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中的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0-07-23 08:5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沙拉

陈 鑫

(常熟东南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苏州 215500)

炎症性疾病是肠道慢性疾病,累及直肠、回肠,临床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1]。美沙拉嗪是常用的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但效果并不如人意,相关研究发现,增加益生菌治疗,能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2],故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5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旨在观察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中的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均250例患者),普通组中男137例,女113例,年龄21~64岁,平均(39.15±4.72)岁;治疗组中男141例,女109例,年龄23~66岁,平均(40.62±4.4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纳入患者均被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脏器类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普通组治疗药物为美沙拉嗪(国药准字:H19980149),1.0 g/次,3次/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增加益生菌治疗,2粒/次,3次/天,治疗时间为30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判定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消失,结肠镜检查可见炎症、息肉;(3)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以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 8.4 0%)高于普通组(9 1.60%),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高且逐年上升,其影响因素包括肠道菌群失调、遗传、免疫异常等,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药物口服治疗。美沙拉嗪是传统的治疗药物,能清除患者的氧自由基,呈现出显著的抗炎作用,患者接受较为容易,但很多患者会出现效果差的情况,需选择其他的药物治疗[3]。相关研究发现,益生菌治疗能在胃酸、肠道酶分解中发挥阻碍作用,发挥较强的肠道菌群调节效果,让肠道菌群比例保持在平衡状态。益生菌在治疗过程还能产生相应的营养物质,避免有害物质的出现,保护患者的肠道功能,实现了较高的治疗安全性[4]。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8.40%)高于普通组(91.60%),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益生菌与美沙拉嗪的联合治疗,能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显著提高,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综上所述,将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沙拉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能力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水果沙拉
圣诞树沙拉
杰米的碎蔬菜沙拉