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用健脾调气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观察

2020-07-21 07:33魏卓恒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健脾脾胃证候

魏卓恒,万 纳

(林州市人民医院,河南 林州 456550)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消化道并发症,主要由于胃的自主神经病变造成胃张力缺乏,胃动力紊乱,引起腹胀、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性胃轻瘫发病率随之增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营养状态、控制血糖等为目的。笔者对51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加用自拟健脾调气方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01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40~45(43.68±3.59)岁;胃轻瘫病程1~6(3.47±0.86)年。对照组 50例,男 27例,女 23例;年龄 37~48(43.19±3.88)岁;胃轻瘫病程2~5(3.59±0.72)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标准[2]: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胃镜检查无胃黏膜严重损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存在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疼痛等症状。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痞满”脾胃虚弱证[3]:脘腹痞满,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患者近1个月内未服用影响胃动力的相关药物;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证者;③合并糖尿病其他并发症者;④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

1.6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方法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2],给予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治疗等。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5,规格:每片5 mg),每次5 mg,3次/天。观察组加用自拟健脾调气方,组方: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30 g,山药30 g,陈皮12 g,枳实12 g,木香6 g,炙甘草10 g,柴胡9 g,升麻6 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

1.7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文献[4]拟定。主症:脘腹痞满;次症:神疲乏力、纳呆便溏。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记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②胃动力及血糖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拟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排空时间及胃动力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动力基本恢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5%~89%。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胃动力有所恢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50%~74%。无效:症状、体征未见缓解,胃动力未见改善或加重。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或百分比(n,%)表示,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x±s)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动力及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胃动力及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AS、MOT、F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GAS、MOT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F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动力及血糖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发病因素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胃肠激素、微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而胃动素在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中发挥一定作用。研究证实,血糖水平升高,能使胃肠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异常,故如何优化血糖控制、调节胃动素、缓解胃肠道症状是临床治疗本病的重点[4]。莫沙必利是强效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其能通过兴奋肌间神经丛的5-羟色胺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从而增强消化系统排空能力,改善胃肠道症状[6]。

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糖尿病性胃轻瘫病名的记载,依据其脘腹痞满、纳呆便溏等症状,将其归类于“痞满”“胃胀”等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主要由于饮食失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或由情志失调,损及肝气,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内盛灼伤肺胃阴津发为消渴。消渴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脾胃为三焦气机枢纽,调节升降气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脾主升清、主运化,脾胃受消渴所伤,升降失职、运化失权,气机升降紊乱,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难以运化,食滞难消,可见脘腹痞闷、早饱。久之脾胃俱虚,脾虚则化生精微无源,胃虚则受纳腐熟水谷无力,食物停积于胃,胃不降浊,气逆于上,可见恶心、呕吐等症。加之饮食失当,湿毒内侵中焦,瘀阻脾胃,使中焦脾胃升降失职,发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故脾胃亏虚乃发病之本,治宜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健脾调气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升阳固脱,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二者合为君药,用以益气健脾、鼓舞脾胃清阳之气。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挥发油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确切的药理活性,能促进胃肠运动,缓解胃肠道症状[7];山药益气养阴、补脾生津,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枳实黄酮能通过调节胃窦组织P物质及胃动素的分泌,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胃排空[8];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以上共为臣药,用以理气运脾、生津除痞。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二者合为佐药,用以升举清阳。甘草为使,调补气血、调和诸药,缓和药性。诸药相合共奏健脾益气、升阳降浊、生津除痞之功效。

本研究表明,健脾调气方能有效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动力,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临床症状,且对血糖水平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健脾脾胃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