者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干等指标均得到显效改善。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且降低至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下降10~19 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30 mmHg,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患者血压无变化,临床症状也均无任何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Hg)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0 157.61±4.22 122.50±4.32*96.22±7.22 82.15±6.25*对照组 40 160.21±5.33 132.32±6.12 93.71±6.54 87.15±5.36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子午流注学说源于《内经》[1],本研究按照子午流注理论描述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在特定的时间段,根据相应脏腑对应经脉的气血流注功能强弱,择时穴位贴敷。即在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时即酉时(17:00~19:00),采用心脉通贴散调糊贴敷穴位,达到通络,引阳归根、平阳助阴、由阳生阴的目的,而使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通过子午流注理论的指导,择时耳穴贴压,在最佳时辰对患者实施干预可提高疗效,促进机体更快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程度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有效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为制定出高血压择时护理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子午流心脉耳穴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复方心脉佳对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