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0-07-23 08:57翟玉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左室心肌梗死心功能

翟玉洁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心肌梗死属于心内科急危重症,其预后效果较差,部分研究数据显示,病情发作后10天极易伴有心律失常,约80%,是造成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不仅需要有效治疗,还应该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对此,本文选取88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8例,全部患者均满足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自愿签署同意书。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具体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均44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70~85岁,平均(77.5±7.5)岁。对两组患者进行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动态检测方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科学规避各风险因素,减少不良事件出现,按照患者病情进行药物治疗等。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是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为主,主要措施包括:(1)维持卧床休息状态,第二天引导患者床上洗脸与进食等能力训练,按照医嘱展开肢体运动,此过程需要加强患者皮肤清洁,并定期翻身[2]。(2)第三天床上坐位锻炼,每日3次,持续30分钟,结合患者恢复状况制定运动方案,保证运动强度与频率的适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下肢悬吊,每日5~10次。(3)第四天床边站立,用辅助器材等缓慢步行,每日3次,每次5分钟。(4)第5~10天,患者应该尝试主动行走,适当增加训练,练习自己洗澡,加强自身功能锻炼。(5)第10~14天,患者采取爬楼梯锻炼,严格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逐渐增加楼梯训练量。(6)第15天,患者可以保证生活自理,在身体完全恢复后出院,根据医生制定出院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加强,定期随访[3]。患者康复护理过程,若发生心绞痛等症状,应及时暂停运动,在病情好转后予以干预。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s,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心功能指标

护理后,对患者进行每搏量、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n=44、±s]

表1 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n=44、±s]

组别 每搏量(mL) 心率(次/分钟)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mmHg/s)试验组 78.6±5.8 72.2±4.3 70.1±5.7 1299.4±61.2对照组 70.4±5.5 78.8±4.6 60.4±5.2 1175.3±61.4 t 6.8049 6.9526 8.3393 9.4955 P<0.05 <0.05 <0.05 <0.05

2.2 患者预后评价

试验组4例心律失常,2例心肌再梗死,1例死亡,对照组11例心律失常,10例心肌再梗死,9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因为心肌梗死和心率失常呈现伴随发生状态,所以,心肌梗死患者发作初期,有90%左右患者会发生心律失常,属于患者死亡主要原因。部分调查研究显示,在心肌梗死发病后10天,极易引发心律失常,是高发期,如果采取溶栓治疗,4天内会呈现较高心律失常发病率,尤其是3小时左右,除了需要向患者进行基本治疗之外,还应该加强康复护理,尽量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4]。对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来讲,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可缩短传统卧床时间,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本文研究显示,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良好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中,特别是在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护理效果较高,可推广。

猜你喜欢
左室心肌梗死心功能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心功能如何分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