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护理在颅脑疾病外科手术后头部引流管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23 09:07连海伟周新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头部神经外科颅脑

米 耐,徐 玲,连海伟,2,周新华*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博尔塔拉 833400;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武汉 430060)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较重,多数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因此对围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1-2]。虽然目前神经外科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的情况时有发生。颅脑疾病治疗过程中常需留置相应的头部引流管[3],术后引流管是否观察护理得当,对疾病诊治和预后有重要影响。我科自2017年12月对颅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实施改良的头部引流管护理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改良护理实施前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总结改良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于本院行神经外科手术且术后留置头部引流管患者89例,其纳入标准为影像学检查提示符合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颅脑CT、MRI、CTA或DSA等。2017年1月~2017年11月41例手术患者采用传统头部引流管护理设为对照组,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48例实施改良护理方法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7~86岁,平均54.4±14.0岁,包括颅内动脉瘤4例,颅脑损伤11例,胶质瘤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垂体瘤、颅骨缺损修补、脑膜瘤、血管畸形各1例;观察组男38例,女10例;年龄15~77岁,平均54.9±13.6岁,包括颅内动脉瘤5例,颅脑损伤10例,胶质瘤4例,颅骨缺损修补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脑积水2例,脑膜瘤1例。两组数据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上比较无组间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第五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部引流管护理,给予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1)呼吸道护理:翻身,叩背,及时吸痰,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时做雾化,必要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2)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3)搬动患者时先夹毕引流管,待患者安置稳定后再打开引流管。护理过程中避免引流管滑脱、牵拉、扭曲、受压。

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头部引流管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①硬膜外引流管

术后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等。如果出血量过多,则需要及时更换引流袋,并通知医师。一般于术后2~4天拔除。

②硬膜下引流管

患者术后取平卧或头低足高位2~3 d,引流袋低于头部约30 cm,利用体位和重力作用促进血肿引流、患侧脑组织膨隆,尽快闭合硬膜下血肿腔。根据引流量情况,一般于术后3~5 d拔除。

③脑室引流管

护理要点如下:(1)引流管标记和固定:清晰标注引流管的名称、留置日期等;引流袋固定于床头,且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10~15 cm。(2)引流液观察:密切观察并记录脑室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等。(3)患者在翻身、搬动及其他护理时,一定密切关注引流管状态,防止脱落、打折、受压、堵塞等不良情况发生,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4)预防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 d,病情需要留置较长时间的需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及引流液性状[4]。(5)拔管:拔管前常规试夹闭引流管24h。夹管后无颅内压增高、复查颅脑CT无脑积水征象可考虑拔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由患者或其家属填写,分为三级: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统计护理总体满意率为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 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院内感染病例4 例,感染发生率为9.76%;观察组未出现院内感染病例。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03,P=0.026)。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护理总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临床护理满意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改良护理方法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中位数住院时间分别为:观察组21.5天, 对照组26天。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786.500,P=0.104)。

3 讨 论

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病情复杂,为防止术后因多余液体未及时排出导致伤口感染或病情加重,临床上常采用多种引流管将多余的血液、脑脊液、分泌物等排出体外[5]。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和部位的引流管采用相应的改良护理措施,以减少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协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头部引流管的改良护理方法能显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该发现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贾金丽研究发现完善综合的引流管护理能显著降低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引流管的改良护理显著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总体满意度(观察组95.83%,而对照组80.49%)。有研究发现神经外科术后引流管标准护理的实施,可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7],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吻合。石书萍等人通过对脑室外引流管实施集束护理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日[8]。但本研究的患者住院时间统计学上未发现显著性组间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1)与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2)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康复,而本院神经康复治疗的患者仍在我科住院,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住院时间。本研究仍存在不足,患者样本量较小,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得出更加客观的结果。

综上,正确、细心、及时的术后引流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有力保障。头部引流管改良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头部神经外科颅脑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