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敷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20-07-23 08:58严露露戴东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证候穴位中药

严露露,戴东慧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中医将这一病症纳入“痹症”范畴中,该病最早在中医著作《黄帝内经》中有所记载,其中《素问·痹论篇》详细记录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主要特点[1]。近年来,中医多种辅助治疗方法在护理中应用,获得了满意效果。本研究基于此,观察分析了中药贴敷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60例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本院接受中药贴敷穴位治疗,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9~79岁,平均(64.17±5.76)岁;病程5~13年,平均(9.0±1.7)年。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79岁,平均(64.86±5.92)岁;病程4~13年,平均(8.6±1.6)年。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选取肉桂(醋调)、吴茱萸末混合成糊状,在患者涌泉穴、足三里穴贴敷,一天一次,一次贴敷8个小时,连续治疗14天。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0例入院后,给予疾病知识讲解,健康教育,根据患者详细病情给予中药贴敷穴位,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观察组30例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中药贴敷穴位,并辅以中医护理:(1)中药熏洗:处方中有桑枝、伸筋草、透骨草、赤芍、艾叶、桂枝、刘寄奴、丹皮等药物,加水浸泡10分钟,加水获取2000 mL药汁,将药汁晾到50℃~70℃,在沐足桶置入踏脚凳,利用热气熏洗患者下肢,直到水温降到42℃左右,撤除踏脚凳,使用纱布沾取药液淋洗双足,一次熏洗15~20分钟。(2)中药内服:给予呼气养阴通络方,内含赤芍、桃仁、黄芪、川牛膝、地龙、天花粉、丹参、红花、延胡索、当归等药物,煎煮后获取200 mL药汁,一天一剂。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证分型,肺热津伤型增加沙二冬,肝肾亏虚型增加桑寄生、熟地、怀药,水肿增加泽泻、猪苓,下肢灼热感增加黄柏、黄连。(3)情志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刻评估患者的情志状态,分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原因,积极与患者交谈,表达自己的关心,安抚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告知患者情志失调对疾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主动宣泄情绪,主动调节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

1.3 观察指标

两组(1)临床有效率比较,疗效标准[2]如下,显效: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疼痛症状全部消失,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提高50%以上。有效: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提高20%以上。无效: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疼痛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2)中医证候积分,分值越高,症状越轻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有效率96.7%大于对照组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护理前, 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32.18±5.11)分,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32.03±5.03)分,两组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12.17±3.28)分,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23.19±4.27)分,研究组护理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大于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慢性并发症,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是气阴两虚、消渴日久,气血不畅、瘀血内停、血脉淤滞导致。补气养阴、调节气血是治疗该病的关键。随着中医学的兴盛,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逐渐为临床所知,中医标本兼治的理念逐渐进入临床。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刺之有通经活络,调和脾胃,化湿疏风的作用。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属于肾经合穴,属于肾气起源,刺之有引火归元,补肾纳气的功效。肉桂、吴茱萸联合应用具有散寒除痹、温阳通脉、祛邪祛湿的功效。在穴位贴敷,可刺激穴道,药物可互相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可知,中药贴敷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同时联合中医护理,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证候穴位中药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