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2020-07-21 07:47
关键词:三酰降血脂甘油

吴 胜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HLP的病因是体内蓄积大量脂肪,引发病理性表现。人体血浆的脂质成分含量较多,当某种或多种脂质含量异常升高时,便会引发HLP。该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会导致血脂指标升高[1]。临床多通过降血脂治疗改善病情,但单纯治疗的效果一般。为此,本研究选取57例HLP患者,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为2016年10月~2019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57例HLP患者。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HLP;无研究药物过敏史;可自主配合研究;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疾病;因药物导致血脂异常;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处在妊娠或是哺乳期。随机分2组,A组29例,男16例,女13例。B组28例,男17例,女11例。比较并无差异(P>0.05),允许对比。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血脂血清学检测,根据疾病情况指导饮食,告知其低脂与低糖饮食,针对性治疗合并症。

B组行常规治疗,口服辛伐他汀片,剂量为每次20mg,每日1次,于睡前服用,1个疗程为1个月。A组基于B组,加用中药方:丹参、泽泻、生山楂各20 g,何首乌、草决明、菊花、稀莶草各15 g、甘草6 g。加减方为:头晕目眩加钩藤与天麻各10 g;口苦无味加黄岑(10 g);视物不清加枸杞、石决明各10 g。将以上药方用水煎煮,熬至300 mL浓汤,每日1剂,分2次温服,1个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简称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C)等血脂水平。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疗效:三酰甘油降幅超过40%,或胆固醇降幅超过20%,或HDL-C升幅超过0.26 mmol/L;初见疗效:三酰甘油降幅介于20%~40%,或胆固醇降幅介于10%-20%,或HDL-C升幅介于0.104~0.26 mmol/L;未见疗效:三酰甘油、胆固醇与HDL-C未达到以上标准[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 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表达是“±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 结 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A组显著疗效17例,初见疗效10例,未见疗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27/29);B组显著疗效12例,初见疗效8例,未见疗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3%(20/28)(x2=4.626,P=0.032)。

2.2 对比血脂水平

A组的血脂水平均优于B组(P<0.05)。

表1 对比血脂水平[±s,mmol/L]

表1 对比血脂水平[±s,mmol/L]

分组 n 三酰甘油胆固醇 HDL-C LDL-C A组 29 1.07±0.25 4.21±0.71 1.75±0.31 2.20±0.48 B组 28 3.24±0.34 6.23±0.77 1.34±0.24 2.67±0.50 t - 27.521 10.302 5.569 3.621 P- 0.000 0.000 0.000 0.001

3 讨 论

HLP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疾病,继发性HLP主要发病于代谢性紊乱性疾病患者,如肥胖、高血压、肝肾疾病与糖尿病等。且与患者年龄、饮酒史、性别、饮食和吸烟等因素相关。原发性HLP的病因是遗传因素,患者多伴有单基因或多基因缺陷,多由脂蛋白转运或载脂蛋白水平异常导致。HLP的症状表现为真皮内沉积过多脂质,导致黄色瘤或是动脉硬化。其中,黄色瘤的发病率较低,而动脉硬化是缓慢且渐进的发病过程。因此,多数患者无典型体征与症状,需要接受血液生化检验,若血浆脂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则可诊断为HLP。该病是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危因素,其症状不典型,可能合并糖尿病等代谢紊乱表现。临床多通过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方案缓解病情,目的是控制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辛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成分主要是土曲霉,可降低胆固醇。经口服用药,药效可迅速吸收,于体内发生水解反应,进而限制胆固醇合成期间的羟基戊二酰辅酶A(简称HMG-CoA)还原酶作用,对其发挥竞争性抑制效用,进而阻断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减少三酰甘油含量。有研究显示,辛伐他汀的药物不良反应偏少,具有较佳的安全性。但其用药周期偏长,会影响代谢与胃肠道系统,导致腹痛腹胀或皮疹等反应,需要联合其他疗法[3]。

中医学将HLP的病机归为血瘀不通、食肥甘厚,使肝郁气滞,久积成瘀。其根本原因是痰阻血瘀、肝脾失调,治疗原则是疏肝理气与化瘀活血。有研究指出:HLP患者多为血中痰浊,需要祛痰活血和健脾祛湿。中药方中,丹参有通络活血效用;泽泻有泻浊化痰效用;山楂有消食健脾效用;何首乌有润肠排浊效用。诸药合用可缓解肝瘀血滞和痰浊瘀阻等表现。现代药理证实:泽泻可减少类脂于血清中的滞留量,预防其渗透至动脉内壁,进而减少胆固醇的分解、吸收与清除。药物中的脂溶性成分具有降胆固醇、降脂和抗粥样硬化等疗效。生山楂的成分有三萜酸与总黄酮,具有降血脂和降压疗效[4]。并能加快体内代谢,避免脂质堆积,加快胆固醇的清除速度。丹参的成分为丹参素,可于肝细胞内部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有效合成量,且丹参酮具有调节脂质代谢酶活性和阻断脂蛋白氧化等功效,能够增强脂质代谢功能。随症加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药方,体现个体化治疗原则。中药方与西医合用能够加快血液内部的甘油三酯水解速度,减少脂质生成量,具有清除痰浊、疏肝顺脾等疗效,可标本兼治,发挥理想的调脂功效[5]。

结果中,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血脂水平均优于B组(P<0.05)。其中,三酰甘油由肝脏与脂肪组织合成,胆固醇由肝脏合成,中药治疗能够抑制二者的生物合成过程,参与到物质合成的多个环节,进而降低两种血脂指标水平。方中的泽泻等药物能够抑制三酰甘油吸收,干扰内源性的胆固醇代谢,加快三酰甘油水解过程,进而改善脂蛋白水平,清除动脉壁部位的胆固醇,使其经由肝脏排泄或代谢,预防血管内皮损伤。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血脂,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应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三酰降血脂甘油
改变血清三酰甘油测定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追踪指纹的“证词”
降血脂乳粉的生产工艺研究
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疗效观察
Auto—focus Eyeglasses
以油克“油”降血脂
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研究进展
聚合甘油的开发研究进展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